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系列重要讲话摘录
学习体会Ⅰ担当伟大复兴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学有所悟 ● 专题Ⅰ“四种形态”领悟与实践
● 学有所悟 ●
● 实践探索 ●
特别关注Ⅰ部分省区市半年亮点工作集萃(下)
特稿
半月杂谈
燕阁观察
清风时评
锐评
纪律建设
“四风”监督哨
广角
文化传承
● 古语今悟 ●“人生如茶”小议
● 话先贤彰美德 ●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
历史回放
● 长征“纪”事 ●
社论
系列重要讲话摘录
学习体会Ⅰ担当伟大复兴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学有所悟 ● 专题Ⅰ“四种形态”领悟与实践
● 学有所悟 ●
● 实践探索 ●
特别关注Ⅰ部分省区市半年亮点工作集萃(下)
特稿
半月杂谈
燕阁观察
清风时评
锐评
纪律建设
“四风”监督哨
广角
文化传承
● 古语今悟 ●“人生如茶”小议
● 话先贤彰美德 ●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
历史回放
● 长征“纪”事 ●
“严禁以案谋私,办人情案和关系案;严禁跑风漏气,泄露办案和工作秘密……”近日,吉林省临江市纪委制定下发《纪检监察干部“十条禁令”》,强化内部监督,为纪检干部树起规范执纪的“高压线”。
这是吉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严防“灯下黑”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省纪委以上率下,层层传导压力,坚持“严”字当头,把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贯穿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以铁的纪律打造过硬队伍,以担当精神激发干事热情,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部署有效落实。
严格教育,高标准锤炼“打铁人”
按照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精神和吉林省委要求,省纪委坚持以学立身,教育引导全省纪检干部增强党性修养、践行宗旨观念、涵养道德品格,增强忠诚履职的意识和本领。
加强学习教育,引导纪检干部拧紧 “总开关”,强化遵规守纪意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精神和“学思践悟”等内容,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崔少鹏为机关全体党员讲党课;省纪委副书记、常委分别为主管范围内的党员讲党课;各党支部(党总支)书记为所在党支部(党总支)讲党课。同时,及时编辑发放有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央纪委最新精神的学习资料,组织纪检干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求凝聚为思想共识;组织机关全体党员集中观看案件警示录,加强警示教育,利用省纪委网站和“廉洁吉林”官方微信组织开展“纪律教育知识测试”活动,帮助纪检干部在思想上架起纪律这条“高压线”。
学习也要坚持问题导向。省纪委将学习教育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归类分级,列出机关党员干部需要解决的问题有5个方面共25条。如针对认识不到位、能力不足等问题,举办纪检干部培训班,邀请中央纪委派驻纪检组长、省纪委领导班子成员,就落实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把握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等重点任务,进行深入解读。机关党员干部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改,经常“对对表”,并就整改自身存在的个性化具体问题,做出承诺,接受监督。
上级带头就是无声的命令。在省纪委的带动下,全省各市(州)纪委强化理想信念教育,高标准锤炼“打铁人”。长春市纪委开展“三想三看”教育,从德、纪、法三道防线对全市纪检监察干部提出明确要求。四平市纪委组织纪检监察干部参加“传承英雄史、再铸英雄魂”党性教育活动,学习革命先辈不怕牺牲的精神,提高纪检监察干部党性。通化市纪委在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开展“提升自身素质、提升执纪水平,服务振兴发展”主题实践活动,提升纪检监察干部思想政治水平和监督执纪问责能力。
严格管理,保证监督权力规范运行
从建章立制着手,省纪委不断完善业务流程和内部管理制度,毫不懈怠地抓好组织和制度建设,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的监督管理。
健全制度规范并狠抓执行,使制度真正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省纪委制定《委厅机关问题线索处置和管理办法》、《问题线索了结意见回复工作实施办法》、《线索处置和办案点管理调度通报制度》等10余项管理规定,努力实现对纪律审查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拧紧“螺丝”,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建立工作碰头会、专题会制度,完善省纪委书记碰头会、党委会制度等,严明审查、巡视、保密纪律,严格文电、会议、会务活动、出勤出差、公车使用等工作制度,一事一档建立台账。工作人员外出必须认真填写外出报备表,从外出事由、地点、时间,到返回时间,都要如实报告。
