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6年第17期

社论

坚定文化自信 凝聚精神力量

系列重要讲话摘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扶贫领域考核督查问责重要论述摘录

要闻

习近平在青海考察时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坚决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强调强化基础注重集成完善机制严格督察 按照时间表路线图推进改革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 《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

学习体会

把全面从严治党延伸到基层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推进伟大工程、保障伟大事业的行动指南

专题  以严明的纪律保障打赢脱贫攻坚战

架起纪律“高压线” 护航脱贫攻坚战

从325起典型案例看扶贫领域突出问题及其治理

瓜分扶贫款,集体研究岂能障目

妄动养老金“奶酪”自食恶果

宁夏对中央纪委督办件深挖严查

河南以重点督办推进扶贫领域突出问题整治

辽宁对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垂直督办

 ● 书记谈

把督办压力变为履责动力

精准监督护航精准扶贫

特稿

找准职责定位 强化责任担当 不断提高新形势下执纪审理工作水平

特别关注

以纪律为尺管全党治全党

 “四种形态”体现的是全面从严

用好第一种形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 业务研讨

谈话提醒与其他谈话不同在哪儿

如何提升谈话提醒的质量

将“甜酸苦辣”融入谈话提醒中

半月杂谈

除“带病提拔”之患,以“压实责任”为要

燕阁观察

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何以捷报频传

拼搏与担当,岂止在奥运赛场

清风时评

批评和自我批评,如何才有“辣味”

担责不到位,仕途岂能顺遂

行业协会不能是反腐洼地

“酒桌那点事儿”还是事

锐评

一组

巡视

从巡视整改看责任担当

纪律建设

 ● 纪律讲堂

政商关系如何才能不走偏

 ● 书记说纪

保持高压态势 让涉农问题监督执纪更有效

抓好换届后信访提醒 让主体责任不“断档”

实践探索

全面从严治党就是根本保障

念好巡察“严、准、实”三字经

两个责任

推动《问责条例》落地生根

释疑答问

对预备党员的违纪问题如何处理

“四风”监督哨

节点公款吃喝 深挖严处问责

院长违纪办喜宴 主任书记被诫勉

广角

图片新闻

一线传真

关键词解

地方简讯

标题新闻

数说纪检

文化传承

习近平用典摘读

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

古语今悟

“做事之心”小议

话先贤彰美德

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家训品读

 孔子教子孙:学诗礼 以立身

历史回放

长征“纪”事

朱德是怎样反对张国焘分裂中央的

再饿也不能乱动藏民的粮食

朱德是怎样反对张国焘分裂中央的
栗瑞义
首页
1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今小金)地区会师。党中央随后确定了两军共同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将两个方面军混编成左右两路军。朱德随左路军行动,党中央随右路军行动。但时任红军总政委的张国焘反对中央北上方针,坚持南下。中共中央多次催促、劝说无果。9月9日,张国焘电令红军前敌指挥部政治委员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

  形势紧迫之际,党中央当机立断,率右路军中红一方面军主力先行北上。张国焘强令其余红军南下,并进行了一系列分裂党、分裂红军的活动。期间,随左路军行动的朱德在极其艰难的处境中坚持党性原则,严守政治纪律,不畏邪恶,全力维护全党全军团结。

  张国焘希望朱德与他站在一起,借助朱德在红军中的崇高威望反对党中央。他先派人同朱德谈话,要朱德写反对中央北上的文章,被朱德坚决拒绝。9月13日,张国焘在阿坝召开会议,他首先在会上讲话,大意是反对党中央北上,坚持南下,他还威胁要对“经过斗争和教育仍不转变的分子”给予“纪律制裁”。

  会议期间,一些被张国焘煽动和教唆的人要求朱德当场表态“同毛泽东向北逃跑的错误划清界限”,“反对北上,拥护南下”。朱德稳坐在会场里,不予理睬。张国焘问:“总司令,你可以讲讲嘛,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怎样?是南下,是北上?”朱德从容不迫地说:“北上决议,我在政治局会议上是举过手的,我不能出尔反尔。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义务是执行党的决定。”“南下是没有出路的!”这时,会场的气氛更加紧张。有人逼迫朱德,喊叫道:“既然你拥护北上,那你现在就走,快走!”朱德有理有据地说:“我是中央派到这里工作的,既然你们坚持南下,我只好跟你们去。”

  10月初,张国焘南下到达卓木碉,并在此召开高级干部会议。会上,张国焘的发言蛊惑人心,颠倒黑白,一再攻击党中央。再加上一部分人不明真相,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时间责备和埋怨中央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张国焘得意洋洋,要朱德发言。朱德看现场气氛紧张,心平气和地规劝大家:“大敌当前,要讲团结嘛!天下红军是一家。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是个整体。”“不论发生多大的事,都是红军内部的问题,大家要冷静,要找出解决办法来,可不能叫蒋介石看我们的热闹!”

  但此时张国焘政治野心急剧膨胀,在会上公然宣布另立“中央”,自任“临时中央主席”。朱德对此严正指出:“你这种做法我反对。我们要接受党中央的领导,不能同中央对立。”“全党只有一个中央,决不能有两个中央!”“要搞,你搞你的,我不赞成。我按党员规矩,保留意见,以个人名义做革命工作,不能反中央。”

  张国焘又气又恨,采取种种卑劣手法刁难和折磨朱德。他暗中指使下属杀掉朱德的乘马,撤掉朱德的警卫人员,限制朱德的活动,克扣朱德的饮食,并教唆一些人对朱德围攻谩骂,妄图迫使朱德屈服。

  朱德的处境虽然非常艰难,但他泰然处之,在逆境中坚持工作,不当“空头司令”,尽量发挥自己的作用。他一面同张国焘斗争,一面利用同部队接触的机会,耐心地教育红一方面军的指战员顾全大局,掌握正确的斗争方针和策略。同时,他也不断教育和影响着红四方面军的干部战士。在他的影响下,红四方面军的不少同志都对张国焘产生强烈怀疑:这样做对吗?符合党章要求吗?有利于一致对敌吗?虽然在张国焘的高压之下,他们不敢公开表达自己的意见,但对张国焘的盲目崇拜心理,开始发生动摇,进而不可遏止。

  1936年7月,红二、红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朱德见到红二军团政委任弼时高兴地说:“好哇!你们这一来,我的腰杆也硬啦!”他立即同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等人秉烛长谈,把张国焘另立“中央”,分裂党、分裂红军的活动详细地告知了他们,使他们尽早了解了情况并共同执行党中央的战略方针。一番周折过后,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终于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在被迫南下途中,以朱德为代表的红军指战员对党性原则的坚持,对政治纪律的坚守,成为后来党中央战胜张国焘分裂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