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6年第6期

社论

为决胜全面小康提供坚强纪律和作风保证

系列重要讲话摘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事担当的重要论述摘录

要闻

习近平总书记同代表委员共商国是

王岐山同志与代表委员同议政

赵洪祝主持传达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会议并讲话

学习体会

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由之路

两会专题

领航伟大复兴 迈向全面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关键在加强党的领导

起航,决胜全面小康

从经济的窗口看政治

全国政协委员裴长洪:把反腐败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在经济学上不成立

全国政协委员蔡玲:我只是讲出了人们拥护正风反腐的心声

正风反腐与经济发展正相关

以管党治党新成效保证全面小康

瞄准大局干好监督执纪问责的活

美好画卷不容“贪蝇”扑面

代表委员谈驱散腐败亚文化

代表委员谈家风与文化传承

两会新词热词

数字看两会

两会正风反腐相关话题舆情综述

观察台

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引领纪检监察工作

好好干,组织看得见

时评

讲政治,必须理直气壮毫不含糊

正风反腐也需弘扬工匠精神

深化反“四风”,必须运用好“四种形态”

理性看增速 从容深反腐

锐评

一组

论坛

只要工作干得好,多少贪点真的也没啥吗?

纪律建设·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坚决以铁的纪律确保换届工作风清气正

抓住关键环节 强化监督责任

“严”字当头,把好党风廉政意见回复关

换届“大考”中,党员不能答错的题

“四风”问题监督哨

假培训真旅游 花公款被追究

大办婚礼收节礼 “礼”上往来犯了“纪”

释疑答问

2016年1月1日前的超计划生育行为如何追究党纪责任?

如何理解新《条例》第133条“处理较轻的”涵义?

文化传承

习近平用典摘读: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人生大器”小议

为人处世 本在修身

史:忠于职守,不辱使命

樊宏诫子:戒盈溢 不苟进

“礼”的回归

历史回放

朱德的“五心”家规

果敢务实的一代贤相

樊宏诫子:戒盈溢 不苟进
靳宝
首页
1

  东汉外戚、名臣樊宏,是光武帝刘秀的舅舅。他常常告诫儿子们说:“富贵盈溢,未有能终者。吾非不喜荣势者,天道恶满而好谦,前世贵戚皆明戒也。”樊宏总结了历史与自身人生经验,得出这样一个认识:凡一味追求财富,且炫富骄富的人家,没有几个能有好的人生结局;人并非不喜欢荣华权势,但天理恶骄满而好谦恭;从前那些贵戚们的下场,就是明显的警戒。这份《诫子言》,是教育晚辈做人要严于律己,谦恭谨慎,简约节欲,不要太过张扬骄满,也不要无止境地贪图禄位。《后汉书·樊宏阴识列传》评价他“为人谦柔畏慎,不求苟进”,说的是樊宏虽身为贵戚,为人却谦恭和顺、谨慎戒惧,从不苟且取进、以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功名利禄。

  樊宏的人生观与其家风熏陶分不开。从他的父亲樊重开始,这一家族就树立了谦恭正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温厚且有法度的家风传统。他不仅要求子孙人人严格要求自我,遵纪行礼,而且希望他们礼仪恩德行于乡里,赈济赡养族人,乡邻间其乐融融,和谐共处。有一次,外孙何氏兄弟争财,樊重为此感到羞耻,于是分了二顷田给他们,平息了这场纠纷,此举在当地被传为美谈。临去世前,樊重留下遗嘱,要求家人焚烧掉借贷者的凭据,曾经借债樊家的人听说了此事,都很惭愧,争相前往樊家偿还债务,而樊宏兄弟遵从父亲的遗嘱,始终不肯接受。这样的行为,被后世史家誉为“君子之富”,而且指出其对治国理政也是有所裨益的,即“分地以用天道,实廪以崇礼节,取诸理化,则亦可以施于政也”。

  王莽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樊宏与族人筑营自守,保护了一方百姓。光武帝即位后,拜他为光禄大夫,位高权重,樊宏仍然秉承严于律己的家风传统,坚持“不求苟进”的做官原则,严格要求自己,不以不正当手段谋取功名利禄。每逢朝会,他总是提前到达,听候皇上召唤。上书陈述应办的事情及其得失,总是亲手书写。客观讲,樊宏作为国舅,位居显贵,能够做到这些,实属难得。

