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6年第13期

社论

推进伟大工程 保障伟大事业

要文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要闻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为全面从严治党打下重要政治基础

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特稿

扎实推进全覆盖 深入开展回头看 坚定不移深化政治巡视

完善巡视工作网络格局 坚定不移深化政治巡视

学习体会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确保党始终成为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有权就有责 用权受监督

专题  坚持深化政治巡视 助力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深化政治巡视 助力全面从严治党

中央第十轮巡视将在哪些方面深化

从严从实深化政治巡视

正风肃纪向“旧习惯”宣战

将党管干部原则落到实处

扛起管党治党主体责任

落实中央方针政策不打折扣

在件件有着落上集中发力

短评:把整改的落脚点放到加强党的领导上

学有所悟

遏制腐败蔓延势头的重要一环

要善于在开放环境中推进反腐败斗争

追逃追赃也需“数字准、底数清、基础实”

用“追回来”的事实说话

用问责压紧压实主体责任

半月杂谈

进行中的考试

燕阁观察

严字当头,你我共知

清风时评

天使和魔鬼都在细节之中

忏悔录,深可利用的另类警醒

为腐败找借口无异于黑色幽默

破坏巡察不过是欲盖弥彰

别把车改当成不下乡的借口

锐评

一组

纪律建设

不忘初心的誓言

四位一线执纪的地市纪委书记谈

党员干部兼职应注意的纪律“红线”

我们是如何破解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不匹配”难题的

“四风”监督哨

自恃“懂纪”耍手段 仨月两次挨处分

问题“一箩筐” “四风”不能放

广角

图片新闻

一线传真

数说纪检

地方简讯

标题新闻

关键词解

文化传承

习近平用典摘读: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诚与信”小议

养一点儿静气

吕坤诫儿:应知耻 善择交

历史回放

罗荣桓家风:不要搞特殊

 
别把车改当成不下乡的借口
首页
1

  最近,一则关于公车改革后部分党员干部“不愿下乡”的报道引起关注。笔者认为,当前,个别干部不愿下乡,原因多种多样,简单地将其归因于公车改革,未免失之偏颇。

  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也是做好工作的重要方法。过去,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沈浩等许多党员干部脚上沾泥、腿上沾土、身上沾灰,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实际情况,及时化解矛盾、解决困难,群众亲切地称呼他们为“泥腿式干部”,发自内心地信任和拥护。

  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党员干部丢弃了党的优良作风,下基层车接车送、前呼后拥、大吃大喝、走马观花,“坐在车里看”、“围着盘子转”,回程还要顺带拿点土特产,愣是把“为民”变成“扰民”,把“办事”变成“惹事”。如此“下乡”,不仅不值得提倡,还要坚决反对。

  十八大以后,党中央驰而不息正风肃纪,管得严了、处分重了,下乡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任性了,也没那么舒服了,过去那种“有名无实”式的下乡,自然而然大幅减少。这是对下乡真正要义的回归,就算没有公车改革,也会必然出现,无须大惊小怪。另一方面,新形势下基层情况千头万绪,做好基层工作难度更大、要求更高,个别党员干部因此“不愿下乡”,实际上是“不会”。可见,个别党员干部下乡少了,跟有没有公车没有必然关联。

  也要看到,公车改革后,有些党员干部把车补当福利,“能省就省”“只进不出”,把下乡当负担,千方百计不去或少去。实际上,车补不是涨工资、增福利,而是降低行政成本,适当补贴公务出行的改革举措。惦记“既拿车补又坐公车”的好事,以没有公车为借口,该跑的路不跑,该办的事不办,实质是私心作怪。对那种因私废公,乃至影响公务的人和事,应保持警惕,造成严重后果的,还应作出严肃处理。

  1927年,毛泽东同志靠着几双布鞋、一把油纸伞,遍访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5县,完成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上个世纪80年代,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骑自行车跑遍全县各个乡村,制定了科学有效的发展规划。可以说,无论条件如何简陋,都不能影响真正的人民好公仆深入基层的决心和脚步。

  跟过去相比,现在各方面条件都大为改善,借口没有公车不去下乡,消极怠政,根本上还是理想信念缺失、宗旨意识淡漠。这也说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员干部在实践中磨练意志、砥砺品行依然任重道远。(江苏 翁宏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