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5年第21期

社论

为决战决胜全面小康提供坚强纪律保证 

要闻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 

王岐山:聚焦全面从严治党 用好制度利器 把巡视监督做深做细做实 

中央纪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中央纪委监察部召开会议传达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要文

深入学习贯彻巡视工作条例 聚焦全面从严治党深化巡视工作 

聚焦全面从严治党 用好制度利器 强化利剑作用 

特别关注  深入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

关键时期的重大决策 

向着第一个百年目标坚定迈进 

严格执行政治纪律 确保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 

严肃执纪 保障党的政策惠及人民群众 

全面从严治党是调动人民积极性的关键

正风反腐助推经济健康发展 

时评

共享全面从严治党的“红利” 

扶贫任重尤需防“黑手” 

期待良性政商关系渐行渐近 

专题  充分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

充分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 

中央纪委新设7家派驻纪检组工作综述 

摸清底数才能谋好新篇  

唤醒监督对象党章党规党纪意识 

依靠制度发挥派驻监督优势 

推动主体责任落地生根 

以严格的纪律审查彰显监督力度 

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派驻监督的本质是派出纪委的监督 

拿纪委的工作证就要干纪委的活 

破除思想误区勇挑监督重担 

深度解读

如何理解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所有违纪终会破坏政治纪律,咋理解 

锐评

一组 

巡视

聚焦全面从严治党 突出巡视政治定位 

挺纪在前,剑指管党治党不严问题 

纪律建设·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澄清对政治纪律的几个疑惑 

如何把握好同志间正常交往而不违反纪律 

约谈,让“咬耳扯袖”成为常态 

“四风”问题监督哨

“互联网+红包”,纪委怎么破 

两个责任

从通报5起中央单位追责案例中可读出什么

把中央最新精神转化为生动的教学课程 

一线传真 

关键词解 

地方简讯 

标题新闻 

数说纪检 

环球

后金融危机时代西方社会腐败的特点 

文化传承

“人生四立”小议 

明德:立身之本 

本:根深叶茂,固本培元 

清风文萃

人格的魅力 

 
拿纪委的工作证就要干纪委的活——
干监督得勤打听“张家长、李家短”
本刊记者 窦克林
首页
1

  勤打听“张家长、李家短”,是派驻机构的职责使然,也是派驻机构开展工作的重要方式方法。实际工作中,派驻机构是否善于运用这一方式方法履行好监督执纪问责的职责?带着这一问题,记者深入省市县,从派驻机构工作实践中了解现状、发现问题、寻求答案。

  一些派驻机构仍在干“貌似”监督的活

  “有作用,但不明显”“还未进入战斗状态”……一些地方纪委的评语,反映着这样一个事实,派驻机构发挥监督作用的情况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仍不理想。

  有这么一组数据:

  在西部某省会城市,去年,市纪委75个派驻机构共立案61件,查处52人,不少派驻机构仍是零案件。

  “真不知道这些纪检组每天都在干什么?”一位市纪委书记对派驻机构的状况颇为不满。

  那么派驻机构在干什么呢?采访中,记者发现多数纪检组组长都有一份长长的工作清单,都很忙。

  ——在中部某省的一个县,驻经信委纪检组组长忙着约谈上下班不正常、工作效率不高、服务态度不好的驻在部门干部。

  ——在淮河以南某市,市纪委驻城管局的纪检组组长忙着组织驻在部门及下属单位的3800多名党员干部分批次去廉政教育基地开展警示教育。

  ——在长江沿岸的某省,省纪委驻环保局纪检组则忙着制定《重要建设项目环评和竣工验收公众参与核实办法》、《关于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内部防控的规定》等7项制度。

  ……

  这些派驻机构似乎也是在忙着监督,实际上却不然。

  “派驻机构干的很多事情都属于驻在部门党的建设日常工作,应该由驻在部门党组织甚至业务部门承担。”甘肃省白银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赵鹏程认为,这反映出一些派驻机构“三转”仍不到位,仍未完全厘清职责,拿着纪委的工作证却没有专门干纪委的活。

  靶向偏离就难以命中目标,没有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这个中心工作,不能围绕全面从严治党履行职责,再“忙”也不能产生应有的效益。