管住选人用人,就管住了根本。吉林省制定出台4个提名考察办法,对市(州)纪委、省属高等学校、省属国有企业纪委书记、副书记,省直派驻纪检组组长、副组长提名考察工作进行规范。截至目前,省纪委会同相关部门提名考察了4名市(州)纪委书记人选、7名市(州)纪委副书记人选和1名扩权强县试点市纪委书记人选。通过深化改革,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加强了对下级纪委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管理。
聚焦主责主业是规范监督权力运行的题中之义。在今年换届工作中,调剂、选配作风正派、敢于担当的优秀干部充实乡镇纪委书记队伍,并完善有关工作制度机制,保证其专司纪检监察工作。目前,全省618个乡镇全部实现纪委书记专职专责。
严格监督,坚决防止“灯下黑”
“班子成员里谁反映比较多,都是哪些问题?”“你们地方纠‘四风’和惩治腐败还存在哪些问题和薄弱环节?”这是吉林省纪委班子成员约谈县(市、区)纪委书记时提出的部分问题。
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今年上半年,省纪委领导已分别约谈58名县(市、区)纪委书记。约谈直奔主题,有什么问题说什么问题,点到实处、戳到痛处,传递认真落实监督责任的压力。
纪检监察机关同样肩负着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按照省纪委常委会要求,机关党委书记对24名党支部书记、1名党总支书记分别进行了约谈,层层压实主体责任。同时,加强巡视组、专案组临时党支部建设,今年以来,已成立21个临时党支部,严肃党内组织生活,以党的建设带动各项工作。
坚持抓早抓小,加大对纪检干部的谈话函询力度,听到反映就及时过问,发现问题就认真处理,给力度不够的“加把火”,工作不足的“补补课”,想当“老好人”的“敲警钟”。今年以来,省纪委已对7名厅局级、2名县处级纪检监察干部进行了谈话函询,点明问题,点清性质,推动“红脸出汗”成为常态。
对于纪检监察队伍中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的“极极少数”,坚决予以严惩。相继立案查处了公主岭市委原常委、市纪委原书记罗日辉,珲春市委原常委、市纪委原书记郭君友,公主岭市纪委原副书记、市监察局原局长刘发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今年以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对纪检监察干部立案50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45人。
一个案件胜过一打纲领。省纪委在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对典型案件进行通报,开展“严守纪律和规矩,深刻汲取教训”集中讨论,要求纪检干部把自己摆进去,找原因、思危害,守住干净底线。“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央纪委、省纪委加强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的坚决态度,增强了改进作风、严格自律的紧迫感。”一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感言。
队伍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吉林省纪委负责同志表示,将继续严格要求、严肃执纪,不护短、不遮丑,督促纪检干部切实把忠诚干净担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好履行监督责任,不负党和人民重托。
点评
“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队伍”,是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工作报告部署的7项重点工作之一。按照全会部署和要求,吉林省纪委以严格教育、严格管理和严格监督,高标准锤炼“打铁人”,为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力组织保证。
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承担着监督执纪问责的重要职责,干的是“打铁”的活儿。扛起责任、不负重托,各级纪委就得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纪律要求纪检监察干部,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实现“打铁还需自身硬”。“自身硬”,就要对党忠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决策部署;就要自身干净,加强监督管理,严防“灯下黑”,做遵守纪律、法律的模范;就要敢于担当,铁面执纪、不怕得罪人,坚决维护党章党规党纪,维护中央权威和党的团结统一,保证党的肌体健康。
加强自身建设,是纪检监察机关一个永恒的课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贯彻全会部署,结合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着力解决自身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忠实履行好党章赋予的神圣职责,为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