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5年第22期

社论 

把挺纪在前深入落实到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

特别关注  《准则》《条例》释疑答问

中央纪委副书记张军就学习贯彻《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答记者问

纪法分开后对党员违法行为还怎么“管”

如何理解《条例》中的“责任”

哪些“礼尚往来”算违纪

为何在工作纪律中规定对主体责任的追责条款

如何理解生活纪律与党员公民权利的关系

专题  以严明的纪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部分省区市践行“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纪实(上)

山西:挺纪在前 净化政治生态

江苏:落实“两个责任”冲着纪律去

浙江:把抓早抓小做到位

河北:常态严管最大多数 严肃惩治极极少数

湖南:转变执纪方式 整治“四风”顽疾

广东:严查“三类重点人”违纪问题

山东:让巡视过程成为推进纪律建设的过程

时评

用好“四种形态”解决惯性之害

前途看好更要守住底线

莫让承诺卡成为作秀卡

论坛

“不收敛不收手”的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三转

打通纪检体制改革“最后一公里”

推动乡镇(街道)党委和纪委同“转”

“三转”使乡镇纪委摆脱有名无实困境

“审查协作区”盘活乡镇纪委力量

平湖:从监督力指数看镇(街)纪委“三转”

乡镇(街道)纪委“三转”要破“三难”

两个责任

辽宁省运用“四种形态”落实“两个责任” 

沈阳:“三责联动”确保主体责任落实

2名下属违法 11名领导受追责

锐评

一组

“四风”问题监督哨

福建省霞浦县工商局办公室副主任吴健公车私用被查处

贵州省正安县乐俭乡原党政领导班子公款旅游被查处

纪律审查

如何围绕违纪构成做好调查取证

信访

为信访工作插上科技的翅膀

广州:“信访易”规范方便群众来访

上海宝山:“电子廉政档案”助力信访提速增效

福建福清:为信访线索安装“GPS”

释疑答问

收受近亲属财物、对近亲属收受财物知情应如何认定

警示

高校腐败问题扫描

广角

图片新闻

一线传真

关键词解

地方简讯

标题新闻

数说纪检

环球

英国腐败问题略述

文化传承

“遇事之心”小议

亲民:为政不移公仆心

监督:自上而下 约束匡正

历史回放

四大党章:强化组织纪律

蔡和森:党的纪律为铁的纪律

名家访谈

金一南:共产党人的信仰最实在

清风文萃

端砚和淮盐票

哪些“礼尚往来”算违纪
本刊记者 沈叶
首页
1

  新修订的《条例》规定,收受、赠送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的礼品、礼金、消费卡等,属于违纪行为。有党员同志表示,中国社会讲究人情世故,特别重视民情风俗,崇尚“礼尚往来”,婚丧嫁娶、寿辰生子等红白喜事少不了要包个红包、凑点份子钱,逢年过节少不了要探亲访友、走动走动,怎样做才能不踩纪律的红线?

  对此,中央纪委副书记张军在做客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在线访谈》时指出,《条例》没有对收受礼品、礼金、消费卡等行为搞简单的“一刀切”,而是区别了不同情况分别作出了规定。

  《条例》第83条第一款强调,对于“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礼金、消费卡等一律不准收受。

  第二款强调“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这是新的规定,即日常生活中纯属礼尚往来,收受同事、同学、老乡、朋友等赠送的礼品、礼金、消费卡等,虽然与公正执行公务无关,也要视情况予以处理。这个‘情况’就是‘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张军表示。因为每个人的朋友、亲属之间以及彼此亲疏程度不同,对于“正常礼尚往来”的具体标准肯定也是不一样的,再加上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风俗人情各异,从党内法规角度规定一个具体的数额也不太现实,但实践中可以结合各地的风俗、惯例、经济状况等综合把握。比如,某地流行的份子钱标准大约200元,某党员领导干部却收受来自好友的价值好几千元的厚礼,显然超出了礼尚往来的正常范畴。

  另外,我们也要注意理解“礼尚往来”的含义。《礼记》中说:“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平等相待、有来有往,是礼尚往来的基本原则。依此,人情往来,包括礼金的多寡,应该对等、平等,这才符合“礼尚往来”的本义。“在礼节上讲究有来有往,换句话说就是你对我怎么样,我也对你怎么样,不能只来不往。”张军解释。假设甲经常接受乙的送礼却从来没有回过礼,或者甲给乙送礼300,乙给甲送礼3000,一段时间内礼尚往来的天平总是偏向甲,那么我们免不了要追问背后的动机是否还是单纯的人情。

  同理,《条例》第84条对“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的送礼者也作出了处分规定。收礼和送礼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此次《条例》新增这一规定,意在明确,对于“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的,不仅收礼者要受处分,送礼者也同样为党纪所不容。

  需要指出的是,第83条和第84条中均没有提到“请托事项”、“为他人谋利”等构成要件,也就是说《条例》针对的是没有具体请托事项的收礼、送礼行为。如果是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涉嫌受贿、行贿的,属涉嫌违法行为,可通过《条例》第27条、第28条来实现纪法衔接。

  前一段时间舆论热议的“收受礼金罪”最后没有在刑法修正案(九)出现,有人认为是很难从法律上区分正常的人情往来与非法收受礼金。此次《条例》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规定,是对党员干部收送礼品、礼金行为予以纪律规范。这是因为党内法规不同于国家法律,与时俱进、保持一定的弹性空间是其主要特点,一方面便于在执纪实践中因应复杂多变的违纪形态,另一方面也体现出纪在法前、纪严于法的思路。总之,党员同志抓住“礼尚往来”和“明显超出”这两个关键词,正确理解《条例》相关规定的立规本意和内在逻辑并严格遵守,让人情的归于人情,纪律的归于纪律,有助于保证正常的人际交往,清清白白做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