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系列重要讲话摘录
中央精神
学习体会
专题 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
● 综述述评 ●
● 学习贯彻 ●
● 条例解读 ●
● 以案说规 ●
半月杂谈
燕阁观察
清风时评
锐评
“四风”监督哨
广角
风范
文化传承
历史回放
清风文萃
社论
系列重要讲话摘录
中央精神
学习体会
专题 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
● 综述述评 ●
● 学习贯彻 ●
● 条例解读 ●
● 以案说规 ●
半月杂谈
燕阁观察
清风时评
锐评
“四风”监督哨
广角
风范
文化传承
历史回放
清风文萃
看齐,是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2月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求,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规律和经验。早在党的七大预备会上,毛泽东同志就讲过,“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可以说,95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能够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经常喊看齐,始终保持整齐昂扬的状态,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以看齐保持步调一致,能使力量倍增。物理学告诉我们,金属导体内部的自由电子,在未通电之前,运动是杂乱无章的。只有通电加压,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电子作有规则的定向运动,才能形成电流,进而发光发热。组织和集体也是如此。一个组织或集体中的成员就如同一个个“电子”,如果不能引导“看齐”,朝着一个方向用劲,就不可能实现能量累积、力量增强。只有齐心协力,朝着共同目标携手奋进,才能推动事业向前发展。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对我们这个有着8800多万名党员、440多万个党组织的大党来说,看齐所凝聚起的磅礴力量,是无与伦比的。
看齐是多方面的。队列训练喊口令整队,是要求形体看齐,能够在瞬间迅速完成。相较而言,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看齐就不那么容易。从思想上讲,在社会意识日趋复杂,文化观念更加多元的今天,要保持思想上看齐,使大家心往一块想、事往一块谋,其难度可想而知。特别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趋激烈,党员干部思想观念受影响的面越来越广、渠道越来越多,这种难度更是呈级数放大。从政治上讲,党作为先进的政治组织,其成员必须对组织的性质、宗旨、目标、任务形成高度统一的意志,特别是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处的历史方位不同,党的纲领、宗旨、目标、任务等得以实现的具体条件、方法途径会有所变化,要保持高度一致基础上的看齐,绝非易事。从行动上讲,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人性的复杂化,决定了人们行动的多变性,而且组织成员越多,这种多样性越复杂。纤夫拉纤、船员划龙舟,即使人数不多,也需要喊号子,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党作为世界上第一大执政党,党员人数众多,要实现“劲往一处使”的行动看齐,难度不言而喻。
看齐是一个永远的过程,“齐”是理想,不“齐”是常态,只有经常喊看齐,才能达到纠偏的目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 看齐就是找差距,看齐后面是跟上,关键是通过看齐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实际生活中,有的党员干部将“看齐”成天挂在口头上,就是不见进步。年终总结、民主生活会,谈问题总是“老三篇”,从二十几岁到五十多岁、六十多岁,一直是“学习不够”、“情绪急躁”、“考虑问题不够全面”,等等。年年岁岁花相似,就是不见人不同。这种所谓的“看齐”,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口头看齐,于己无益,于事业更无助。
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眼下党员干部由于种种原因,与中央的要求有差距是肯定的,也是正常的,但是差距不能离谱,更重要的是要在看齐的过程中看到努力和变化,补短板、查漏补缺、缩小差距。在看齐上搞“敝帚自珍”、抱残守缺,终将成为落伍者,被时代所淘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所强调的,“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北京 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