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6年第18期

社论

驰而不息抓作风 行到深处是坚持

系列重要讲话摘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重要论述摘录

学习体会

加强作风建设 务求严细深实

学有所悟

中华文化的统一性决定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的最好诠释

我们党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一步步走来

实践好“四种形态”就是深化“三转”的方向

专题  坚守节点 狠刹“四风”

锲而不舍 挺纪在前

做法成效

河北汇聚群众监督正能量

天津创新监督方式全力围堵“四风”

湖南把“四风”问题列为执纪审查必查内容

湖北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

山东做好查处“四风”问题的后半篇文章

调查分析

大操大办歪风须狠刹

莫把福利变“腐利”

任你再换“马甲” 我自紧盯严查

小月饼折射风气大变化

违规“红包”上了互联网也走不远

“四风”监督哨

与商交亲而不清 挨处分悔之已晚

搞变通谋“福利” 存侥幸受处分

半月杂谈

不讳疾,不忌医

燕阁观察

引领反腐败国际合作的“中国方案”

“四风”再顽固,架不住坚持不懈“反”

锐评

一组

清风时评

盯节点,反“四风”的窍门

“腐败怪环境”的逻辑太荒谬

既要“见事见人”,又要“对事不对人”

虚拟空间,身份意识别虚化

特稿

实践“四种形态” 发挥“探头”作用

实践探索

利剑出鞘

成都:督查督办力促责任追究到位

西安:聚焦“关键少数” 用好问责“撒手锏”

福州:履责问责有清单 离岗退休责不免

邯郸:履责无死角 问责不留白

释疑答问

在干部考核中向组织提供虚假情况如何定性

广角

图片新闻

一线传真

地方简讯

标题新闻

关键词解

风范

不忘初心 永葆本色

文化传承

习近平用典摘读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古语今悟
“做事关键”小议

话先贤彰美德
程颢:“识仁”感通百姓心

家训品读
诸葛亮诫子:淡名利 志高远

说文解字
“民”:国家之本 执政之基

历史回放

长征“纪”事

长征女红军:只要还有一口气就绝不掉队

林伯渠严明筹粮纪律

中华文化的统一性决定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首页
1

  本刊在认真学习近期《学思践悟》专栏文章的基础上,围绕文中有关论述组织了体会文章,供大家参考——

  中华文化的统一性决定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日前《学思践悟》发表的文章指出,“中华文化的统一性决定了,我们民族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主轴,13亿人的中国必须有一个中流砥柱,否则就将是一盘散沙、四分五裂。这个中流砥柱,就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正所谓道理越讲越清、真理越辩越明,这一重要论断,站在中华文化的高度、角度,对“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一真理作出了新的有力阐释。

  统一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特性之一。追求天下一统,在儒家的政治思想中居于重要地位。孟子在回答一位诸侯“天下恶乎定”的提问时,干脆而坚定地回答:“定于一”;后来的董仲舒则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统一的思想和实践,也是中华政治传统中最为悠久而持续的内容。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自“遂分为三国”始,至“三分归一统”终。不难看出,其“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传世名句,落脚点其实是在“分久必合”上。事实上,自古以来、特别是秦代以降,统一的思想逐步占据了民族文化的核心位置,渐渐根植于人们的心灵深处。华夏各民族相信,国家分裂则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国家统一则共享太平、安居乐业。在这种思想和信念驱动下,中国虽屡遭战乱、分裂,但以追求统一、趋于统一、实现统一为历史常态。有学者统计,自夏朝以后的约4000年间,分裂时间总计为1200余年,而统一时间为2700多年。即使在分裂时代,局部政权也大都不甘于偏安一隅,而是把统一作为最重要的奋斗目标。中华文化鲜明的统一性,决定了我们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有一个主心骨、顶梁柱。

  中华文化的DNA,进一步强化了中华民族的统一性。“国家”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概念,英文、法文、德文的“国家”一词中都没有“家”的含义,以英文为例,表达“国家”之意的country、nation、state等词,由包含“个体联合的”、“出生之地”、“自己站立的”等隐形语义要素的词根演化而来,均是从个体或个体联合角度出发来阐发“国家”的概念;家国情怀是华夏儿女独有的精神特质和价值追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国与家紧密相连,家是国的基础、有国才有家。在文明绵延发展中,以家国文化为基础孕育而出的“八维”,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构成一个完备的价值评判体系,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基因。这一基因渗透在每一位中华儿女血液里,并在代代传承中,涵养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一系列光辉思想,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中有关家国情怀、政治伦理和责任担当的深厚内涵。 “八维”历经千锤百炼,至今无人能够撼动,其独特的魅力、强大的内聚力,无形而有质、温润而持久,把中华民族团结为一个大家庭。正所谓“家有千口,主事一人”,独特的家国文化,决定了我们国家必须在坚强有力的统一领导下,走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从地理环境来看,中华文化赖以养育生长的两大河流,黄河与长江,流域面积广,自西而东绵延几千公里,滋养着价值观念、生活习惯、自然条件各不相同的诸多民族,孕育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多民族文化。黄河与长江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桀骜不驯,变幻莫测,是世界上最难治理的那一类大江大河,在滋养、抚育中华儿女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祖先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有历史学家说,中华民族绝对称得上是多灾多难的民族,历史上遭受的水灾、旱灾、冰灾、震灾等自然灾害远超世界其他民族。在中国社会,既要应对频繁的自然灾害,有时还要抵御外侮的侵袭,民族间只有团结统一,才能战胜灾害、实现发展。这种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基本国情,以及各民族在长期生存、发展和融合中凝结的团结统一文化,决定了我们必须有一个坚强领导核心。

  95年前,在鸦片战争以来饱经沧桑屈辱、深重苦难的中国人民在反复的比对中,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担起“中流砥柱”的历史责任。中国共产党不辱使命,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推动中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走向伟大复兴。过去和现实都雄辩、决绝地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为历史和人民所赋予,与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必须倍加珍视和尊重,不断加强和巩固。(师长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