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要文
要闻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为全面从严治党打下重要政治基础
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特稿
学习体会
专题 坚持深化政治巡视 助力全面从严治党
学有所悟
半月杂谈
燕阁观察
清风时评
锐评
纪律建设
“四风”监督哨
广角
文化传承
历史回放
社论
要文
要闻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为全面从严治党打下重要政治基础
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特稿
学习体会
专题 坚持深化政治巡视 助力全面从严治党
学有所悟
半月杂谈
燕阁观察
清风时评
锐评
纪律建设
“四风”监督哨
广角
文化传承
历史回放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道路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
——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同时,境外媒体也给予高度关注和广泛赞誉,波兰华沙社会人文大学学者克日什托夫·加夫利科夫斯基撰文指出,中国共产党倡导的和平发展道路是对世界和平的巨大贡献,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内涵。
“把权力与责任对应,以问责倒逼责任落实。”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人民日报》评论指出,问责条例等一系列党内法规接踵修颁,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提供了重要遵循,只有让失责必问成为常态,才能层层传导压力,确保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在中国发挥强大威力?”《解放军报》评论称,就是因为我们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扎根在中国大地上,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而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经发现就只要熟读死记的教条”。
“烧热”党内政治生活的“大熔炉”
——曾几何时,有的地方和部门,党内政治生活俨然一个小“江湖”,领导是“老大”、“老板”,下属变成了“小弟”、“跟班”。《中国青年报》评论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让纪律和规矩严肃起来,让学习和教育认真起来,防止管党治党的“大熔炉”变成没有温度的“冷灶台”。
“国事无私,政道去邪。”
——近日,经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令计划受贿、非法获取国家秘密、滥用职权案一审宣判。《人民日报》评论指出,对这一案件的依法审理,再次展现了我们党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依法惩治腐败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千算万算,终算不过纪律的高压线。”
——据报载,重庆巫山干部陈某采取先离婚再办“升学宴”的方式借机敛财,受到查处。光明网评论称,在执纪越来越严、纪律之网越织越密的今天,为规避纪律而耍小聪明,想“绕道”蒙混过关,最终必然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巧治妙治才能更好实现善治
——上海不再实行70周岁以上沪籍老人免费交通制度,而以货币化形式发放综合津贴,此举引发舆论热议。人民网评论称,坐车免费的老办法,虽实现了敬老目的,但激励了很多不必要的乘坐,副作用很大。改发津贴,看似简单换种方式,实则很好平衡了各方利益,实现了多赢,而这更考量管理者的智慧和水平。
群众参与进来扶贫才能精准下去
——国家审计署抽查发现,在一些地方扶贫资金既有大量闲置的,又有被虚报冒领违规使用的,面对此“年年审年年犯”的顽疾,《北京青年报》指出,什么样的扶贫项目更符合地方实际,扶贫资金该怎么管理更可靠,基层群众最有发言权,因此,参与式扶贫也是遏制资金闲置和浪费的有效办法。
做好人,不等于做无原则的“老好人”
——做无原则的“老好人”常常被理解、认可,就连一些“老好人”因腐败栽了跟头都有同情之人;而坚持原则的人,动辄要承受沉重的压力,被另眼看待。《新华每日电讯》评论称,我们不能把理性、原则视为服务于自己欲望的工具,而应将其视为信仰和内心深处的道德律令。
言论和学术自由,不是解构历史、贬损英雄的自由
——近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对“狼牙山五壮士”名誉侵权案作出一审判决,责成被告洪振快停止侵害名誉,赔礼道歉,消除影响。《中国青年报》评论指出,学术自由、言论自由建立于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基础之上,但以所谓的“自由”解构历史、贬损英雄,则超越了法律边界。
让信息多跑路,群众才能少跑腿
——近年来,有些部门与单位在为群众办事时,要求群众开具各种相关证明材料,其中不少属于“奇葩证明”。对此,公安部门专门印发了有关规范公安派出所出具证明工作新规。《北京晨报》评论称,相比规范开具相关证明,督促政府部门与相关企业之间尽快联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更有利于从源头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