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6年第12期

社论

信仰铸就辉煌 担当托起梦想

系列重要讲话摘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重要论述摘录

要闻

王岐山在中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议上强调巡视是党内监督的重要方式 要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王岐山在制定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座谈会上强调用担当诠释忠诚 释放失责必问强烈信号

王岐山会见柬埔寨国务大臣兼反腐败委员会主席翁仁典

学习体会

深刻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精神和要求

专题  纪念建党95周年

铁一般的纪律 铁一般的担当

理想擎起支柱 纪律凝聚力量

历史的足迹

历史的足迹 

上海、嘉兴:掀开历史新篇章

井冈山:立起纪律的标尺

武汉:夯下党内监督的组织基础

延安:形成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西柏坡:始终保持赶考的劲头

天津:严惩腐败得民心

永远的丰碑

永远的丰碑 

何叔衡:弄清女儿没出卖组织再营救

林伯渠:去与留组织决定了就是纪律,要执行

刘伯坚:宁死不屈保守党的秘密

红军工兵连:执行纪律是起码的觉悟

红军炊事班长:雪山上的最后一次党费

信仰引领征程 担当诠释忠诚

资料链接

党的纪律建设若干大事

学有所悟

让“五条体会”在实践中落地生根

半月杂谈

信,还是不信

燕阁观察

从部分数据和案例看中央前九轮巡视

用问责压实管党治党的担子

清风时评

“合格”不能满足于“守底线”

领导干部“弃实就虚”为哪般

从“交通违法抄告纪委”中读出的可喜变化

践行“四种形态”不能预设分布图

锐评

一组

纪律建设

公私分明,党性修养的基本功

我们是如何解决纪委委员履职不力问题的

对抗组织审查:错上加错违反政治纪律

释疑答问

如何认定处理“对抗组织审查行为”

“四风”监督哨

公款旅游顶风违纪 体恤下属不是借口

私人消费公款报 无视纪律被“摘帽”

文化传承

习近平用典摘读: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

“听与观”小议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跋涉”:路在脚下,开拓创新

历史回放

方志敏的清贫家风

清风文萃

我为什么放弃基督教加入共产党

 
林伯渠:去与留组织决定了就是纪律,要执行
首页
1

  1934年10月中旬,林伯渠情绪低落。他来江西还不到20个月,又要离开了。

  1933年3月,从莫斯科回国的林伯渠辗转来到中央苏区,先后担任临时中央政府国民经济部部长和财政人民委员部部长。然而,由于“左”倾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剿”最终失败,中央红军被迫战略转移。中共中央紧急决定,政府机关随红军主力转移,少数随军干部家属可以参加长征,其余人员或就地坚持斗争,或疏散突围。

  中央通知林伯渠随军转移。与他结婚不到一年的妻子范乐春时任优待红军局的局长,是闽西根据地有名的女干部。按规定,林伯渠可以带家属转移。然而,范乐春生下儿子尚未满月,组织上考虑到闽西根据地工作需要和带婴儿的实际情况,决定把她留在闽西坚持斗争。

  得知这一消息的林伯渠,十分惆怅。当时,走和留都面临很大的困难:走,八万红军要从敌人铁桶般的围困中突围,前途未卜;留,国民党大军压境,留下来的同志担负着牵制敌人、开展游击战争的重任。面对这一艰难的抉择,他发出“去留心绪都嫌重”的慨叹。但林伯渠明白,走与留都是革命的需要,既然组织已经决定,那就是纪律,就要执行。

  当林伯渠匆匆赶回家并把组织的决定告诉妻子时,范乐春心里十分难受,默然无语。林伯渠反过来安慰她说:“我们都是党的儿女,革命的需要高于一切,多少同志已经在我们前头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想到他们,我们就不应该难过了!”说完,他抱过刚出生的小儿子,说:“不是爸爸不爱你呀,也不是爸爸不带你走,这是艰苦的斗争啊!”

  林伯渠嘱咐妻子说:“你一定要坚持和群众在一起,和老百姓打成一片,有了老百姓,你就有饭吃,就能开展工作。你一定要目光远大,看到我们的前途,坚信我们是会胜利的。到那个时候,我们的孩子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了。”

  1934年10月,离妻别子的林伯渠,踏上漫漫长征路。他日益消瘦,颧骨隆起,头发银白,胡须垂到胸前,却依然高举马灯,阔步向前。

  留下的范乐春,忍痛将心爱的儿子送到堂嫂家抚养。她牢记林伯渠的嘱咐,与邓子恢等人一起坚持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在极其困难的时候,设法为部队弄到粮食、医药并安置伤员。1941年5月,范乐春病逝于永定西溪,而林伯渠的孩子,几经周折被人收养,因无钱治病,腿部落下残疾,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才回到父亲的身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