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6年第6期

社论

为决胜全面小康提供坚强纪律和作风保证

系列重要讲话摘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事担当的重要论述摘录

要闻

习近平总书记同代表委员共商国是

王岐山同志与代表委员同议政

赵洪祝主持传达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会议并讲话

学习体会

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由之路

两会专题

领航伟大复兴 迈向全面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关键在加强党的领导

起航,决胜全面小康

从经济的窗口看政治

全国政协委员裴长洪:把反腐败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在经济学上不成立

全国政协委员蔡玲:我只是讲出了人们拥护正风反腐的心声

正风反腐与经济发展正相关

以管党治党新成效保证全面小康

瞄准大局干好监督执纪问责的活

美好画卷不容“贪蝇”扑面

代表委员谈驱散腐败亚文化

代表委员谈家风与文化传承

两会新词热词

数字看两会

两会正风反腐相关话题舆情综述

观察台

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引领纪检监察工作

好好干,组织看得见

时评

讲政治,必须理直气壮毫不含糊

正风反腐也需弘扬工匠精神

深化反“四风”,必须运用好“四种形态”

理性看增速 从容深反腐

锐评

一组

论坛

只要工作干得好,多少贪点真的也没啥吗?

纪律建设·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坚决以铁的纪律确保换届工作风清气正

抓住关键环节 强化监督责任

“严”字当头,把好党风廉政意见回复关

换届“大考”中,党员不能答错的题

“四风”问题监督哨

假培训真旅游 花公款被追究

大办婚礼收节礼 “礼”上往来犯了“纪”

释疑答问

2016年1月1日前的超计划生育行为如何追究党纪责任?

如何理解新《条例》第133条“处理较轻的”涵义?

文化传承

习近平用典摘读: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人生大器”小议

为人处世 本在修身

史:忠于职守,不辱使命

樊宏诫子:戒盈溢 不苟进

“礼”的回归

历史回放

朱德的“五心”家规

果敢务实的一代贤相

史:忠于职守,不辱使命
王志轩
首页
1

  “史”的甲骨文字形是,是一只手——,拿着一种工具——。《说文解字》:“史,记事者也”,即负责记事的人。近代史学大家王国维认为,是史官手执的器物,里面盛放工作所需的笔和简等物品。所以,“史”字的造字法是“会意”,字的本义是指掌管文书的官员。

  史官的职位由来已久,据《世本》记载,黄帝时期就设立了史官,仓颉曾经担任这一职务。从历史文献来看,先秦时期史官的职责远远超出“记事”的范围,还包括观天象、制历法、掌管图籍典志等。

  史官的职责范围之广从甲骨文中也可以得到印证。甲骨文中的“史”名目繁多,有“大史”“小史”“御史”“朕史”等。并且,甲骨文中的“史”与“吏”“使”“事”字形是一样的。可见,当时的“史”是接受政府使命、从事某种差事的官吏的统称。

  我们可以总结出早期史官的特征:文化水平高,属于专业型官僚;受君主的委派负责某种专门事务;职责范围广泛。

  周代以后,“吏”“使”“事”从“史”字分化出来,与此相对应,“史”作为官职名称,职务范围也渐渐缩小。秦汉以后,与“史”有关的官职主要固定在“太史”和“御史”两类职务上。“太史”负责编修历史,官阶不高,可是具有很高的声望;“御史”主要负责监督百官、纠察风宪,在国家政权中具有重要地位。这两类史官,是对权力进行制约的关键性力量。中国历史上,负责编修历史的史官有一个鲜明的价值观与标准,那就是刚直不阿,要“秉笔直书”。

  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的国君为下属所弑,齐国的太史兄弟和晋国的史官董狐都不畏强暴,甚至以生命为代价,如实记录史实。“夏五月乙亥,齐崔杼弑其君光。”《春秋·襄公二十五年》中这句简略的描述,既是对历史的真实记载,也是对离经叛道者的笔伐。公元前548年,齐庄公被大夫崔杼所杀,面对崔杼的强权,掌管历史记录的太史如实写下“崔杼弑其君”。崔杼勃然大怒,把太史杀了。太史的两个弟弟接着如实书写,均被杀掉。第三个弟弟又站出来继续书写,这次崔杼惧怕了。这时,另一位史官南史氏听说太史兄弟都被杀死了,拿了照样写好的竹简前去,听到已经如实记载,才返回。这种“不虚美,不隐恶”的传统被西汉太史令司马迁继承并发扬光大,后世更将他们的品质奉为中国史官的基本道德操守。史官秉笔直书,让贪赃枉法之人身败名裂,起到了震慑作用。

  中国的“御史”制度与文化历史悠久,是世界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秦朝的中央监察机关是御史府,长官是御史大夫,地方设监御史,常驻各郡,负责监督地方官吏。西汉继承秦制,并有所发展;东汉设立御史台,其后唐宋沿袭御史台制度。明朝朱元璋改御史台为都察院,长官为左、右都御史,都察院下辖十三道监察御史,各省设按察司配合监察御史工作,另外在中央六部设给事中,直接听命于皇帝,对中央六部进行监督。清朝沿袭明制。

  宋朝的包拯、明朝的海瑞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御史。包拯曾连续七次上奏章弹劾民愤极大的贪官王逵,最后一次直接指责宋仁宗包庇,言辞激烈刚直,朝野震动,迫使朝廷不得不罢免了王逵。由于包拯敢于弹劾权贵,世人美其名曰“包弹”,“‘包弹’之语遂布天下”。而海瑞担任明朝右佥都御史时,外放应天巡抚。听说海瑞来了,辖区内的贪官污吏害怕得纷纷自动辞职,监督江南织造的宦官,出门也减少车马随从。海瑞还秉公惩治了原首辅大臣徐阶的子弟、家奴。半年后,应天的老百姓听闻海瑞离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

  史者,使也。通过考察“史”字的源流,可以得知:能够忠于职守,不辱使命,才可称为良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