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6年第6期

社论

为决胜全面小康提供坚强纪律和作风保证

系列重要讲话摘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事担当的重要论述摘录

要闻

习近平总书记同代表委员共商国是

王岐山同志与代表委员同议政

赵洪祝主持传达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会议并讲话

学习体会

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由之路

两会专题

领航伟大复兴 迈向全面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关键在加强党的领导

起航,决胜全面小康

从经济的窗口看政治

全国政协委员裴长洪:把反腐败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在经济学上不成立

全国政协委员蔡玲:我只是讲出了人们拥护正风反腐的心声

正风反腐与经济发展正相关

以管党治党新成效保证全面小康

瞄准大局干好监督执纪问责的活

美好画卷不容“贪蝇”扑面

代表委员谈驱散腐败亚文化

代表委员谈家风与文化传承

两会新词热词

数字看两会

两会正风反腐相关话题舆情综述

观察台

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引领纪检监察工作

好好干,组织看得见

时评

讲政治,必须理直气壮毫不含糊

正风反腐也需弘扬工匠精神

深化反“四风”,必须运用好“四种形态”

理性看增速 从容深反腐

锐评

一组

论坛

只要工作干得好,多少贪点真的也没啥吗?

纪律建设·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坚决以铁的纪律确保换届工作风清气正

抓住关键环节 强化监督责任

“严”字当头,把好党风廉政意见回复关

换届“大考”中,党员不能答错的题

“四风”问题监督哨

假培训真旅游 花公款被追究

大办婚礼收节礼 “礼”上往来犯了“纪”

释疑答问

2016年1月1日前的超计划生育行为如何追究党纪责任?

如何理解新《条例》第133条“处理较轻的”涵义?

文化传承

习近平用典摘读: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人生大器”小议

为人处世 本在修身

史:忠于职守,不辱使命

樊宏诫子:戒盈溢 不苟进

“礼”的回归

历史回放

朱德的“五心”家规

果敢务实的一代贤相

起航,决胜全面小康
余非野
首页
1

  “通过。”3月16日,人民大会堂,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大会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草案)》。由此,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未来五年发展规划正式生效。中国号巨轮,向着全面小康扬帆远航……

  绘就全面小康新蓝图——

  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为亿万人民的共同奋斗提供行动纲领

  小康,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梦想,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接力奋斗,我们今天又赋予其更深刻的内涵。

  “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2012年11月15日,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用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人民心中的梦想,拨动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心弦。这个梦想,是人民对民族复兴的美好憧憬,是全面小康的群众表达,是党的十八大描绘的全面小康蓝图的生动呈现。

  然而,全面小康怎样建成?这不仅关系全面小康的实现,更关系中国梦的奠基,是推进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三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足迹遍及祖国大部分地区,念兹在兹的是亿万人民的小康生活,奔波谋划的是当代中国的发展大计。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准确把握当代中国实际,科学回答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诸多重大问题。

  从理念到付诸规划,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在行动。2015年1月,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十三五”规划建议,并成立由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的文件起草组,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承担建议稿起草工作。动手之早、规格之高,实不多见。

  历时近10个月,无数次征求意见建议、深入专题调研、召开会议审议讨论……2015年10月提交十八届五中全会深入讨论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饱含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首次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要求。

  提出建议、编制规划、审查批准、最后付诸实施,筑梦中国的发展逻辑有条不紊。十八届五中全会之后,国务院规划纲要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经反复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完成了规划纲要草案编制工作。在提请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批准前,今年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讨论审议了规划纲要草案。

  党中央提出建议,国务院精心编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充分审查……规划纲要形成的过程,也是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的法定程序。这也是党的领导的生动体现。而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不仅确保了规划纲要的质量,还为实施规划纲要奠定了扎实基础,生动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新发展理念是指挥棒——

  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纲”与“魂”,就能掌握发展机遇

  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纲”与“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

  “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纵观规划纲要,无论是形势分析还是指导思想,无论是量化指标还是具体任务,新发展理念始终是一条主线。

  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进一步指出,新发展理念是方向、是钥匙,首要的就是创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落实创新的发展理念,政府工作报告以59次强调的高频率将创新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仅以推动科技创新为例,规划纲要提出的“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等目标和举措,无不彰显着中国落实创新发展理念的力度,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追求。

  窥一斑而见全豹。实际上,不只是创新,党中央提出的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政府工作报告、规划纲要中也变为普遍实践。

  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规划纲要提出“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部署。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要做好“重拳治理大气雾霾和水污染”“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等工作……以新发展理念为“导航仪”,规划纲要绘就的全面小康的美好蓝图,更加清晰、更加科学。

  “畸形发展、竭泽而渔、自我封闭、与民争利、忽视民生等做法和行为,与新发展理念背道而驰,必须坚决摒弃。”代表委员们认为,在思想上与新发展理念对表,把新发展理念切实体现到政策制定、工作安排、任务落实上,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才能掌握发展机遇,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紧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在协调推进中,不断开创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保持在6.5%以上;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一个个数字描绘出全面小康的美好画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和必然要求,必须融入“四个全面”,协调推进,不可“单兵突进”,不能一蹴而就。只有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利益藩篱,实现全面小康才有动力;只有全面依法治国,建立规则秩序、推进公平正义,实现全面小康才有保障;只有全面从严治党,锻造领导核心、提供政治支撑,实现全面小康才有保证。

  6万余字的规划纲要,紧扣“四个全面”,以一系列深化改革、加强法治、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铺就通往全面小康的中国道路。开局之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紧扣规划纲要,把“四个全面”落实为一项项重点工作,力求在协调推进中,不断开创中国发展新境界。前者指导后者,后者印衬前者,全面小康的脚步从此豪迈。

  ——全面深化改革。“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规划纲要提出的改革举措,无不释放促进发展的巨大动力。同时,政府工作报告中“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的部署,旗帜鲜明地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有利于改革创新者放开手脚,有利于强化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的浓厚氛围。

  ——全面依法治国。规划纲要提出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任务,并细分为“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等具体目标。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坚持依法履职,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一条条举措护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

  ——全面从严治党。规划纲要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单列一章,并要求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建立科学的问责程序和制度”等。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严厉整治各种顶风违纪行为”“加强行政监察”……环环相扣的举措,不断扎紧的制度笼子,必将规范和引导党员干部手里的权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

  观大势前景光明,看长远东风浩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面小康必将如期而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