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系列重要讲话摘录
要闻
学习体会
专题 深入正风反腐 推进全面从严
● 系列述评 ●
● 干群感受 ●
燕阁观察
特稿
半月杂谈
锐评
清风时评
纪律建设
● 以案说规 ●
书记说纪
释疑答问
“四风”监督哨
广角
警示
文化传承
● 习近平用典摘读 ●
● 古语今悟 ●
● 话先贤彰美德 ●
● 家训品读 ●
历史回放
● 长征“纪”事 ●
社论
系列重要讲话摘录
要闻
学习体会
专题 深入正风反腐 推进全面从严
● 系列述评 ●
● 干群感受 ●
燕阁观察
特稿
半月杂谈
锐评
清风时评
纪律建设
● 以案说规 ●
书记说纪
释疑答问
“四风”监督哨
广角
警示
文化传承
● 习近平用典摘读 ●
● 古语今悟 ●
● 话先贤彰美德 ●
● 家训品读 ●
历史回放
● 长征“纪”事 ●
前不久,云南省针对部分驻村扶贫干部搞“走读式”“挂名式”帮扶,只转转不用心、只谈谈不落实等情况,陆续召回1100多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贵州、湖北等地也实施了干部召回制度,粗略统计,已有数千名干部被召回。干部召回备受关注,不光是蹭“召回”二字的舆论热度,更是因为群众希望看到,这项制度能给干部队伍带来积极变化。
召回,原本是指生产商将已送达批发商、零售商或用户手上的问题产品收回,消除产品缺陷的行为。近期的热点新闻之一,便是三星某型号手机因存在变成“手雷”的风险而被大范围召回。“召回”一词被移植到干部管理中,通常是指将不胜任、不履职、不作为的干部集中起来,组织学习教育、座谈和专家心理疏导等,“回炉再造”之后,经检验合格的干部可回到原岗位,仍不合格的,将面临转岗、免职、降职、降级、待岗、辞退、解聘等处理。
如果说产品召回体现为顾客服务的理念,干部召回则充满了对群众负责的精神。当前,一些干部身上存在本领不够、担当不足,作风懒散、消极怠工等问题,特别是在正风反腐的高压态势下,有的干部以“要求严,工作不好干”为借口,怀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心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甘当太平官。这样的干部,类似于缺陷产品,存在隐患,如果放任不管,有“小洞不补,大洞尺五”之虞,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潜在危害不容小觑。群众对这类干部的愤懑程度,也丝毫不亚于“老虎”“苍蝇”。因此,召回制度受到各方好评,被视为治疗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一剂良方。
被召回的干部需经历一番“回炉淬火”,其中的关键莫过于唤回初心。唤回对党组织的赤诚之心,直面能力不足、作风不良等问题,把所谓的“面子”踩在脚下,躬身自省、从头再来;唤回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激发潜能、埋头苦练,磨砺坚韧意志、锻造过硬本领,使自己的能力素质与岗位要求相匹配,为群众提供高品质服务。组织召回干部,出发点就是促使党员干部以勤廉工作为己任,彻底告别浑浑噩噩混日子的状态,始终保持兢兢业业、踏实干事的敬业精神和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召回干部,虽然会令一些干部“颜面受损”,但却是组织对干部关心爱护、负责到底的体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给予改正的机会,比单纯责罚更重要。组织召回干部,既是“下马威”,又是“催熟剂”,一方面,通过宣布召回干部名单,直指问题,警示其继续“混下去”,后果很严重,另一方面,通过精心“整理”和“维修”,帮助其弥补缺陷,提升素养,改善“品质”。可见,召回的目的更是对少数干部的帮助,对全体干部的警醒。召回制度就像一条鲶鱼放进了鱼缸,力求让优哉游哉的鱼群振奋精神、活跃起来。
当然,继续推进干部召回制度还需多方完善。比如,应注意召回与问责、纪律处分等的衔接问题,防止混为一谈或避重就轻。还需完善系列配套制度,包括科学的干部考核体系,据此筛选出真正需要“回炉”的干部,建立健全卓有实效的培训、教育制度,避免使“回炉”变为庸懒散的避风港,甚至成为休养生息、逃避责任的疗养院。(杜治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