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6年第15期

社论

在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中见担当

系列重要讲话摘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狠抓落实重要论述摘录

学习体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弘扬沂蒙精神 落细落实主体责任

专题 贯彻落实六次全会精神 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 系列综述 ● 

切实把纪律挺在前面

发挥制度在管党治党中的利器作用

巩固深化 牵牢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

深化政治巡视 让全面从严治党利剑更锋

抓常抓细抓长 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

强化不敢腐 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

攻坚克难 追逃追赃取得阶段性胜利

● 部分省区市半年亮点工作集萃(上) ● 

聚焦监督执纪问责 忠诚履行党章赋予职责

福建坚持监督和执纪并重

辽宁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

云南对巡视发现问题严抓实改

河北坚定推进派驻监督改革

河南层层传导正风肃纪压力

天津既从严“惩”又力促“治”

湖南紧盯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半月杂谈

有备才能无患

燕阁观察

管党治党在坚持与深化中一路走来

关键在人,担当为本

锐评

一组

清风时评

腐败亚文化不除,无人能免于其害

不让原则变“圆”则

消除“圈子文化”才能根治“小圈子”

修好“心学”,保持“慎众”

抵制腐败亚文化,不是少数人的战斗

纪律建设

批评和自我批评让党内政治生活严肃起来

“四风”监督哨

救护车开道公款游 依规定处理参与人

收礼吃请搞娱乐 歪风绊倒村支书

广角

聚焦市县区巡察

数说纪检

地方简讯

图片新闻

标题新闻

关键词解

文化传承

习近平用典摘读: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四冷”小议

墨子:万事莫贵于义

“追”“逐”:景行维贤,克念作圣

范仲淹诫子:自奉俭 不营私

历史回放

邓稼先家风:为国奉献 简朴生活

八大党章:首次作为执政党完善党的纪律

向警予:坚贞不屈 绝对忠诚

清风文萃

开车如同人生

警惕“虚假疲劳”

 

 

 

范仲淹诫子:自奉俭 不营私
林鹄
首页
1

  汝守官处处小心,不得欺事。莫纵乡亲来部下兴贩,自家且一向清心做官,莫营私利。

 

  说起范仲淹,我们就会想起《岳阳楼记》中的千古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是传统士大夫的典范与楷模。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称范仲淹为“一世之师,由初起终,名节无疵”。清代大学士纪昀评价他:“行求无愧于圣贤,学求有济于天下,古之所谓大儒者,有体有用,不过如此。”

  范仲淹两岁丧父,其母改嫁朱氏,仲淹一度改姓过朱。由于年幼时家境贫寒,范仲淹曾寄居长白山(今山东邹平县西南会仙山,以山中云气长白得名)的佛寺读书。每天晚上煮一锅小米粥,经过一宿凝成胶状,早起后用刀划为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加点醋,撒点盐,加热后就着十来根小根蒜吃,这就是他一天全部的食物。这样的生活他维持了整整三年。

  尽管后来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今天的副总理,范仲淹仍保持着节俭朴素的生活作风。他曾谆谆告诫诸子说:“吾贫时与汝母养吾亲,汝母躬执爨(音:cuàn,意:烧火做饭),而吾亲甘旨未尝充也。今而得厚禄,欲以养亲,亲不在矣,汝母亦已早逝,吾所恨者,忍令若曹享富贵之乐也!”范仲淹对子女的告诫,并不仅仅停留在语言中。他以身作则,作出表率。每天睡觉前,他都要算算一天饮食等种种花费与当天所做之事。如果花费与所做之事相称,便心安理得,鼾息熟寐。如果不相称,就终夕辗转反侧,不能安眠,第二天一定要做出弥补。

  范仲淹不仅对自己如此要求,对子女也同样严格要求。次子范纯仁娶的是官宦世家王质之女,王质的伯父是北宋真宗时期长期担任宰相的王旦。范王两家结亲并非范仲淹贪图富贵,攀附高门。王质与范仲淹的交情,源自景祐三年,范仲淹因指责宰相吕夷简用人不公被贬官,当时在朝的士大夫大多害怕得罪吕夷简,被指为朋党,不敢为范仲淹送行,只有耿直的王质毅然“载酒往饯”。患难见真情,从此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成了儿女亲家。纯仁之妻由于出身名门望族,自幼生长于锦绣堆中,据说在娘家曾用罗绮做帷幔,罗绮是一种质地轻软而又有花纹的高级丝织品,价格非常昂贵,平常百姓家是不可能看到的。在媳妇未过门前,范仲淹听说了此事,尽管与王质是好友,仍不留情面地当众说:“罗绮岂帷幔之物耶?吾家素清俭,安得乱吾家法?敢持至吾家,当火于庭!”范仲淹给亲家及未过门的儿媳妇“上了一堂俭朴课”,维护了范家一向清苦节俭的家法。

