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要文
要闻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为全面从严治党打下重要政治基础
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特稿
学习体会
专题 坚持深化政治巡视 助力全面从严治党
学有所悟
半月杂谈
燕阁观察
清风时评
锐评
纪律建设
“四风”监督哨
广角
文化传承
历史回放
社论
要文
要闻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为全面从严治党打下重要政治基础
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特稿
学习体会
专题 坚持深化政治巡视 助力全面从严治党
学有所悟
半月杂谈
燕阁观察
清风时评
锐评
纪律建设
“四风”监督哨
广角
文化传承
历史回放
“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贯穿始终的鲜明主题,彰显了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精神,体现了我们党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赤子之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要求我们从严管党治党,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祛病疗伤、激浊扬清,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从严管党治党,必须加强党内监督,使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论述,要与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结合起来,领会思想脉络,把握精神实质,抓好贯彻落实。
加强党内监督,是从严管党治党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强党内监督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贯穿的一条主线,就是全面从严治党。“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管’和‘治’都包含监督。”只有加强党内监督,牢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才能实现关口前移、标本兼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加强党内监督,厚植党的执政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只有加强党内监督,确保权力的正确行使,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厚植党的执政基础。
加强党内监督,深入正风反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管党治党,必须严字当头,把严的要求贯彻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从严管党治党,当前最关键的就是要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正风反腐成效明显,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但也要看到,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正风反腐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只有加强党内监督,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才能做到反腐倡廉、拒腐防变警钟长鸣,才能有效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加强党内监督,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信心来自于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信心来自我们党具有自我革新的政治勇气。对我们党来说,外部监督是必要的,但从根本上讲,还在于强化自身建设。加强党内监督,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加强党内监督,要突出重点、精准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要积极探索强化党内监督的有效途径。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监督制度,做好监督体系顶层设计;强化巡视监督,发挥从严治党利器作用;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抓住“关键少数”,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等,突出重点、精准发力,推动党内监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民主集中制,开展积极健康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严明党的纪律,是加强党内监督的核心和关键。只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才能“管”得及时,“严”得到位。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增强政治性,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好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要增强时代性,继承和发扬党内政治生活优良传统,立足实际、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要增强原则性,严格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坚持民主集中制,敢于坚持原则,坚决纠正与党的大政方针相违背的问题。要增强战斗性,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突出问题导向,强化思想交锋,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通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切实解决好当前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存在的组织涣散、纪律松弛,党的意识淡化、宗旨观念淡薄,明哲保身、好人主义盛行等问题,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深化政治巡视,发挥监督利剑作用。发挥巡视监督的利剑作用,要突出政治巡视这一特点和要求。要重点检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情况,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情况,领导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否有力,推动被巡视的党组织认真落实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巡视“回头看”也要体现政治巡视的特点,对问题整改不到位的不放过,对发现的新问题要严肃追责问责,体现党内监督的韧性和严肃性。要深化专项巡视,突出对政治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突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着力发现腐败、作风、纪律和选人用人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使巡视更专、更活、更准。要推进巡视全覆盖,落实派驻监督全覆盖要求,探索开展市县巡察,使党内监督不留空白、不留死角。
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信访一头连着党、一头连着群众,是密切党和群众关系的桥梁与纽带,是群众参与监督的主渠道,更是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的有效结合。做好信访工作,畅通群众监督渠道,是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的重要方面。2015年以来,福建省在全省推行信访“零暂存”,要求对受理的检举控告类初信初访件100%进行核查和处理,在3个月内办结,做到增量趋于零、存量逐件清。通过推行信访“零暂存”,保护了群众的监督热情,增设了监督“探头”,形成有效的监督网,让群众对反腐倡廉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加强党内监督,要教育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权力观
加强党内监督,既要发挥制度机制的他律作用,也要强化思想教育的自律作用。只有认真思考和正确回答我们的权力来自哪里,权力应当为谁服务,才能真正做到“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保持高尚精神追求,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这一重要论述,为党员干部如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指明了方向。
保持高尚精神追求。始终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的成功之道,也是我们坚定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的重要标识。有了这样的信仰和追求,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就能保持政治定力,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毫无畏惧,面对一切诱惑和陷阱心如明镜。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腐败分子走上严重违纪违法的道路,首先都是理想信念上出了问题。只有坚持高标准引领,才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才能守好纪律、远离底线。要结合“两学一做”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把牢思想之舵、高扬理想之旗、补足精神之“钙”,始终做到廉洁用权,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常怀敬畏之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心有敬畏,才能言不逾规、行不逾矩。心有敬畏,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讲,是检验党性的标尺,也是拒腐防变的思想堤防。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要尊崇党章,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规党纪,坚持高标准,守住底线。
发挥权力正能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这一论述告诉我们,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是要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就是要坚持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每一名共产党人都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把廉洁奉公作为一种价值追求,让权力始终成为服务人民、服务发展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