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要闻
王岐山:聚焦全面从严治党 用好制度利器 把巡视监督做深做细做实
要文
特别关注 深入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
时评
专题 充分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
深度解读
锐评
巡视
纪律建设·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四风”问题监督哨
两个责任
环球
文化传承
清风文萃
社论
要闻
王岐山:聚焦全面从严治党 用好制度利器 把巡视监督做深做细做实
要文
特别关注 深入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
时评
专题 充分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
深度解读
锐评
巡视
纪律建设·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四风”问题监督哨
两个责任
环球
文化传承
清风文萃
勤打听“张家长、李家短”,是派驻机构的职责使然,也是派驻机构开展工作的重要方式方法。实际工作中,派驻机构是否善于运用这一方式方法履行好监督执纪问责的职责?带着这一问题,记者深入省市县,从派驻机构工作实践中了解现状、发现问题、寻求答案。
一些派驻机构仍在干“貌似”监督的活
“有作用,但不明显”“还未进入战斗状态”……一些地方纪委的评语,反映着这样一个事实,派驻机构发挥监督作用的情况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仍不理想。
有这么一组数据:
在西部某省会城市,去年,市纪委75个派驻机构共立案61件,查处52人,不少派驻机构仍是零案件。
“真不知道这些纪检组每天都在干什么?”一位市纪委书记对派驻机构的状况颇为不满。
那么派驻机构在干什么呢?采访中,记者发现多数纪检组组长都有一份长长的工作清单,都很忙。
——在中部某省的一个县,驻经信委纪检组组长忙着约谈上下班不正常、工作效率不高、服务态度不好的驻在部门干部。
——在淮河以南某市,市纪委驻城管局的纪检组组长忙着组织驻在部门及下属单位的3800多名党员干部分批次去廉政教育基地开展警示教育。
——在长江沿岸的某省,省纪委驻环保局纪检组则忙着制定《重要建设项目环评和竣工验收公众参与核实办法》、《关于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内部防控的规定》等7项制度。
……
这些派驻机构似乎也是在忙着监督,实际上却不然。
“派驻机构干的很多事情都属于驻在部门党的建设日常工作,应该由驻在部门党组织甚至业务部门承担。”甘肃省白银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赵鹏程认为,这反映出一些派驻机构“三转”仍不到位,仍未完全厘清职责,拿着纪委的工作证却没有专门干纪委的活。
靶向偏离就难以命中目标,没有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这个中心工作,不能围绕全面从严治党履行职责,再“忙”也不能产生应有的效益。
效果不理想的背后是职责不清、能力不足
监督执纪问责的能力不足、方式方法创新不够是派驻监督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这是我自己的事情,不用你管。”在安徽省合肥市,一位纪检组组长拿着问题线索找一位副局长谈话核实,却被硬生生地顶了回来。
“碰个‘钉子’就不知道怎么办了。”合肥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汪学致说,“更可气的是,这个纪检组组长还真认为自己管的太多了。”遇到困难不去想方设法解决,也不主动向市纪委报告,合肥市纪委在依纪对该副局长立案审查后,严肃追究了这个纪检组组长监督不力的责任。
“不去啃‘硬骨头’,也啃不了‘硬骨头’。”据四川省成都市纪委党风室主任冯启国观察,“派驻机构在开展监督中,有捡容易的下手的倾向。”
西南某省纪委驻科技厅纪检组开展“监督”的做法就比较典型。近年来,该纪检组的一项重要工作成绩就是,抽检了120个项目,发现问题225个,向相关业务处室发出74份《整改通知书》。发现如此多的问题,却没有涉及一个人。
不会监督也不敢监督班子成员,甚至专门对一些不涉及具体人的事项进行“监督”……一些派驻机构的监督执纪问责,在一些人眼中成为专门捏“软柿子”、当“稻草人”的“假把式”,效果自然不会理想。
实际上,这正是一些派驻机构干部担当精神不够,攻坚克难能力缺乏、监督执纪手段不足的综合反映。
当能发现问题、会处置问题的“猫”
“纪委派我们来当‘猫’,我们却成了不抓老鼠的‘宠物猫’,不仅纪委不满意,驻在部门的同志也看不起我们。”采访中,一些纪检组组长自己对当前的状况也不满意。
坚持问题导向,派驻机构必须找准职责定位。
“加强与局党委主要负责人、班子成员的沟通协调,多传达上级纪委的要求。”浙江省杭州市纪委驻民政局纪检组组长李信峰说,取得局党委的支持,有利于理顺关系,让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各归其位。
局系统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牵头处室调整为组织人事处,作风效能日常监督改由机关纪委、组织人事处、办公室信息中心等部门牵头……杭州市纪委驻民政局纪检组厘清了职责界限后,一些看似与监督有关,实际上却属于主体责任范畴的工作顺利地交了出去。
专司监督执纪问责,一些曾经深陷驻在部门业务工作、日常工作的派驻机构,如今监督执纪问责成效显著。
比如,随着“三转”的持续深化,四川省德阳市纪委驻教育局纪检组工作成效不断提升。2013年该纪检组立案审查数不到10件,2014年上升为13件,今年刚到10月中旬就已经办理了10件。
找准职责定位,明确该干什么,仅仅是第一步。采访中,派驻干部普遍认为,纪检组要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必须朝着把纪律和规矩挺到前面这一方向努力,不断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创新方式方法,抓早抓小、动辄则咎。
“与监督对象一座楼里办公、一口锅里吃饭、朝夕相处,在监督方面,派驻机构具有天然的优势。”在安徽省金寨县纪委驻民政局纪检组组长芮琼瑶看来,熟悉驻在部门的人员情况和业务工作,打听“张家长、李家短”,能更容易听到一些反映、发现问题。去年以来,该纪检组抓住低保的申报、审批等关键环节进行检查,发现了10多起优亲厚友等违反群众纪律的问题。
与巡视只去发现问题不同,派驻机构不但要发现问题,还要早报告早处置。
“综合运用红脸出汗、咬耳扯袖、组织处理、党纪处理等多种手段,抓早抓小、动辄则咎。”采访中,一些派驻机构认为,必须创新方式方法,才能把监督执纪问责做细做实。
在安徽阜阳,不久前,驻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纪检组组长张超就通过约谈“扯了扯”一名科长的“袖子”。
有人反映,在一次公益讲座中,授课人多次推荐某款软件,该局医疗器械科科长也在场,可能有利益关系。“不管你有没有利益关系,出现这种情况至少说明你不注意,有违反廉洁纪律的危险。”张超的严肃告诫,让这名业务科长一身冷汗,再次绷紧了严守纪律的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