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6年第4期

社论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更好监督执纪问责 

要闻

习近平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王岐山出席中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并讲话 

中央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化问责重要论述摘录 

学习体会

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

全面从严治党新实践

准确把握四者关系 为伟大复兴提供政治保障

特别关注

透析“腐败亚文化”

驱散“精神雾霾” 你我责无旁贷

不抵制,腐败终将砸到自己的脚

变味人情,该抹必须得抹

用法治精神驱散“腐败亚文化”之霾

如何消除“腐败亚文化”影响

观察台

绷紧政治这根弦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纸笔作刀枪,助力全面从严治党

读懂“四个足够自信”的深刻内涵

专题

清风作伴好还乡

老叔的餐馆“转危为安”

小细节体现大变化

“‘打虎’‘拍蝇’都是为咱老百姓”

以前拜财神 现在敬屈子

小镇商业街见闻

春节话“家风”

“没有发现问题”的背后

“红脸出汗”中的精工细活

村支书的“年货”

消失的“麻将街”

“说说我们家乡的新鲜事儿”

锐评

一组

巡视

“政治体检”让哪些问题现形

纪律建设·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实践“四种形态” 把纪律挺在前面

填报个人有关事项要老实,别碰线

“四风”问题监督哨

在坚持和深化中遏制隐形变异“四风”

执纪审查

挺纪在前,执纪审理应该怎么办

案卷材料移送审理需规范

两个责任

以“述得清”促“落得实”

释疑答问

2016年1月1日前送礼,如何追究党纪责任?

国家级新区管委会是否具有行政处分权

广角

省市动态

地方简讯

图片新闻

文化传承

习近平用典摘读: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人生阅历”小议

诚心诚意为民谋实

易:与时偕行 创新不止

司马光训子:尚节俭 勿奢靡

谈谈规矩

历史回放

周恩来是如何过好“亲属关”的

五大党章:首创中央纪律检查机构

恽代英:“主义和纪律”的忠诚捍卫者

清风文萃

大观园里的“无底洞”

周恩来是如何过好“亲属关”的
朱薇
首页
1

  编者按:

  家风建设关乎党风、政风、民风。家风正则民风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重视家庭、重视家教、重视家风,要求领导干部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培育良好家风方面,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为弘扬传统美德,传承先辈家风,并从中汲取管党治党力量,我们开辟“红色家风”专栏,请党史专家、学者讲述老一辈革命家的家风故事。

  对亲属,到底是你影响他还是他影响你?一个领导干部首先要回答和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你不能影响他,他倒可能影响你。”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今天的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学习周恩来廉洁齐家,严格过好“亲属关”,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像他那样,“做出一点表率来”

 

  

  开国总理周恩来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领导干部要过好“五关”,即过好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和生活关。他把过“亲属关”看得很重要,他说:“对亲属,到底是你影响他还是他影响你?一个领导干部首先要回答和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你不能影响他,他倒可能影响你。”在周恩来看来,亲属“不只是直系亲属,还有本家,还有亲戚”。他正是在处理大家、小家各种关系问题上,坚持不搞特殊,不谋私利,讲原则,严要求,从而形成了廉洁清正的优良家风。

  桑梓牵挂

  周恩来对家乡淮安怀有深厚的感情。抗战胜利后,他在重庆就曾无限感慨地说:“三十八年了,我没有回过家,母亲墓前想来已白杨萧萧,而我却痛悔着亲恩未报!”然而,自从他12岁离开家乡一直到离世,终究没有实现这个心愿,只是在一次外出视察飞经淮安时,特意嘱咐专机机长在家乡上空盘旋了一圈,聊以慰藉他对桑梓的牵挂。战争年代,戎马倥偬,革命胜利了为什么不能回家乡看看?周恩来有着自己的担心:“现在不能回去,一回去就找麻烦,亲戚们全找来了,我满足不了他们。”

  虽然周恩来没有回过淮安,但是家乡人民要为他重修祖居祖坟的消息却不断传来。1953年2月中旬,周恩来委托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干部王雨波转告淮安县政府“三点意见”,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对于八婶的生活费,今后由“周恩来本人每月汇寄”,“再不要政府照顾了”;祖坟要平掉,遗骨“装入罐中深埋”,把土地交生产队使用;驸马巷的房子不准修,不准让人参观,更不准宣扬我出生的那间房子,凡已有住户者,不准让人搬家。

