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6年第18期

社论

驰而不息抓作风 行到深处是坚持

系列重要讲话摘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重要论述摘录

学习体会

加强作风建设 务求严细深实

学有所悟

中华文化的统一性决定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的最好诠释

我们党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一步步走来

实践好“四种形态”就是深化“三转”的方向

专题  坚守节点 狠刹“四风”

锲而不舍 挺纪在前

做法成效

河北汇聚群众监督正能量

天津创新监督方式全力围堵“四风”

湖南把“四风”问题列为执纪审查必查内容

湖北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

山东做好查处“四风”问题的后半篇文章

调查分析

大操大办歪风须狠刹

莫把福利变“腐利”

任你再换“马甲” 我自紧盯严查

小月饼折射风气大变化

违规“红包”上了互联网也走不远

“四风”监督哨

与商交亲而不清 挨处分悔之已晚

搞变通谋“福利” 存侥幸受处分

半月杂谈

不讳疾,不忌医

燕阁观察

引领反腐败国际合作的“中国方案”

“四风”再顽固,架不住坚持不懈“反”

锐评

一组

清风时评

盯节点,反“四风”的窍门

“腐败怪环境”的逻辑太荒谬

既要“见事见人”,又要“对事不对人”

虚拟空间,身份意识别虚化

特稿

实践“四种形态” 发挥“探头”作用

实践探索

利剑出鞘

成都:督查督办力促责任追究到位

西安:聚焦“关键少数” 用好问责“撒手锏”

福州:履责问责有清单 离岗退休责不免

邯郸:履责无死角 问责不留白

释疑答问

在干部考核中向组织提供虚假情况如何定性

广角

图片新闻

一线传真

地方简讯

标题新闻

关键词解

风范

不忘初心 永葆本色

文化传承

习近平用典摘读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古语今悟
“做事关键”小议

话先贤彰美德
程颢:“识仁”感通百姓心

家训品读
诸葛亮诫子:淡名利 志高远

说文解字
“民”:国家之本 执政之基

历史回放

长征“纪”事

长征女红军:只要还有一口气就绝不掉队

林伯渠严明筹粮纪律

“民”:国家之本 执政之基
王志轩
首页
1

  “民”字的甲骨文写作:,西周金文写作:。从字形分析,这个字是人的眼睛被利刃刺瞎的意思,其中是“目”,即眼睛,是带刺的工具。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中解释说:“周人初以敌囚为民时,乃盲其左目以为奴征”。“民”最初的意思是指战争俘虏,这些战争俘虏被刺瞎左眼,以此作为他们奴隶身份的特征。这些由战争俘虏转化而来的奴隶,身份卑微、地位低下,是繁重体力劳动的承担者。

  随着生产力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国古代“民”字所指的对象,逐渐超出了它的本义范围,它不仅仅是指被刺瞎左眼的奴隶,只要是没有官职的庶民百姓,都可以称为“民”。正如朱熹在《四书集注》里面说的:“民者,无位之称”。所以,凡是无官、无位、没职、没权的社会基层群众,在中国古代都可以统称为“民”。

  在中国的先秦早期,贵族能够世代做官,并享有受教育的特权,而作为被统治者的庶民百姓没有机会、也没有权利受教育,因此,“民”这个群体实际上处于“无知识”的状态。《说文解字》:“民,众萌也”。“众萌”是什么意思?《康熙字典》说:“众萌也,言萌而无识也”。翻译成今天的白话,“民”就是没有知识、没有文化的这些人。中国古代的许多学者在解释“民”字的时候,还使用了“冥”“瞑”等词语,这些词语的意思类似“睁眼瞎”“两眼一抹黑”——这当然是对下层群众的蔑视与贬称,不过这样的字面解释倒与“民”的瞎眼奴隶本义十分契合。

  与世界许多国家一样,中国的政治文明从黑暗野蛮的时代发展而来,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民”字的本义以及用“民”来统称劳动群众,反映了古代统治者的意志。

  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长官曾经称为“牧”。《尚书》里面有“十有二牧”,《逸周书》记载“王设其牧”,《周礼》说:“建牧立监”。“牧”字的本义是牧人,牧的职责是“牧民”,这形象地描述了官民之间是“蓄养”与“被蓄养”、“驯服”与“被驯服”的关系。在先秦早期,“民”的地位十分低下,一个“民”的价格还抵不过一头大牲口。据西周时期的曶鼎铭文记载,“匹马束丝”就可以买到五个人,秦国宰相百里奚就是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换回的“奴隶”。由此可见人类早期历史中劳动者的地位之低,古代的奴仆被比作“会说话的牲口”也不足为奇了。

  中国政治思想与政治文明的进步过程,反映在“官”对“民”态度的变化上。古代的民本思想逐渐萌芽,《诗经》里多次出现“民之父母”的诗句,《尚书》里记载了“天子作民父母”的句子,这反映了古代官员的形象由“牧人”向“父母官”的转化。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民”的社会地位更加上升。孟子甚至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王制》也记载:“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但是,通过考察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各个朝代的“官”都是“自外于”人民群众的,官是官,民是民,官员与基层劳动人民群众是对立的关系,这是由他们的历史局限性与英雄史观决定的。而中国政治思想与政治文明的根本突破,是随着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而产生的。掌握了先进理论的共产党人,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同时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 这不仅使执政党与人民群众融为一体,而且把人民的地位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孟子》言:“得其民,斯得天下矣”。中国共产党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不仅当家作主得天下,而且创造了中国奇迹。共产党就像古希腊神话中大地女神的儿子——他的双脚只要不离开大地,就有无穷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人民就是共产党的大地母亲。在面向未来的奋斗路上,党员干部一定谨记:民为邦本、执政为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