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5年第22期

社论 

把挺纪在前深入落实到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

特别关注  《准则》《条例》释疑答问

中央纪委副书记张军就学习贯彻《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答记者问

纪法分开后对党员违法行为还怎么“管”

如何理解《条例》中的“责任”

哪些“礼尚往来”算违纪

为何在工作纪律中规定对主体责任的追责条款

如何理解生活纪律与党员公民权利的关系

专题  以严明的纪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部分省区市践行“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纪实(上)

山西:挺纪在前 净化政治生态

江苏:落实“两个责任”冲着纪律去

浙江:把抓早抓小做到位

河北:常态严管最大多数 严肃惩治极极少数

湖南:转变执纪方式 整治“四风”顽疾

广东:严查“三类重点人”违纪问题

山东:让巡视过程成为推进纪律建设的过程

时评

用好“四种形态”解决惯性之害

前途看好更要守住底线

莫让承诺卡成为作秀卡

论坛

“不收敛不收手”的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三转

打通纪检体制改革“最后一公里”

推动乡镇(街道)党委和纪委同“转”

“三转”使乡镇纪委摆脱有名无实困境

“审查协作区”盘活乡镇纪委力量

平湖:从监督力指数看镇(街)纪委“三转”

乡镇(街道)纪委“三转”要破“三难”

两个责任

辽宁省运用“四种形态”落实“两个责任” 

沈阳:“三责联动”确保主体责任落实

2名下属违法 11名领导受追责

锐评

一组

“四风”问题监督哨

福建省霞浦县工商局办公室副主任吴健公车私用被查处

贵州省正安县乐俭乡原党政领导班子公款旅游被查处

纪律审查

如何围绕违纪构成做好调查取证

信访

为信访工作插上科技的翅膀

广州:“信访易”规范方便群众来访

上海宝山:“电子廉政档案”助力信访提速增效

福建福清:为信访线索安装“GPS”

释疑答问

收受近亲属财物、对近亲属收受财物知情应如何认定

警示

高校腐败问题扫描

广角

图片新闻

一线传真

关键词解

地方简讯

标题新闻

数说纪检

环球

英国腐败问题略述

文化传承

“遇事之心”小议

亲民:为政不移公仆心

监督:自上而下 约束匡正

历史回放

四大党章:强化组织纪律

蔡和森:党的纪律为铁的纪律

名家访谈

金一南:共产党人的信仰最实在

清风文萃

端砚和淮盐票

说文解字  监督:自上而下 约束匡正

王志轩

首页
1

  “监”是一个古老的文字,商代甲骨文写作,西周金文写作,秦朝小篆演变为。“监”的造字法是“会意”,它的甲骨文字形表现了一个人瞪大眼睛——,正坐在盛满清水的容器前低头注视——,从水中仔细端详自己的容貌。所以这个字的本义是人照镜子,以端正衣冠、修整仪表的意思。

  由自监其容之意,“监”字引申为自上而下的视察与监督。《礼记·王制》曾记载:“天子使其大夫为三监,监于方伯之国”。周武王伐纣灭商之后,把商朝原来由商王直接控制的地区分为三部分,并委派“三监”治理,以管理商朝遗民。此后,天子派员监督诸侯成为一种制度。“监”有时也代指国君,例如《周礼·夏官·大司马》有:“建牧立监”,这里的监,指的是当时具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人,他要履行“监国”的职责。秦汉时期,逐步建立并完善了监御史制度,御史代表天子对百官进行监督,具有弹劾的权力,此后各个朝代都基本沿袭。

  由此可知,“监”字一开始就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对自己的监督,另一方面是上级对下属的监督。这两方面的含义殊途同归,归根结底都是对自己和他人的约束。

  “督”字是“监”的同义词。它是一个形声字,小篆写作,“目”表示它的意义,瞪大眼睛看,“叔”是读音。《说文解字》:“督,察也。” 由于“监”“督”意思相近,汉代时它们就成了固定搭配。

  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人是有缺点的,因此,除了强调道德自律,还提出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才可以减少官员违法乱纪的机会。就像人需要借助镜子,才能发现自己脸上的污垢,同理,人借助他人的监督,也可以匡正自己的过失。

  《论语·子张》中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位领导者,作为公众人物,他的过错就像日食、月食那样,人人可见,如果他主动接受监督并改正错误,人们反而会更加尊重和仰慕他。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论说:“过者,人之所必不免也,惟圣贤为能知而改之”,讲的就是这样的道理。

  为政者主动接受监督,是难能可贵的品德,这种要求也由来已久。司马光在《资治通鉴》说:“古之圣王,患其有过而不自知也,故设诽谤之木,置敢谏之鼓,岂畏百姓之闻其过哉。”

  那么,什么是“敢谏之鼓”呢?这曾是尧在官署的过庭中设立的一面大鼓,群众有意见可以用力击鼓,尧会亲自接待,认真倾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什么是“诽谤之木”呢?传说中,舜曾经在交通要道竖立木牌,如果群众对他有不满之处,可以在上面书写,类似于今天的“意见箱”。后世,这种“谤木”被移到了宫室旁边,逐渐变成了“华表”的样式。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天安门前的华表,就是古代树立“谤木”纳谏这种文化现象的遗存。

  聪明人主动接受监督,也真诚地去监督别人。因为他们明白,权力一旦失去监督,必然会产生腐败,如果不严加防范,违法乱纪、身败名裂是迟早发生的事情。

  清代史学家赵翼曾经研究分析了明代查抄权贵家产的案件,发现被查抄的富豪之家往往有两类人:宦官与权臣。赵翼从中悟出这样的道理:“权在宦官,则贿亦在宦官;权在大臣,则贿亦在大臣。此权门之往鉴也。”这个道理很深刻,也很简单——为什么有人向你行贿?是因为他看中了你手中的权力,千方百计地拉你下水,以进行权钱交易。一旦你失去权力,行贿者便弃你而去,如苍蝇逐臭,云集于新的当权者身边。

  “监”“督”两个字大有深意,寄托了造字者的智慧。监督,其本质是制度上的一种防范,体现了监督者对被监督者的关心与爱护。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如果个人的言论与行为,总是能够处于组织与同志的严格监督之下,那就没有机会也没有条件做违法乱纪之事,做了也不可能隐瞒。这样,就会使人不敢腐、不能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