  效果不理想的背后是职责不清、能力不足

  监督执纪问责的能力不足、方式方法创新不够是派驻监督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这是我自己的事情,不用你管。”在安徽省合肥市,一位纪检组组长拿着问题线索找一位副局长谈话核实,却被硬生生地顶了回来。

  “碰个‘钉子’就不知道怎么办了。”合肥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汪学致说,“更可气的是,这个纪检组组长还真认为自己管的太多了。”遇到困难不去想方设法解决,也不主动向市纪委报告,合肥市纪委在依纪对该副局长立案审查后,严肃追究了这个纪检组组长监督不力的责任。

  “不去啃‘硬骨头’,也啃不了‘硬骨头’。”据四川省成都市纪委党风室主任冯启国观察,“派驻机构在开展监督中,有捡容易的下手的倾向。”

  西南某省纪委驻科技厅纪检组开展“监督”的做法就比较典型。近年来,该纪检组的一项重要工作成绩就是,抽检了120个项目,发现问题225个,向相关业务处室发出74份《整改通知书》。发现如此多的问题,却没有涉及一个人。

  不会监督也不敢监督班子成员,甚至专门对一些不涉及具体人的事项进行“监督”……一些派驻机构的监督执纪问责,在一些人眼中成为专门捏“软柿子”、当“稻草人”的“假把式”,效果自然不会理想。

  实际上,这正是一些派驻机构干部担当精神不够,攻坚克难能力缺乏、监督执纪手段不足的综合反映。

  当能发现问题、会处置问题的“猫”

  “纪委派我们来当‘猫’,我们却成了不抓老鼠的‘宠物猫’,不仅纪委不满意,驻在部门的同志也看不起我们。”采访中,一些纪检组组长自己对当前的状况也不满意。

  坚持问题导向,派驻机构必须找准职责定位。

  “加强与局党委主要负责人、班子成员的沟通协调,多传达上级纪委的要求。”浙江省杭州市纪委驻民政局纪检组组长李信峰说,取得局党委的支持,有利于理顺关系,让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各归其位。

  局系统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牵头处室调整为组织人事处,作风效能日常监督改由机关纪委、组织人事处、办公室信息中心等部门牵头……杭州市纪委驻民政局纪检组厘清了职责界限后,一些看似与监督有关,实际上却属于主体责任范畴的工作顺利地交了出去。

  专司监督执纪问责,一些曾经深陷驻在部门业务工作、日常工作的派驻机构,如今监督执纪问责成效显著。

  比如,随着“三转”的持续深化,四川省德阳市纪委驻教育局纪检组工作成效不断提升。2013年该纪检组立案审查数不到10件,2014年上升为13件,今年刚到10月中旬就已经办理了10件。

  找准职责定位,明确该干什么,仅仅是第一步。采访中,派驻干部普遍认为,纪检组要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必须朝着把纪律和规矩挺到前面这一方向努力,不断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创新方式方法,抓早抓小、动辄则咎。

  “与监督对象一座楼里办公、一口锅里吃饭、朝夕相处,在监督方面,派驻机构具有天然的优势。”在安徽省金寨县纪委驻民政局纪检组组长芮琼瑶看来,熟悉驻在部门的人员情况和业务工作,打听“张家长、李家短”,能更容易听到一些反映、发现问题。去年以来,该纪检组抓住低保的申报、审批等关键环节进行检查,发现了10多起优亲厚友等违反群众纪律的问题。

  与巡视只去发现问题不同,派驻机构不但要发现问题,还要早报告早处置。

  “综合运用红脸出汗、咬耳扯袖、组织处理、党纪处理等多种手段,抓早抓小、动辄则咎。”采访中,一些派驻机构认为,必须创新方式方法,才能把监督执纪问责做细做实。

  在安徽阜阳,不久前,驻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纪检组组长张超就通过约谈“扯了扯”一名科长的“袖子”。

  有人反映,在一次公益讲座中,授课人多次推荐某款软件,该局医疗器械科科长也在场,可能有利益关系。“不管你有没有利益关系,出现这种情况至少说明你不注意,有违反廉洁纪律的危险。”张超的严肃告诫,让这名业务科长一身冷汗,再次绷紧了严守纪律的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