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6年第17期

社论

坚定文化自信 凝聚精神力量

系列重要讲话摘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扶贫领域考核督查问责重要论述摘录

要闻

习近平在青海考察时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坚决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强调强化基础注重集成完善机制严格督察 按照时间表路线图推进改革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 《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

学习体会

把全面从严治党延伸到基层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推进伟大工程、保障伟大事业的行动指南

专题  以严明的纪律保障打赢脱贫攻坚战

架起纪律“高压线” 护航脱贫攻坚战

从325起典型案例看扶贫领域突出问题及其治理

瓜分扶贫款,集体研究岂能障目

妄动养老金“奶酪”自食恶果

宁夏对中央纪委督办件深挖严查

河南以重点督办推进扶贫领域突出问题整治

辽宁对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垂直督办

 ● 书记谈

把督办压力变为履责动力

精准监督护航精准扶贫

特稿

找准职责定位 强化责任担当 不断提高新形势下执纪审理工作水平

特别关注

以纪律为尺管全党治全党

 “四种形态”体现的是全面从严

用好第一种形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 业务研讨

谈话提醒与其他谈话不同在哪儿

如何提升谈话提醒的质量

将“甜酸苦辣”融入谈话提醒中

半月杂谈

除“带病提拔”之患,以“压实责任”为要

燕阁观察

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何以捷报频传

拼搏与担当,岂止在奥运赛场

清风时评

批评和自我批评,如何才有“辣味”

担责不到位,仕途岂能顺遂

行业协会不能是反腐洼地

“酒桌那点事儿”还是事

锐评

一组

巡视

从巡视整改看责任担当

纪律建设

 ● 纪律讲堂

政商关系如何才能不走偏

 ● 书记说纪

保持高压态势 让涉农问题监督执纪更有效

抓好换届后信访提醒 让主体责任不“断档”

实践探索

全面从严治党就是根本保障

念好巡察“严、准、实”三字经

两个责任

推动《问责条例》落地生根

释疑答问

对预备党员的违纪问题如何处理

“四风”监督哨

节点公款吃喝 深挖严处问责

院长违纪办喜宴 主任书记被诫勉

广角

图片新闻

一线传真

关键词解

地方简讯

标题新闻

数说纪检

文化传承

习近平用典摘读

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

古语今悟

“做事之心”小议

话先贤彰美德

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家训品读

 孔子教子孙:学诗礼 以立身

历史回放

长征“纪”事

朱德是怎样反对张国焘分裂中央的

再饿也不能乱动藏民的粮食

批评和自我批评,如何才有“辣味”
首页
1

  古人云,“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帮助党员干部纠正错误、改进工作的有效途径。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是一种同志间的互相监督,促使党和国家事业迅速进步的好办法”。邓小平同志也曾强调,“党委会里面,应该有那么一段时间交交心,真正造成一个好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空气”。但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批评和自我批评渐渐走样,没有一点“辣味”,对问题触及不到、触及不深,就像鸡毛掸子拍屁股,不痛不痒。

  所谓“辣味”,就是要真刀真枪、见事见人。有“辣味”才能出汗,出汗才能排毒。现在,一些干部中好人主义盛行,不敢批评、不愿批评的现象一定程度存在。有的怕得罪人,怕丢选票,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有的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学,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有的为人圆滑世故,遇事明哲保身,出了问题上推下卸。这种“老好人”“墙头草”,批评别人只会说“不注意休息”“不爱惜身体”,自我批评总是“学习不够”“思考不深”,如此泛泛而谈、草草置评,怎能解决问题?比如,听到某同志有关问题反映,情节轻微,但一时难以搞清楚,就可以让他在民主生活会上讲清楚,或者在组织生活会上,大家一块议一议,帮助他提高认识和觉悟。这既是对本人的监督,也是给他人敲敲警钟。如此批评,才是真“辣”,有味又有用!

  “辣”要实事求是,抓住本质。马克思讲过,真理要想掌握群众,必须说服群众;真理要想说服群众,必须抓住事物的本质。抓住本质才能戳到痛处、揭示要害,真正起到警示提醒作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时,批评主观主义者为“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可谓入木三分、直中要害,许多同志回忆说很受触动。鲁迅先生刻画的人物,像“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我祖上比你阔多了”的阿Q,之所以让人记忆深刻,是因为这些描述抓住了人物的本质特征。忠言逆耳,良药苦口,批评和自我批评,只要触及思想和灵魂,直指问题的根本和症结,有利于纠错治病,逆耳的话才会成为“忠言”,苦口的药剂才能成其为“良药”。

  “辣”要出于公心,对事不对人。“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批评和自我批评在有的地方和部门之所以难,就难在为人情所困、为利益所惑,怕结怨树敌、怕引火烧身,说到底还是私心杂念作怪。心底无私天地宽。春秋时期,祁黄羊举贤不避亲仇,孔子听说后,大加赞扬“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祁黄羊可谓公矣”。出于公心的批评,只针对事情原委,错或对,黑或白,一清二楚,一目了然,不是从个人恩怨、得失、利害、亲疏出发,不含私人感情因素在里面,反而更容易让人信服和接受,也更能体现出批评者的胸襟和气度。

  “辣”还要讲究方法,入情入理。批评,说到底还是做人的工作,涉及人的思想灵魂,方式方法很重要。方法把握得好,就会事半功倍;方法把握不好,往往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讲了一个著名的批评“公式”,团结—批评—团结。他进一步解释说,要打破旧的团结基础,通过批评或者斗争,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这是一种批评的有效方法。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讲过的,“批评比表扬还要高深,因为批评一定要讲究方法,这是一门艺术”。真正有效的批评,不是一哄而上,一棍子打死,而是要把握分寸和火候,讲究语言技巧和效果,这样才能起到帮助同志的目的,才能以批评促团结、促事业发展。

  让批评和自我批评有“辣味”,领导干部是关键。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带头做到既诚恳进行自我批评,又满腔热情欢迎批评包括尖锐批评,党内正常的政治生活才能逐渐恢复起来。 (北京 南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