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6年第14期

社论

唤醒责任意识 激发担当精神

系列重要讲话摘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责任担当重要论述摘录

中央精神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的通知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

用担当的行动诠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学习体会

管党治党必须严字当头

勇于担当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

专题  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

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

综述述评

以责任履行使命 用担当诠释忠诚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一步

聚焦全面从严治党 突出政治责任

把责任压给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

失责必问 问责必严

规范问责制度 突出党规特色

用担当精神贯彻落实问责条例

学习贯彻

营造宣传思想文化领域责任担当良好氛围

以强化问责压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

唤醒责任意识 重塑良好形象

条例解读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解读

以案说规

抓住“关键少数” 突出政治责任

半月杂谈

重任在肩,岂容苟且

燕阁观察

不忘初心 将反腐败进行到底

透视“四风”问题背后的8大心理误区

清风时评

看齐,关键是要跟上

天使和魔鬼多在一念之间

责任意识醒来,扶贫资金才能不再沉睡

组织找你谈话,别会错意

锐评

一组

“四风”监督哨

违规宴请难逃监督 参与人员皆被处理

所长消费村长买单 权力任性纪律不饶

广角

图片新闻

一线传真

数说纪检

地方简讯

标题新闻

关键词解

风范

谷文昌:一生廉明书高洁

文化传承

习近平用典摘读:身之主宰便是心

“人之欲”小议

顾炎武: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周文王训子:民为上 守中道

“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

历史回放

七大党章:在总纲中明确党纪

陈潭秋:“特殊”的七大中央委员

清风文萃

蓝天野:服从党的指示从事话剧事业

由“一张共产党的像”想到的

 
看齐,关键是要跟上
首页
1

  看齐,是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2月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求,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规律和经验。早在党的七大预备会上,毛泽东同志就讲过,“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可以说,95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能够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经常喊看齐,始终保持整齐昂扬的状态,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以看齐保持步调一致,能使力量倍增。物理学告诉我们,金属导体内部的自由电子,在未通电之前,运动是杂乱无章的。只有通电加压,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电子作有规则的定向运动,才能形成电流,进而发光发热。组织和集体也是如此。一个组织或集体中的成员就如同一个个“电子”,如果不能引导“看齐”,朝着一个方向用劲,就不可能实现能量累积、力量增强。只有齐心协力,朝着共同目标携手奋进,才能推动事业向前发展。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对我们这个有着8800多万名党员、440多万个党组织的大党来说,看齐所凝聚起的磅礴力量,是无与伦比的。

  看齐是多方面的。队列训练喊口令整队,是要求形体看齐,能够在瞬间迅速完成。相较而言,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看齐就不那么容易。从思想上讲,在社会意识日趋复杂,文化观念更加多元的今天,要保持思想上看齐,使大家心往一块想、事往一块谋,其难度可想而知。特别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趋激烈,党员干部思想观念受影响的面越来越广、渠道越来越多,这种难度更是呈级数放大。从政治上讲,党作为先进的政治组织,其成员必须对组织的性质、宗旨、目标、任务形成高度统一的意志,特别是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处的历史方位不同,党的纲领、宗旨、目标、任务等得以实现的具体条件、方法途径会有所变化,要保持高度一致基础上的看齐,绝非易事。从行动上讲,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人性的复杂化,决定了人们行动的多变性,而且组织成员越多,这种多样性越复杂。纤夫拉纤、船员划龙舟,即使人数不多,也需要喊号子,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党作为世界上第一大执政党,党员人数众多,要实现“劲往一处使”的行动看齐,难度不言而喻。

  看齐是一个永远的过程,“齐”是理想,不“齐”是常态,只有经常喊看齐,才能达到纠偏的目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 看齐就是找差距,看齐后面是跟上,关键是通过看齐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实际生活中,有的党员干部将“看齐”成天挂在口头上,就是不见进步。年终总结、民主生活会,谈问题总是“老三篇”,从二十几岁到五十多岁、六十多岁,一直是“学习不够”、“情绪急躁”、“考虑问题不够全面”,等等。年年岁岁花相似,就是不见人不同。这种所谓的“看齐”,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口头看齐,于己无益,于事业更无助。

  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眼下党员干部由于种种原因,与中央的要求有差距是肯定的,也是正常的,但是差距不能离谱,更重要的是要在看齐的过程中看到努力和变化,补短板、查漏补缺、缩小差距。在看齐上搞“敝帚自珍”、抱残守缺,终将成为落伍者,被时代所淘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所强调的,“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北京 楚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