  但范仲淹的俭朴并非吝啬。据范仲淹死后欧阳修所撰《神道碑》记载,范氏“终身非宾客食不重肉,临财好施,意豁如也。及退而视其私,妻子仅给衣食”。说他没有客人时,菜肴中最多只有一盘肉菜,妻子、儿女平日也只是满足最基本的衣食需要而已。但在需要帮助的人面前,范仲淹非常大度慷慨。

  除俭朴之外,范仲淹还要求家人勤学苦学,廉洁奉公,不营私利。在他留下的家书中,有一封是给他哥哥范仲温的,内容是对其侄儿的教育:“二郎、三郎并勤修学,日立功课,彼中儿男,切须令苦学,勿使因循。须候有事业成人,方与恩泽文字。”宋代中高级官员可以根据其级别高低,申请授予子侄等亲属一定的官职,这在制度上称为荫补。宋代官僚子弟中,颇有些人因此不求上进,仅凭荫补入仕。范仲淹的这封信,是告诫他哥哥,虽然他有资格向朝廷申请授予两个侄儿官职,但前提必须是两个侄儿学业有成,否则他不会奏请荫补。同时,他也亲自写信给两个侄儿说:“汝等但小心,有乡曲之誉,可以理民,可以守廉者,方敢奏荐。”意思是你们必须好好学习,好好做人,只有等到学业道德均有成就,名声为乡里所传诵,有治理百姓之才能,有廉洁奉公之操守,我才会向朝廷申请授予你们官职。

  后来,两位侄儿不负所望,范仲淹也就奏荐二人出仕。在三郎做官后,他又写信谆谆告诫说:“汝守官处小心,不得欺事。与同官和睦多礼,有事只与同官议,莫与公人商量。莫纵乡亲来部下兴贩,自家且一向清心做官,莫营私利。汝看老叔自来如何,还曾营私否?自家好家门,各为好事,以光祖宗。”在这封信里,范仲淹还专门强调,不得纵容乡亲到你们所管辖的地区做生意。范仲淹生前不营家产,他在徐州地方官任上去世后,家人只能暂时借居官舍,毫发不爽地实现了他对侄儿所说的不营私的主张。

  这封信影响很大,其原件至少到南宋时还存于世,在士大夫中流传。南宋中期,大儒朱熹的好友、时任福建侯官县令的陈明仲得到了真迹,雇工摹刻,置于案头,每日自省,而将原件寄赠朱熹。朱熹反复诵读,大为感慨,在此书札左边的空白处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右范文正公(范仲淹的谥号)与其兄子之书也,其言近而易知。凡今之仕者,得其说而谨守之,亦足以检身而及物矣。然所谓自未尝营私者,必若公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然后足以充其名。”在朱熹看来,凡是做官的人,都应该牢记范仲淹的这番教诲。只有效仿范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不以一己私利为取舍,防微杜渐,从自己做起,从自己身边人做起,才能做个清白的好官。

  范仲淹的言传身教,对诸子侄影响极大。长子范纯佑,年少时就“尚节行”。范仲淹在苏州做地方官时,创建郡学,聘请当时的名儒胡瑗担任老师。胡瑗对学生要求很严格,苏州的士子们难以适应,这让范仲淹很头疼。于是纯佑自请入学,他年龄是学生中最小的,但事事都能达到老师胡瑗的要求,因此感动了比他年长同学,苏州郡学之学风因此成为诸地方学校的楷模。西夏叛乱时,范仲淹奉诏守边,也带上了纯佑。尽管身为主帅之子,但范纯佑经常身先士卒,亲冒矢石,屡立战功。不幸的是,当范仲淹被贬官邓州时,纯佑得暴疾,以致痴呆。

  范仲淹次子范纯仁,则是宋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范仲淹死后,纯仁承担起了照顾病兄的责任。纯佑患病十九年后去世,葬于洛阳。考虑到范家向来清俭,范仲淹的好友韩琦与富弼专门写信给洛阳的地方官,让其帮助纯仁妥善安葬纯佑。但纯仁谨守父训,不愿接受资助。范纯仁日后出任宰相,亦以廉洁勤俭著名。□

  卜宪群点评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家训中,大多少不了一个“俭”字。据《逸周书·文传》记载,周文王就曾训诫子孙:“不为骄侈,不为靡泰,不淫于美”。家训中重视俭,与家训作者的家庭贫富差距、官位的大小高低无关,而是一种历史经验的总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体现。

  在古人看来,俭的品格培养,与德、廉以及一个人的安身立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如《左传》说“俭,德之共也”,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说“俭以养德”,都是说有俭才有德。有德、有俭才有廉,才能塑造“临大利而不易其义”的精神。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刘向说“廉士不妄取,以财为草,以身为宝。”北宋宰相范纯仁说“为俭可以助廉”,晚清重臣曾国藩说“欲求廉介,必先崇俭朴”,都是说俭的意义。俭还与一个人的安身立命有很大关系。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意指奢靡的生活无止境,陷入其中必然玩物丧志。

  自古以来,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范仲淹是北宋一代名臣,他不仅严于律己,为国尽忠,也以俭朴的家风教育子女,留下了千古美名!

  卜宪群: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