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6年第18期

社论

驰而不息抓作风 行到深处是坚持

系列重要讲话摘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重要论述摘录

学习体会

加强作风建设 务求严细深实

学有所悟

中华文化的统一性决定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的最好诠释

我们党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一步步走来

实践好“四种形态”就是深化“三转”的方向

专题  坚守节点 狠刹“四风”

锲而不舍 挺纪在前

做法成效

河北汇聚群众监督正能量

天津创新监督方式全力围堵“四风”

湖南把“四风”问题列为执纪审查必查内容

湖北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

山东做好查处“四风”问题的后半篇文章

调查分析

大操大办歪风须狠刹

莫把福利变“腐利”

任你再换“马甲” 我自紧盯严查

小月饼折射风气大变化

违规“红包”上了互联网也走不远

“四风”监督哨

与商交亲而不清 挨处分悔之已晚

搞变通谋“福利” 存侥幸受处分

半月杂谈

不讳疾,不忌医

燕阁观察

引领反腐败国际合作的“中国方案”

“四风”再顽固,架不住坚持不懈“反”

锐评

一组

清风时评

盯节点,反“四风”的窍门

“腐败怪环境”的逻辑太荒谬

既要“见事见人”,又要“对事不对人”

虚拟空间,身份意识别虚化

特稿

实践“四种形态” 发挥“探头”作用

实践探索

利剑出鞘

成都:督查督办力促责任追究到位

西安:聚焦“关键少数” 用好问责“撒手锏”

福州:履责问责有清单 离岗退休责不免

邯郸:履责无死角 问责不留白

释疑答问

在干部考核中向组织提供虚假情况如何定性

广角

图片新闻

一线传真

地方简讯

标题新闻

关键词解

风范

不忘初心 永葆本色

文化传承

习近平用典摘读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古语今悟
“做事关键”小议

话先贤彰美德
程颢:“识仁”感通百姓心

家训品读
诸葛亮诫子:淡名利 志高远

说文解字
“民”:国家之本 执政之基

历史回放

长征“纪”事

长征女红军:只要还有一口气就绝不掉队

林伯渠严明筹粮纪律

长征女红军:只要还有一口气就绝不掉队
张鸿宇
首页
1

  蔡畅、邓颖超等30名女红军跟随中央红军踏上长征路。一路上,红军征服雪山草地,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为女战士的她们,更是克服种种困难和不便,凭借着坚定的信念、严明的纪律,最终有24人胜利到达陕北

 

  长征女红军:只要还有一口气就绝不掉队

                                                            张鸿宇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既然是战略转移,就不可能把所有人都带走。对于女红军参加长征,要求则更为严格,最终只有蔡畅、邓颖超、康克清、贺子珍、刘英等30名女红军通过了严格筛选,踏上了漫漫征程。一路上,这30名女红军同整个红军部队一样,时刻坚守党的纪律和行军纪律。

  一个梨子和12个铜板

  1935年4月的一天傍晚,中央红军来到云南边境的一个小山村,准备渡过大渡河。随行的女红军谢飞、刘彩香、钟月林三人,扶着因患病而暂时掉队的吴富莲,走进了一个农家小屋准备稍作休憩。屋内空寂无人,她们在地上铺了从外面捡来的稻草,让吴富莲躺下来,然后走到灶前,准备借用老乡的灶台烧水洗脚。当她们用棍子拨开老乡灶台烧火的余烬,忽然从里面滚出几个梨来!一个个黄澄澄的大梨,透出诱人的香味。谢飞等人一路搀扶伤员,又渴又饿,很想尝一尝。但她们想到了红军铁的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梨虽味美可口,但纪律更重要。倘若主人在,还可用钱买,偏偏主人不在家,只好将梨放回原处。

  这时,躺在稻草上的吴富莲突发高烧,不时发出呻吟声。如果给她吃一个梨,可以降温缓解病情。于是,她们三人经过反复商量,决定买一个梨给吴富莲吃。她们不知道梨的价格,便决定尽量多给一些,留下12个铜板。谢飞还给房东写了一张字条:“老乡,我们是工农红军,路过此地,住在你家,我们有个病人正在发高烧,买了一个梨,现留下12个铜板,没有征得你的同意,对不起,请原谅。”她们把纸条和铜板放在灶台上,再盖上稻草。次日一早,她们就出发去追赶大部队了。

  信念支撑邓颖超战胜病魔走出草地

  1935年8月,蔡畅、邓颖超等女红军,随中央红军进入了茫茫草地。行进途中,泥泞的草地上几乎无法立足,很多同志就找一根木棍,一瘸一拐地向前走,严守行军纪律不掉队。

  邓颖超进入草地的第一天,就因乘马受惊,掉进了泥沼,她使劲往外迈腿,但越使劲,身体越下沉。在这危急时刻,恰好从后面赶上来一个战士,他伸出木棍,将邓颖超从泥沼中拽了出来。

  第二天,着凉的邓颖超开始发烧、拉肚子。在那样险恶的环境中,一个健康人的生存尚且十分艰难,一个病人就更是九死一生了,但邓颖超硬是凭借顽强的意志,与病魔搏斗。在战友的帮助下,她骑一会马,休息一下,最后终于走出了草地。到了草地北部的巴西,藏民们腾出房子给疲惫不堪的红军住。身体极度虚弱的邓颖超,竟无力登上只有十几级台阶的房子,她躺在地上休息了很久,才慢慢地爬上去。

  蔡畅和其他女红军来看望邓颖超,见她病成这样,都以为她活不成了,难过得流出了眼泪。但有坚强信念支撑的邓颖超,在同伴的照料下,奇迹般地战胜病魔,渐渐康复了。

  邓颖超曾说:“长征期间,我正患着严重的肺病,沿途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同志们的照料、帮助,我也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同战友们、同志们相互鼓舞,严守纪律,绝不掉队。而奇怪的是在长征的锻炼中,我的肺病竟不药而愈了。”

  死也要死在革命的路上

  当中央红军行进到贵州境内时,女战士邓六金患了痢疾,发起高烧。起初,她咬牙坚持着随大部队行军,渐渐地,持续的高烧和腹泻把她拖垮了。她眼窝深陷,颧骨也突了出来,身体轻飘飘的,四肢无力,举步维艰。有人劝她留在老乡家里养病,等病好了以后再想办法归队。邓六金坚定地摇摇头说:“我一定要走,就是死也要死在革命的路上,你们不要再劝了。”

  这时,红军女战士危秀英赶到了她的身边,亲切地说:“六金,我来陪着你。”说着,她解下了邓六金的行装,用一根木棍将两人的装具挑在了肩头,又把另一根木棍递给邓六金做拐杖,她们互相搀扶着,艰难地行进。两个人的行装足有30多斤,危秀英本来就人矮力单,行李加重后,两人的行军速度就更慢了。身边不断有队伍走过,她们掉队了。

  邓六金的高烧一直不退,腹泻也更加频繁。她们走走停停,两条腿越来越吃力。邓六金看着个头比自己矮,累得满头大汗的危秀英,难过地说:“秀英,我连累你了,你赶大部队去吧,不要管我了,我会慢慢走的。”

  危秀英诚恳地回答:“六金,我们是姐妹,要走一块走,要死一起死,我不能留下你不管。”

  夜幕降临了,危秀英和邓六金依偎在一棵大树下,危秀英拿出半块毛毯,盖在两个人的身上。她们相互鼓励:只要还有一口气,就绝不掉队。经过四天四夜的艰难跋涉,俩人终于赶上大部队。

  参加中央红军长征的30名女红军,有24人经过重重困难于1935年10月、1936年10月先后到达陕北。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