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6年第6期

社论

为决胜全面小康提供坚强纪律和作风保证

系列重要讲话摘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事担当的重要论述摘录

要闻

习近平总书记同代表委员共商国是

王岐山同志与代表委员同议政

赵洪祝主持传达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会议并讲话

学习体会

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由之路

两会专题

领航伟大复兴 迈向全面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关键在加强党的领导

起航,决胜全面小康

从经济的窗口看政治

全国政协委员裴长洪:把反腐败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在经济学上不成立

全国政协委员蔡玲:我只是讲出了人们拥护正风反腐的心声

正风反腐与经济发展正相关

以管党治党新成效保证全面小康

瞄准大局干好监督执纪问责的活

美好画卷不容“贪蝇”扑面

代表委员谈驱散腐败亚文化

代表委员谈家风与文化传承

两会新词热词

数字看两会

两会正风反腐相关话题舆情综述

观察台

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引领纪检监察工作

好好干,组织看得见

时评

讲政治,必须理直气壮毫不含糊

正风反腐也需弘扬工匠精神

深化反“四风”,必须运用好“四种形态”

理性看增速 从容深反腐

锐评

一组

论坛

只要工作干得好,多少贪点真的也没啥吗?

纪律建设·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坚决以铁的纪律确保换届工作风清气正

抓住关键环节 强化监督责任

“严”字当头,把好党风廉政意见回复关

换届“大考”中,党员不能答错的题

“四风”问题监督哨

假培训真旅游 花公款被追究

大办婚礼收节礼 “礼”上往来犯了“纪”

释疑答问

2016年1月1日前的超计划生育行为如何追究党纪责任?

如何理解新《条例》第133条“处理较轻的”涵义?

文化传承

习近平用典摘读: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人生大器”小议

为人处世 本在修身

史:忠于职守,不辱使命

樊宏诫子:戒盈溢 不苟进

“礼”的回归

历史回放

朱德的“五心”家规

果敢务实的一代贤相

“礼”的回归
高深
首页
1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讲礼节,有礼貌,往往是判断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素质的“身份证”,通常也是给他人第一印象的“原始数据”,有时甚至还是成功人士的“入场券”。所以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流传着一句特有生命力的俗语:“礼多人不怪”。

  讲礼节,有礼貌,属于精神文明范畴,它能给别人精神上的某种满足。有时一个人仅凭其彬彬有礼的仪表和谈吐,便可能赢得他人的欢欣和信赖,甚至获得意想不到的帮助。

  “三顾茅庐”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刘备久闻身居卧龙岗的诸葛亮足智多谋,颇有本领,便恭恭敬敬地亲自寻访。头两次诸葛亮故意避而不见,刘备则礼贤下士,一连三次登门叩拜,每次都虔诚有礼,表现出极大的礼貌和耐心,终得以相见。刘备在“无礼”的诸葛亮面前彬彬有礼,出言谦敬诚恳,才得以感动了诸葛孔明,使其出山相助。从一定意义上讲,刘备的成功也是“礼”的成功。他访求贤才主要靠的是虔诚的态度和礼貌。

  然而,礼仪之邦的“礼”不知自何年何月何日始,悄悄地从“精神”向“物质”方面转化了。如今,有些人嘴里喊“礼多人不怪”,只是这里的“不怪”不再仅仅是“礼节”和“礼貌”,变了味的“礼”常有不少财物相随——从烟酒海鲜工艺品发展到金银首饰,甚至要靠成捆的票子才可敲得开门扉,“礼”的往来变成了钱财的往来。

  有一句“官不打送礼的”俗话,恰好说明了“送礼”得以“普及”的缘由。古今中外都常有送礼物一类的事情,大概就是因为很难划清哪一宗是行贿,哪一宗是礼尚往来的人情交往。其实真想划清两者的界限也没那么复杂,如果仅是有交情的亲友,一般的礼尚往来无可非议,若是为官者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或是收受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的“厚礼”“重礼”,那“礼”与“贿”也就不难分辨了。这几年,我们抓住几个重要节点,狠狠刹住了风靡已久的“送礼”歪风。扯下变了味儿的“礼尚往来”幌子,我们欣慰地看到,“礼”正在回归正常范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