把检查管党治党责任落实情况作为巡视和监督执纪的重点
要敢于问责、曝光典型问题;对该问责而不问责的,也要严肃问责
问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应有之义和重要保证。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问责工作提出要求:敢于坚持原则,完善配套措施,推动问责制度落地生根。贯彻总书记要求,全会对问责工作作出部署,强调要以强有力问责督促各级党组织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推动各级党组织解决党内政治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抓住“关键少数”,层层落实责任。严格执行问责条例,加大问责力度,激发担当精神。
全面从严治党、推进标本兼治,最根本的就在于各级领导干部要把管党治党的责任担当起来。总结十八大以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得到的重要启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抓惩治和抓责任相统一,对“四风”问题露头就打、执纪必严,同时要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督促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强化责任担当。
没有问责,就难有担当。总结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经验,2016年7月,党中央出台《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问责条例紧扣“责任”二字,剑指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维护党的纪律不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坚决、不扎实等失职失责问题,旨在使领导干部警醒起来,扛起管党治党责任。问责条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不是摆设,能否发挥作用,关键看敢不敢较真碰硬。2016年,中央纪委分两批通报14起责任追究典型问题,数十次转发地方纪委的问责通报;各级纪检机关共对990个单位党组织和1.7万名党员领导干部实施问责,持续释放了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的强烈信号。
经过全党共同努力,党的各级组织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明显增强。但也要看到,问责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搞“鸵鸟政策”,对管辖范围内发生的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该问责不问责;在上级督促下被动问责的多,较真碰硬主动问责的少;追究直接责任多、追究领导责任少。这些问题直接导致管党治党压力传导不下去,责任落实上紧下松、层层递减。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王岐山同志在全会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把检查管党治党责任落实情况作为巡视和监督执纪的重点,推动各级党组织解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党内政治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抓住“关键少数”,层层落实责任,确保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到底。要用好问责这个利器,对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从严治党责任落实不到位,对维护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失责、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力、选人用人问题突出、腐败问题严重、不作为乱作为的,要敢于问责、曝光典型问题;对该问责而不问责的,也要严肃问责。
要求就是号令,问责必须较真碰硬——
引导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把自己摆进去,手电筒对着自己照,贯彻执行问责条例。“问责是重大的政治任务,失责不问、问责不严就是对党不忠诚、不负责任。”青海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多杰热旦表示,各级党委、纪委和党的工作部门都要按照问责条例规定,认真履职尽责,切实做到失责必问、问责必严。
完善配套措施,层层传导压力。问责条例明确,各地要出台实施办法。实施办法应结合实际细化问责条例中的问责情形,不能照抄照搬。要落实好问责情况定期报告制度,每月逐级上报问责情况。要将问责工作纳入党委日常督查、巡视巡察、“两个责任”检查考核之中,保证问责的严肃性。
加大问责力度,对失职失责典型问题盯住不放。江西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孙新阳表示,将抓住“关键少数”,对不作为、不担当、不负责的,坚决把该打的“板子”打下去。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郑振成说:“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监督责任,能发现的问题没有发现,发现问题不报告、不处置,该问责不去问责的,这些都要严肃问责。”
问责本身不是目的,最终是要让领导干部增强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切实担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许多地方纪委书记都表示,将贯彻全会精神,落实问责条例,敢于较真碰硬,督促各级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督促各级纪检机关认真履行党内监督专责机关职责,以强有力的问责,推动管党治党走向严紧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