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要闻
中央精神
学习体会
全面从严治党新实践
特别关注
观察台
专题
锐评
巡视
纪律建设·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四风”问题监督哨
执纪审查
两个责任
释疑答问
广角
文化传承
历史回放
清风文萃
社论
要闻
中央精神
学习体会
全面从严治党新实践
特别关注
观察台
专题
锐评
巡视
纪律建设·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四风”问题监督哨
执纪审查
两个责任
释疑答问
广角
文化传承
历史回放
清风文萃
追究起来,腐败亚文化的“野蛮生长”,在很大程度上肇于法规制度“营养不良”,根于法治精神缺“钙”。
“营养不良”者,按照医学解释,是指长期不能摄取适当数量、质量的营养素,导致身体虚弱、免疫力低下等。引申开来,法规制度的“营养不良”,主要指法制之网织得不够密,对一些不良行为,或者要求过于宽泛,或者干脆就没有规范,导致规则不清、制度不明,让人无所适从,各种“潜规则”乘虚而生。法治精神缺“钙”者,顾名思义,主要指目无敬畏、有法不依。现实中,不少人迷信“关系学”、崇尚“官本位”,“信访不信法”、“信人不信法”等等,便是法治精神缺“钙”的表征。由此衍生出遇事托“门子”、闯祸找“李刚”等诸多腐败亚文化的怪现象。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在于法之不行。治理腐败亚文化,增加法制“营养”和补强法治精神之“钙”,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后者。这是因为,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心中无原则,手中无尺度,就算做了一桌满汉全席,自己肠胃不吸收,照样会“营养不良”。“一切重大的法律,并不是刻在大理石或铜板上,而是铭记在公民的心中。”法规制度具有滞后性,不可能穷尽所有不良行为。而且,即便法规制度再完善,如果没有法治精神、规则意识作支撑,所能取得的效果也有限。因此,治理腐败亚文化,必须大力补强法治精神之钙。
补法治精神之“钙”,需要人们将法治理念和法治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首先,营造震慑氛围,让公众心存敬畏。经验表明,如果违法违规成本高,或者受到制裁的可能性大,个体则倾向于遵纪守法。比如“醉驾入刑”,公安机关强化抽查,媒体大力曝光,曾经较为普遍的“任性酒驾”现象,有了明显改善,“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日渐深入人心。其次,劲吹诚信之风,涵养守法意识。一个社会不仅要通过立法、执法、司法强化社会成员的行为规则,更要通过诚信意识、职业操守、自我克制、礼貌谦逊、遵章守纪、权利义务意识等等,来强化法治意识,使法治精神浸润人心,形成人们内在的心理秩序。再者,健全激励机制,让遵纪守法者获益。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制度,让人们从依法依规办事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大家就会增强运用法律武器、按照正当程序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同时也会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纪念大会的讲话指出,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法治精神从来不是形而上学意义上的虚空、飘忽不可捉摸。相反,它从来都是在生活世界的细节中见微知著,可查可考。按照中央部署,把法治文化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锲而不舍抓法治精神强化,才能用法治文化的清风吹散腐败亚文化的雾霾。 (张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