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5年第22期

社论 

把挺纪在前深入落实到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

特别关注  《准则》《条例》释疑答问

中央纪委副书记张军就学习贯彻《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答记者问

纪法分开后对党员违法行为还怎么“管”

如何理解《条例》中的“责任”

哪些“礼尚往来”算违纪

为何在工作纪律中规定对主体责任的追责条款

如何理解生活纪律与党员公民权利的关系

专题  以严明的纪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部分省区市践行“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纪实(上)

山西:挺纪在前 净化政治生态

江苏:落实“两个责任”冲着纪律去

浙江:把抓早抓小做到位

河北:常态严管最大多数 严肃惩治极极少数

湖南:转变执纪方式 整治“四风”顽疾

广东:严查“三类重点人”违纪问题

山东:让巡视过程成为推进纪律建设的过程

时评

用好“四种形态”解决惯性之害

前途看好更要守住底线

莫让承诺卡成为作秀卡

论坛

“不收敛不收手”的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三转

打通纪检体制改革“最后一公里”

推动乡镇(街道)党委和纪委同“转”

“三转”使乡镇纪委摆脱有名无实困境

“审查协作区”盘活乡镇纪委力量

平湖:从监督力指数看镇(街)纪委“三转”

乡镇(街道)纪委“三转”要破“三难”

两个责任

辽宁省运用“四种形态”落实“两个责任” 

沈阳:“三责联动”确保主体责任落实

2名下属违法 11名领导受追责

锐评

一组

“四风”问题监督哨

福建省霞浦县工商局办公室副主任吴健公车私用被查处

贵州省正安县乐俭乡原党政领导班子公款旅游被查处

纪律审查

如何围绕违纪构成做好调查取证

信访

为信访工作插上科技的翅膀

广州:“信访易”规范方便群众来访

上海宝山:“电子廉政档案”助力信访提速增效

福建福清:为信访线索安装“GPS”

释疑答问

收受近亲属财物、对近亲属收受财物知情应如何认定

警示

高校腐败问题扫描

广角

图片新闻

一线传真

关键词解

地方简讯

标题新闻

数说纪检

环球

英国腐败问题略述

文化传承

“遇事之心”小议

亲民:为政不移公仆心

监督:自上而下 约束匡正

历史回放

四大党章:强化组织纪律

蔡和森:党的纪律为铁的纪律

名家访谈

金一南:共产党人的信仰最实在

清风文萃

端砚和淮盐票

端砚和淮盐票
肖复兴
首页
1

  历代以来,对于为官者,清廉都是一条标准。

  在古代,“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对应的是“家贫清史在,身老白云深”。前者,是当时的民谚,是对贪官愤怒的写真;后者,是海瑞的名诗,是清廉警醒的自律。在海瑞的眼里,清廉和清白是放在一起的,清廉是为官的政治标准,清白是做人的道德标准。所以,后世者,烈士方志敏有“清贫”之说,作家张承志有“清洁的精神”之说,都将其上升到精神的层面。

  只是,如今这些古训、这种精神,被一些贪婪之人无所畏惧地抛掷了。欲壑难平,早已经突破十万雪花银的标准。

  我们不必为清廉再定义和正名,只需重新温习历史,重新寻找那些清廉的榜样,便可以将这面精神大旗高高扬起,既为廉政,也为良心,既为自己,也为百姓。

  作为清廉之官的典型,包拯历来为世人所称道并景仰。他任广东端州知州的时候,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传为佳话。端州出端砚,自古有名,是向皇帝进贡的贡品。包拯任端州知州,其中的一项任务,便是向民间征收上品端砚,进贡皇帝。在包拯前后任职端州的官僚,没有一个不是借此机会中饱私囊。他们贪端砚为己有的方法,几乎一致,便是大笔一挥将进贡的数目扩大几十倍,然后将余下的端砚,不是据为己有,就是用来贿赂上级官员和朝中权贵,让端砚成为自己升迁的敲门砖和润滑剂。而包拯在任期间,命令匠人只做好进贡数量的端砚之后,不得再做新的端砚。包拯离任的时候,也没有带走一方端砚。

  包拯在意的,是行为不端可能导致的声名和良心受到损害。而对那些利欲熏心之人来说,不要说是区区一方端砚了,就是再名贵的物品,再多的钱财,也敢伸手,更敢毫无愧疚地揣入自己的口袋中。不是人心不古,而是这些人“气血两亏”,缺少了包拯这样的凛然正气,是这些人唯利是图,眼睛“近视”,将端砚量化为金钱的数目,转化为仕途上的筹码。在价值系统的天平上,差距就这样被拉开得如此悬殊。

  曾国藩曾是朝廷重臣,也是清廉为官的典型。他在任两江总督的时候,淮盐和端砚一样,也很出名,是当地获取经济利益的来源之一。曾国藩在任时,亲自创立了两淮盐票,这种盐票的面值是200两银子,但利息很高,一年下来,可以赚三四千两银子的可观利息。后来,盐票水涨船高,从每张200两银子涨到20000两银子。当时,谁的家里只要有一张这样的两淮盐票,就等于发财了。作为当地的最高行政长官,盐票又是自己亲自设置并发行的,揣上几张应该不难。即使自己不拿,他的孩子或其他亲属,打着他的旗号拿上几张盐票,他完全也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曾国藩交代自己的孩子和亲属,绝对不可以承领盐票,并命令下属,绝对不可以开口子巧取营私。他离任升官至朝廷时,也没有拿走一张盐票,直至曾国藩去世多年,他的孩子和亲属手中也没有一张两淮盐票。

  重提包拯和曾国藩的旧事,是想说,廉政需要官场的法制制约,也需要官场的伦理学教育,现在,我们很需要这样的一堂教育课。记得包拯家训中曾说:“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这是为官伦理学中最高的警戒和惩罚了。这样做,起码让为官者有一丝畏惧。而在曾国藩的家书中,他将“清慎勤”三字家训全都改了,其中第一个字“清”改为了“廉”。未能有廉无以为清,廉是物质性的硬性标准,清是精神性的自省纬度,如此,清廉才可以成为由外到内、由政治到道德的一个整体。这也是官场伦理学必修的一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