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6年第14期

社论

唤醒责任意识 激发担当精神

系列重要讲话摘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责任担当重要论述摘录

中央精神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的通知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

用担当的行动诠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学习体会

管党治党必须严字当头

勇于担当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

专题  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

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

综述述评

以责任履行使命 用担当诠释忠诚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一步

聚焦全面从严治党 突出政治责任

把责任压给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

失责必问 问责必严

规范问责制度 突出党规特色

用担当精神贯彻落实问责条例

学习贯彻

营造宣传思想文化领域责任担当良好氛围

以强化问责压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

唤醒责任意识 重塑良好形象

条例解读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解读

以案说规

抓住“关键少数” 突出政治责任

半月杂谈

重任在肩,岂容苟且

燕阁观察

不忘初心 将反腐败进行到底

透视“四风”问题背后的8大心理误区

清风时评

看齐,关键是要跟上

天使和魔鬼多在一念之间

责任意识醒来,扶贫资金才能不再沉睡

组织找你谈话,别会错意

锐评

一组

“四风”监督哨

违规宴请难逃监督 参与人员皆被处理

所长消费村长买单 权力任性纪律不饶

广角

图片新闻

一线传真

数说纪检

地方简讯

标题新闻

关键词解

风范

谷文昌:一生廉明书高洁

文化传承

习近平用典摘读:身之主宰便是心

“人之欲”小议

顾炎武: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周文王训子:民为上 守中道

“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

历史回放

七大党章:在总纲中明确党纪

陈潭秋:“特殊”的七大中央委员

清风文萃

蓝天野:服从党的指示从事话剧事业

由“一张共产党的像”想到的

 
失责必问 问责必严
本刊记者 杨巨帅
首页
1

  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严肃问责激发担当履责,成为我们党管党治党新实践的鲜明特色。2016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正式实施,“失责必问、问责必严”作为党的问责工作重要原则,成为必须遵循的问责铁律之一。

  源自管党治党新实践

  “共产党员到哪儿去了?市委和市政府到哪儿去了?当地人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到哪儿去了?当地的纪委到哪儿去了?……”2014年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对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连发六问,句句问的都是责任。

  同年,该案主要责任人,时任衡阳市委书记童名谦被给予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并因玩忽职守获罪。涉案的467人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移送司法机关处理69人。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的,问责不能感情用事,不能有怜悯之心,要“较真”“叫板”,发挥震慑效应。从衡阳破坏选举案的一问到底,到山西塌方式腐败的改组式调整省委领导班子,再到四川南充拉票贿选案后处理477名涉案人,严肃问责市委、市纪委、市委组织部主要负责人,党中央较真碰硬,不因失责者人数多、职务高,就缓缓手、放一马,而是一个不落地进行追究,体现了“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的鲜明态度,引起全党全社会的强烈反响。

  一位法学家曾说,对违规者最大的震慑,来自于惩罚的不可避免性。只有坚持不纵容、不遗漏,把该打的板子打下去,问责利器才能真正发威,形成震慑。党的十八大以来,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各级党组织共对4.5万余名党员领导干部进行问责。

  探索实践在前,总结提炼在后。三年多来,管党治党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是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具体化和有力实践,是消除制度“破窗效应”,形成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良好氛围,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的有力举措。

  处处体现从严

  通观问责条例,处处体现“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原则,推动对失职失责行为实现“全覆盖”“无死角”的责任追究。

  从问责主体和对象看,问责条例对党委(党组)、纪委(纪检组)及党的工作部门在问责中的职责作出明确规定,使责任不仅落实到党委(党组)、纪委(纪检组),也分解到组织、宣传、统战、政法等部门;强调既会追究党的领导干部的责任,又会追究党组织的责任,既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追究领导责任,织就了无处不在的“问责之网”,使每个党组织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体会到“严”的要求。

  从问责的情形和方式看,问责条例突出问题导向,剑指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维护党的纪律不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坚决不扎实等五类失职失责情形,而且设置了兜底条款,可以使所有“违反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行为都被涵盖到问责情形之内;而在问责方式上,问责条例梳理和规范了7种方式,分别对应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改变了之前问责方式种类多、区分难的局面,形成了全链条式制度闭环,再次释放出全面从严治党的强烈政治信号。

  特别是终身问责规定,为“严”的原则再添重磅砝码。终身问责,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贯彻落实,也是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这一规定,封住了网开一面的可能、打消了一些人的幻想,让担责者没有退路、惟有担当,也向全党全社会庄严宣示:党员领导干部一旦懈怠失责,造成严重后果,不论是否调离转岗、提拔或者退休,问责的“板子”都将追随而至。

  值得一提的是,问责条例还以明确的程序规定,打出一套组合拳,从细节上保障“严”的原则落实。比如,问责决定作出后,应当及时向被问责党组织或者党的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党组织宣布并督促执行;被问责的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向问责决定机关写出书面检讨,并在民主生活会或者其他党的会议上作出深刻检查,加深本人认识,也让其他党员干部引以为戒;明确了典型问题通报曝光制度,要求受到组织调整或者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的问责典型,一般应向社会公开,有效放大问责的震慑作用。

  释放强烈信号

  问责,问是手段,督促履责才是目的。“失责必问、问责必严”,将“板子”打向了管党治党中的“甩手掌柜”“太平官”和“老好人”,也给“关键少数”们吹响了“冲锋号”、戴上了紧箍咒:权力意味责任,责任必须担当,不担责就要被问责。

  问责条例的出台,就是要释放强烈的政治信号,不断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使党员领导干部真正扛起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管好自己、管好下属,努力工作、干事创业,形成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良好局面。

  2015年9月,中央纪委转发河南省委关于新乡市委原书记李庆贵落实主体责任不力被党内严重警告并免职的通报,在当地引起很大震动。“通报指出李庆贵同志存在的问题,是对我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特别是对我本人最大的警醒”,作为接任者,新乡市委书记舒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他决心牢记前车之鉴,深刻吸取教训,带头把管党治党抓实抓牢。

  严是爱,松是害,只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管党治党中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问责条例的颁布实施,将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督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在管党治党中落实“严”的要求,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根本保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