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的规定不少,但却管不住党员干部?关键问题还在于执纪不严,让制度成了摆设。
因为30块钱,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是不是有点冤?前不久,这一问题在我们当地引发了热议。
事情是由两串鞭炮“引爆”的。石宝贤是宝鸡市麟游县农广校的校长,因为同事买了新车,他买了2串鞭炮鸣放以示祝贺。事情本身并无大碍,但我们在巡查时却发现,他买鞭炮的30块钱居然用的是公款。为此,我们给了他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在媒体上公开通报。
对这一处分决定,一些同志感到不理解,觉得“太重”。但是,我不这么认为。小事小节是镜子,能反映人品、作风,如果平时不把吃点、喝点、拿点、沾点当回事,日积月累就会蜕化变质。30块钱看上去不起眼,但今天不处理,明天就可能是300块、3000块甚至更多。正风肃纪,必须严字当头、一寸不让。这既是中央要求,也是我们在执纪工作中的切身体会。
我从陕西省纪委调到宝鸡市纪委工作时,宝鸡民间正热议“吉祥三宝”。“三宝”不是什么土特产,而是陇县县委原书记杨宝玉、宝鸡市人社局原副局长何宝林和市扶贫办原副主任何宝才,他们因受贿罪锒铛入狱。我在调阅他们的忏悔书时发现,3人都曾经是大家心目中的“好同志”,都是从一顿饭、一盒烟、一个红包这样的小事小节开始,逐步走向腐化堕落。正所谓“巴豆虽小坏肠胃,酒杯不深淹死人”。
严字当头,不但要事事“严”,还要时时“严”。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监督检查本身就是震慑,只有开启干部监督全天候的探照灯,让监督时时处处都在,才能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走出“一抓就紧、一松就散”的怪圈。为此,我们坚持周暗访、月通报、县区交叉检查、市级部门互查,抓好日常监督检查。每逢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中秋等重要节假日,更是一个一个地抓、一锤一锤地敲,努力使遵规守纪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习惯。
我常想,为什么我们的规定不少,但却管不住党员干部?关键问题还在于执纪不严,让制度成了摆设。因此,正风肃纪就要从已然违规违纪但人们却习以为常的“潜规则”入手,杀一儆百。曾经有一段时间,一些干部去扶贫其实就是“挂名”,不但不真抓实干,有的连正常上班都做不到。千阳县委政法委副书记李宗成就是这样的典型。在精准脱贫工作中,他担任驻城关镇千川村工作组组长和村支部第一书记。但从任职以来,他大部分时间都躲在县城里“享福”,对要帮扶的贫困户是什么情况、有哪些帮扶措施根本说不清。经过情况核实后,我们按照相关规定给了他党内警告处分,千阳县委也将他召回。由此也打破了一段时间以来挂职不必在岗的潜规则。
干部出问题,看上去是一时的事,但病根早在平时就已种下。因此,只靠纪委是管不住的,各级党组织也必须扛起责任来。而问责无疑是激发责任担当意识的撒手锏。太白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中心负责人在公务接待中动用公款购买烟酒和土特产,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我们在对他进行处分的同时,还“剑指”其主管单位县人社局。该局由此吸取教训,不但加强内部管理,还专门请审计部门对下属单位进行了一次“地毯式”审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此后,该单位再也没有发生类似问题。
当然,执纪从严并非“不近人情”,严管彰显的是厚爱,为的是不让“好同志”逐步沦为“阶下囚”。前面被查处的石宝贤事后红着脸说:“幸亏被查了出来,让我及时纠正了错误,要不然我现在可能还在继续乱花公家的钱,等到戴上铐子、蹲了号子,那就晚了。”
作者:陕西省宝鸡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