  直到1956年底,对周恩来童年有监护之恩的八婶杨氏病逝于淮安,周恩来用自己的工资承担了她的医疗和丧葬等全部费用。有数据表明,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邓颖超工资之和的百分之二十二用于资助亲属,包括赡养长辈、接济平辈、供养侄辈。正如邓颖超在一次家庭会议上说的:“你们有困难,我们的工资可以帮助你们,毫不吝惜,但我们从来不利用工作职权来帮助你们解决什么问题,你们也不要有任何特权思想。”

  十条家规

  周恩来曾为亲属制定了详尽细致的“十条家规”: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来看看;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票,没工作的总理代付伙食费;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不许请客送礼;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来办;生活要艰苦朴素;在任何场合下,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周尔辉是周恩来的侄儿,他的父亲是烈士。1952年,周尔辉被伯伯接到北京抚养,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钢铁学院任教。1961年,周尔辉与淮安一位普通的小学教师结婚,周恩来和邓颖超在中南海西花厅为他们举办了简朴而热闹的婚礼。为解决婚后两地分居问题,钢铁学院帮助周尔辉的爱人办理了由淮安到北京的调动手续。周恩来得知后,批评他们说:“这几年国家遭受自然灾害,北京市大量压缩人口。你们作为总理亲属,要带头执行,不能搞特殊化。照顾夫妻关系,为什么只能调到北京?而不能调到外地去?”于是,周尔辉和爱人听从伯伯的建议,放弃已办好的手续,一起回到淮安工作。

  周秉建是周恩来的侄女,1968年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去内蒙古插队。那一年,她刚满15岁,临行前,周恩来亲切地嘱咐她扎根大草原,虚心向牧民学习,搞好民族团结。两年后,周秉建在当地应征入伍。当她在北京军区参加完新兵集训,穿着一身戎装走进西花厅时,周恩来对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能不能脱下军装,重新回到内蒙古草原?你不是说内蒙古草原天地广阔吗?”周秉建急忙解释自己参军不是走了后门,而是通过了体检政审的正常手续。周恩来摇摇头,严肃地说:“你参军虽然符合手续,但内蒙古那么多人,专挑上你,还不是看在我们的面子上?我们不能搞这个特殊,一点也不能搞。”回到部队的当天,周秉建流着泪向部队领导写了离队申请,在伯伯的督促下,重新回到了大草原,直接住进了牧民的蒙古包。

  严守纪律

  邓颖超既是周恩来共同奋斗的亲密战友,又是相濡以沫的知心伴侣。他们奉行“互敬、互爱、互信、互勉、互助、互让、互谅、互慰”的“八互”原则,风雨兼程,携手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堪称恩爱夫妻的典范。即便是对于这样一位感情深笃的妻子,周恩来仍然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严格保守党的机密。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中央决定派周恩来去南昌领导武装起义。7月19日晚饭前后,周恩来才把他当晚就要动身去九江的消息告诉邓颖超。至于去干啥,待多久,周恩来什么也没有讲,邓颖超也没有多问。两个人在相对无言中紧紧地握手告别,尽管谁也不知道这一别何时才能相见,还能否再见。

  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亲自主持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工作。他向主管的负责人说:“全体工程技术人员都要绝对注意保守国家机密,有关工程、试验的种种情况,只准参加试验的人员知道,不能告诉其他同志,包括自己的家属和亲友。”他还特别强调:“邓颖超同志是我的爱人,党的中央委员,这件事同她的工作没有关系,我也没有必要跟她说。”而邓颖超直到在报纸上看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新闻,才知道此事。

  周恩来办公室和保险柜的两把钥匙,一天24小时不离身,平时装在口袋里,睡觉时压在枕头下。只有当他出国的时候,他才会郑重地将钥匙交给邓颖超保管。而等到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从邓颖超那里要回钥匙。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今天的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学习周恩来廉洁齐家,严格过好“亲属关”,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像他那样,“做出一点表率来”。□

  作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研究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