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6年第14期

社论

唤醒责任意识 激发担当精神

系列重要讲话摘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责任担当重要论述摘录

中央精神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的通知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

用担当的行动诠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学习体会

管党治党必须严字当头

勇于担当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

专题  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

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

综述述评

以责任履行使命 用担当诠释忠诚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一步

聚焦全面从严治党 突出政治责任

把责任压给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

失责必问 问责必严

规范问责制度 突出党规特色

用担当精神贯彻落实问责条例

学习贯彻

营造宣传思想文化领域责任担当良好氛围

以强化问责压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

唤醒责任意识 重塑良好形象

条例解读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解读

以案说规

抓住“关键少数” 突出政治责任

半月杂谈

重任在肩,岂容苟且

燕阁观察

不忘初心 将反腐败进行到底

透视“四风”问题背后的8大心理误区

清风时评

看齐,关键是要跟上

天使和魔鬼多在一念之间

责任意识醒来,扶贫资金才能不再沉睡

组织找你谈话,别会错意

锐评

一组

“四风”监督哨

违规宴请难逃监督 参与人员皆被处理

所长消费村长买单 权力任性纪律不饶

广角

图片新闻

一线传真

数说纪检

地方简讯

标题新闻

关键词解

风范

谷文昌:一生廉明书高洁

文化传承

习近平用典摘读:身之主宰便是心

“人之欲”小议

顾炎武: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周文王训子:民为上 守中道

“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

历史回放

七大党章:在总纲中明确党纪

陈潭秋:“特殊”的七大中央委员

清风文萃

蓝天野:服从党的指示从事话剧事业

由“一张共产党的像”想到的

 
七大党章:在总纲中明确党纪
张琳珏 何虎生
首页
1

  在革命圣地延安市宝塔区桥沟镇杨家岭村小河南侧,有一幢略带西式风格的建筑,它厚重的青砖灰瓦,使人追溯到71年前,那段红色的历史似乎触手可及。这就是当年召开中共七大的杨家岭大礼堂。杨家岭大礼堂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纪念意义,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重要象征。

  1928年中共六大召开,在之后的17年里,中共中央曾多次决定“最近时期内”召开七大,但全党对于党内重大是非问题一直没有形成统一意见,同时由于革命态势、战事情况、地理交通等原因,“中共七大”一再推迟。

  1941年9月,毛泽东在《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一文中指出,“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这两者都不可少”,突出强调组织纪律的刚性要求。至1944年初,中国共产党已是一个拥有上百万党员、党组织遍布全国各地的大党,领导全国军民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为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做好准备,成为全党所面临的重大课题,这就对统一全党思想、严明组织纪律提出了更高要求。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共七大在延安杨家岭大礼堂隆重举行,这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中共独立自主制定的第一部党章,共十一章、七十条,在总纲和细则部分具体提出关于党的纪律的规定。

  党章总纲规定,“中国共产党是按民主的集中制组织起来的,是以自觉要履行的纪律联结起来的统一的战斗组织。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在于自己的坚强团结、意志统一、行动一致。”继六大党章之后,七大党章再一次明确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且强调了党的团结的重要性,以及个人不能破坏党的纲领、党章、党纪,有违反者必须清除出党。

  陈独秀是中共创始人之一,大革命失败后,以小组织方式展开活动,1929年底他无视党的纪律,未经中共中央同意擅自公开党内秘密信件,后被开除出党。罗章龙是中共重要领导人之一,在1931年六届四中全会反对王明,组织成立“中央非常委员会”,因分裂党而被开除党籍。张国焘是中共创始人之一,1935年10月,在“卓木碉会议”上宣布“另立中央”,1938年4月初,他乘赴黄帝陵祭奠之机,投靠国民党,后被开除党籍。陈独秀、罗章龙、张国焘这三人都曾是中共重要领导人物,他们在思想和行动上的“叛离”给党的事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严重败坏了党的声誉。因此,党的七大要求全党牢记历史教训。在党章发展史上,七大党章第一次增加了“总纲”部分,其中专门论述纪律问题,充分肯定了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性和严肃性。

  此外,党章在第十四条中规定,“民主的集中制,即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领导下的民主”。七大党章首次明确阐释了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内涵,特别是首次将“四个服从”作为党的组织纪律确定下来,明确个人与组织、少数与多数、下级与上级、全党与中央的关系,为正确处理党内民主和集中的关系,为全党意志和行动的统一提供了党纪保证。

  七大党章还在第六十八条中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一项重要方针列入其中,这对挽救同志,维护党的团结发挥了重要作用。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借以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这样两个目的。对于人的处理问题取慎重态度,既不含糊敷衍,又不损害同志,这是我们的党兴旺发达的标志之一。”

  中央党校一位姓马的同志,曾经在旧部队做了一些有损人民利益的事情,同志们对其颇有微词,他本人抵触情绪也很大。陈云将此事报告给了毛泽东,毛泽东指出,整风不是整人,我们的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批评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和风细雨嘛”。陈云按照毛泽东的意见,事后多次找该同志谈心,组织也经常派人去和他拉家常,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这位马姓同志欣然接受组织和同志们的批评,愉快地投入工作之中。“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作为教育、团结同志的重要经验,被写入七大党章,对正确执行党的纪律、保障党员正当权益、维护党内团结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七大党章将党的纪律建设推向了新的阶段。在结构上,七大党章在总纲中对党纪加以专门阐述,突出强调党纪的重要性;在内容上,七大党章完善了民主集中制原则,确立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正确方针,有利于完善党的自身建设,从思想和组织纪律上保证了全党的团结,对以后党的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