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5年第22期

社论 

把挺纪在前深入落实到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

特别关注  《准则》《条例》释疑答问

中央纪委副书记张军就学习贯彻《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答记者问

纪法分开后对党员违法行为还怎么“管”

如何理解《条例》中的“责任”

哪些“礼尚往来”算违纪

为何在工作纪律中规定对主体责任的追责条款

如何理解生活纪律与党员公民权利的关系

专题  以严明的纪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部分省区市践行“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纪实(上)

山西:挺纪在前 净化政治生态

江苏:落实“两个责任”冲着纪律去

浙江:把抓早抓小做到位

河北:常态严管最大多数 严肃惩治极极少数

湖南:转变执纪方式 整治“四风”顽疾

广东:严查“三类重点人”违纪问题

山东:让巡视过程成为推进纪律建设的过程

时评

用好“四种形态”解决惯性之害

前途看好更要守住底线

莫让承诺卡成为作秀卡

论坛

“不收敛不收手”的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三转

打通纪检体制改革“最后一公里”

推动乡镇(街道)党委和纪委同“转”

“三转”使乡镇纪委摆脱有名无实困境

“审查协作区”盘活乡镇纪委力量

平湖:从监督力指数看镇(街)纪委“三转”

乡镇(街道)纪委“三转”要破“三难”

两个责任

辽宁省运用“四种形态”落实“两个责任” 

沈阳:“三责联动”确保主体责任落实

2名下属违法 11名领导受追责

锐评

一组

“四风”问题监督哨

福建省霞浦县工商局办公室副主任吴健公车私用被查处

贵州省正安县乐俭乡原党政领导班子公款旅游被查处

纪律审查

如何围绕违纪构成做好调查取证

信访

为信访工作插上科技的翅膀

广州:“信访易”规范方便群众来访

上海宝山:“电子廉政档案”助力信访提速增效

福建福清:为信访线索安装“GPS”

释疑答问

收受近亲属财物、对近亲属收受财物知情应如何认定

警示

高校腐败问题扫描

广角

图片新闻

一线传真

关键词解

地方简讯

标题新闻

数说纪检

环球

英国腐败问题略述

文化传承

“遇事之心”小议

亲民:为政不移公仆心

监督:自上而下 约束匡正

历史回放

四大党章:强化组织纪律

蔡和森:党的纪律为铁的纪律

名家访谈

金一南:共产党人的信仰最实在

清风文萃

端砚和淮盐票

英国腐败问题略述
郭河驹
首页
1

  英国是现代政治腐败的鼻祖,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开展并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在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中经历了严重的社会腐败。对英国来说,腐败还是个现实问题,近年来“报销门”等政界腐败丑闻时有发生。与此同时,英国是世界上第一部财产申报法《净化选举、防止腐败法》和第一部反腐败法《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的诞生地,还是近代审计制度、公共支出问责制的发源地。因此,无论就腐败还是反腐败而言,英国都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国家。

  历史上的腐败高发期

  18世纪,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和煤烟中崛起,成为“日不落”帝国,但同时也经历了历史上腐败最为猖獗的时期。富兰克林评论说,“绝对的腐败在这个古老国家的所有等级的人们中流行,从头到脚都完全堕落和腐败了!”

  首先,卖官鬻爵。当时,英国官员录用实行“恩赐制”。国王、大臣或贵族议员掌握着任命官员的权力,是否录用主要取决于私人关系、忠诚度以及能否得到好处。买卖官职是公开普遍的现象,收取求官者的贿赂成了有恩赐权的人的固定收入。

  其次,贿选成风。随着英国政治的发展,到18世纪,下议院的地位空前提高,成为升官发财的重要跳板。在这种情况下,议席成了明码标价的商品,价格不断上涨,从17世纪末几英镑到几十英镑,一直上涨到18世纪末的2000英镑。许多人不惜花费巨资收买选民,比如1784年格罗夫那斯勋爵在参选中仅招待选民吃喝就花掉了8500英镑。恩格斯曾说,这里所有的人,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不是靠贿赂而是由选民自由地选出来的。

  再者,官商勾结。臭名昭著的东印度公司是英国推行殖民主义掠夺政策的重要工具。为了排挤竞争对手、维持垄断地位,东印度公司不仅收买对手公司的董事,而且不断向权贵们大肆行贿,以换取特许状,有关支出每年高达数万英镑。

  19世纪,通过以文官制度取代恩赐制、建立公共支出问责制、制定世界上第一部反腐败法、实行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等一系列开创性的社会改革,英国逐步走出了腐败泥潭,最终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软着陆。

  某些特定领域腐败依然高发多发

  一些调查表明,英国总体上属于腐败程度较低的国家。但是,近年来不断爆出的腐败丑闻表明,英国在某些特定领域腐败依然高发多发。

  比如,警界腐败严重,劳伦斯案就是很好的证明。1993年,黑人学生斯蒂芬·劳伦斯在等待公共汽车时,被一伙白人种族主义青年用刀捅死。案发后,英国警方拘捕了5名嫌犯,但由于调查不力,两次起诉都以失败告终,导致该案久拖不决。直到2012年,5名嫌犯中才有2名被判入狱,另外3个同谋至今仍逍遥法外。今年3月发布的案件评审报告显示,有足够证据表明,伦敦警方在调查劳伦斯案中存在腐败、隐瞒证据、监视劳伦斯家人等不法行为。伦敦警察总长在接受质询时也承认,负责调查劳伦斯案的警察中,确实存在一些“流氓”和“腐败”警察。劳伦斯案应该只是伦敦警界腐败的冰山一角,近期又有一份报告显示,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间,伦敦警察厅约300名警察涉嫌向走私犯罪团伙提供内部机密情报,并从中受贿。

  又比如,议会制度存在漏洞,“报销门”等腐败问题接连不断。2009年以来,英国议员滥用公款报销个人账单的丑闻接连曝光,三大主要政党共有300多名议员卷入其中,数十名议员被迫下台、辞职或被开除党籍,4人被判入狱。其中包括,英国前首相、工党议员布朗为其弟报销了6577英镑房屋清洁费;时任保守党首领康威花费数万英镑公款聘请儿子担任助手;时任地方政府事务部长、工党议员福利特使用公款报销私人艺术品保险费、住宅保安费支出42458英镑,等等。《泰晤士报》将“报销门”事件称作“英国议会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有评论将这一丑闻的根源归结于英国议会制度本身存在的漏洞,长期缺乏有效监督在客观上助长了部分议员的贪婪。(作者单位:中央纪委国际合作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