  正因如此,光武帝很尊重他。樊宏病重,光武帝亲自前往探视,并留宿于樊宏家,问他还有什么要求。樊宏说:“无功享食大国,诚恐子孙不能保全厚恩,令臣魂神惭负黄泉,愿还寿张,食小乡亭。”意思是说,无功却享受大国的封地,实在担心子孙不能保全陛下的大恩,让臣黄泉之下难以心安,希望归还寿张,改换小乡亭作封地。樊宏临终前,嘱咐大家丧事要从简,任何陪葬品都不能用。樊宏的这种严于律己的为官之风、温厚节欲的生活之道,深深影响了樊氏家族,史载“宗族染其化,未尝犯法”。

  樊宏的长子樊鯈,秉承了谨慎简约的家风,是东汉时期著名儒士,时称“樊侯学”。他广收门徒,从不参与外戚专权。明帝初,被授予长水校尉,与公卿共同制定东汉郊祠礼仪,订正五经,积极推荐名儒入朝为官。早在建武时期,国家法治松弛,诸王各自招揽宾客,形成诸多势力集团对抗中央。樊鯈为显世贵戚,大家无不争相拉拢他。而樊鯈在父亲的教导和影响下,性情温厚清静,“无所交结”,从不参与任何一方,只一心踏实为国家效力。

  樊鯈还时常提醒家族兄弟铭记家训。有一次,樊鯈弟弟樊鲔为他的儿子向楚王刘英女儿求婚,樊鯈听说后前往劝阻道:“建武时,吾家并受荣宠,一宗五侯。时特进一言,女可以配王,男可以尚主,但以贵宠过盛,即为祸患,故不为也。”这是樊鯈以樊氏家训告诫兄弟,要简约节欲,不能过分追求荣耀富贵,否则就会成为祸患。可惜樊鲔没有听从哥哥的劝诫。后来楚王刘英事发,汉明帝追念樊鯈谨慎温厚,当时曾积极阻止这一婚事,才没有追究樊氏家族的责任。

  永平二年,广陵王刘荆犯了罪,皇帝下令让樊鯈等人审理此案。根据审理结果,他们奏请诛杀广陵王。皇帝为此大怒。樊鯈不动声色地说道:天下乃高帝所建立的天下,并非陛下一人的天下。依《春秋》之义,“君亲无将,将而诛焉”,即使国君的亲属犯了谋反等死罪,也要将其处死。陛下应以国法为重,不能以情代法。明帝只好叹息作罢。

  永平十年,樊鯈去世。明帝派身边的小黄门张音来问有没有留下什么遗言,结果发现有两份未上报的奏折。一是,有一县丢失了一批官钱,地方官吏为了推卸责任,嫁祸于他人,并趁机巧取豪夺,因此而获罪被处死流放的很多。二是,有一个郡每年给朝廷进贡醇酒、甘糖之类,动辄扰民,吏役们从中谋利。樊鯈十分痛恨这些为官不仁、谋取私利的行径,一并要奏明皇上彻查整治,只因病重没来得及上报。明帝看后,立即下诏查办这两件事。

  《孟子·尽心下》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修养内心的最好方法就是减少欲望。如果一个人欲望很少,即使有时失去本心,即天生的善性,那也是很少的;如果一个人欲望很多,即使本心存在,那也是不多的。孟子在这里强调了节欲对于人身心修养的重要意义。樊氏家训的故事,在节欲修身、清心为官、严于律己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历史启示。

  卜宪群点评

  “满招损,谦受益”是古人一句修身养性的格言,被认为是数千年来中国人做人做事应当遵循的一个准则。这句话意在说明,一个人如果骄傲自满,不知己极,必会带来灾祸;谦虚谨慎,虚怀若谷,则能从中收获无穷的益处。一个人贵了还想贵,富了还想富,让欲望吞噬了理智,让浮华遮住了双眼,必然好大喜功,攀炎附势,狂妄自傲,不遵法度,不守规矩,刚愎自用,目空一切,不择手段地追求功名富贵,最后无不身败而名裂。

  自古以来,上自帝王,下至贵戚显臣,乃至普通人,因此而丧国、丧族、丧家、丧身者不计其数。相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居安思危,忠厚简朴,礼贤下士,遵纪守规,家国族身才能长久绵延。被称为中国第一豪族的琅琊王氏,绵延汉唐数百年,人才辈出,历任宰相者就近百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南宋名相王淮都是王氏之后。南朝刘宋时期的王微就以“止足为贵”“持盈畏满”来概括其家风,说明王氏长久不衰的道理。其实,这样的道理在老子那里就已经有许多表述了,如“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生活在两汉之际的樊宏,目睹了西汉后期的外戚权臣们的骄横与灭亡,这个历史教训也自然是要吸取的。

  今天我们考量樊宏“谦柔畏慎,不求苟进”的作风,不是说在工作中不思进取,明哲保身,而应当严于律己,在利益面前清心寡欲,以积极进取的心态把智慧和力量奉献给党和国家,奉献给人民。

  卜宪群: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