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要闻
王岐山:聚焦全面从严治党 用好制度利器 把巡视监督做深做细做实
要文
特别关注 深入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
时评
专题 充分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
深度解读
锐评
巡视
纪律建设·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四风”问题监督哨
两个责任
环球
文化传承
清风文萃
社论
要闻
王岐山:聚焦全面从严治党 用好制度利器 把巡视监督做深做细做实
要文
特别关注 深入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
时评
专题 充分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
深度解读
锐评
巡视
纪律建设·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四风”问题监督哨
两个责任
环球
文化传承
清风文萃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金秋的北京,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
把视野放在历史的坐标系中,更易读懂五中全会的重要意义。往前,历经12个五年规划,60多年里,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往后,距实现“两个百年”目标中的第一个“百年”,仅剩五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
在这个风云际会的节点,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阐明党和国家战略意图,明确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基本理念、重大举措,为中国擘画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
以此为起点,中国共产党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的新航程。
擘画“十三五”期间中国发展新蓝图
谋事先审势。以战略眼光审视大势和大局,认清机遇和挑战,才能赢得发展的主动。
《建议》对“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基本特征作出了如此判断:“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
“这是一个非常清醒、非常准确的判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
准确是因为这一判断深刻把握了当下中国所面临的“成长的烦恼”: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正在经历一些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变化,比如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等,表现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同时,在扶贫、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短板,也会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带来挑战。
以科学的形势判断为基础,坚持问题导向,紧扣庄严承诺,《建议》设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这使得全面小康的内涵更加清晰、全面和具体,是一个更高水平的发展目标。”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的成败。在总结历史经验和充分把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建议》全面概括了针对现实、面向未来的五大发展理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是迄今为止,在党的文件中对“发展”理念和内涵做出的最全面、最深刻的一次概括,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认为,这是党中央深刻分析和把握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作出的重大战略考量,是关系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媒体评论指出,《建议》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坚持立足国内和全球视野相统筹,坚持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展示出我们党从容面对复杂局面、引领中国发展的智慧和能力。
新蓝图处处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本质特征
愈接近实现的节点,人民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会有愈多的期待。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拟提请五中全会审议的《建议》时作出这样的宣示。
“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五中全会明确的“共享”发展理念,为今后五年出台政策、制定措施标明了惠及人民的指向。
随着全会公报、《建议》全文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议》所作说明的陆续公布,一幅有着浓重民生底色的宏伟蓝图在人民面前徐徐展开。
“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议》提出的一系列民生工程回应的都是群众最为关心、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这些都是贴近民心,有温度的举措。”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谢春涛认为,根据《建议》制定的规划实施后,必然会让老百姓的幸福感日益提升。
在这幅新图景中,从科研人员到普通工人,从莘莘学子到万千农民,每一个中国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梦想。
“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建议》提出的举措影响着每个人的工作、生活。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丁元竹认为,这些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设计,能让全体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以人民为主体描绘全面小康的新图景,《建议》自然也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许。“我能心无旁骛地钻研技术了。”“很早就想要个老二,真是特别高兴!”……从白山黑水到江南水乡,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人民群众纷纷为《建议》提出各项新举措、新工程点赞。
中央党校教授张希贤认为,《建议》为“十三五”描画的新图景处处体现着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这一本质特征。
以全面从严治党锻造坚强领导核心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要在五年时间里,把一个总人口比欧盟、美国和日本加起来还多的大国带入全面小康,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壮举,不仅考验党“纷繁世事多元应”的运筹智慧,更是考校党“击鼓催征稳驭舟”的领导能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必须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
以强烈的使命意识和问题意识谋划未来,全会将加强党的建设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在提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指导思想时,《建议》把“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放在一起,要求统筹推进。更为突出的是,《建议》单列一节对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专门进行部署,提出了“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动员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等多个方面的举措。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表示,在落实“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下,明确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路径,有利于强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发展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加强党的建设,提高领导能力,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关键。全会将“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战略举措写入《建议》,着重予以强调。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在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看来,这一系列决策,既体现着“全面”的要求,又落细落实了“从严”的标准,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证党的肌体健康、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举措。
全面从严治党是具体的,有着实实在在的工作内容。在国家走向民族复兴的关键节点,尤其需要通过全面从严,锤炼过硬作风为发展注入磅礴力量,筑牢纪律防线为发展保驾护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扭住作风、纪律,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修订发布《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确立高标准、划清底线,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开创了全面从严治党新境界,为我们党凝心聚力、不断取得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胜利,赢得了历史主动。
然而也要看到,当前,党在作风、纪律方面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等行为时有发生,“四风”面上有所好转但树倒根存,腐败问题减少了但远未绝迹,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甚至有的地方政治生态恶化,干部被“围猎”,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频发,修复政治生态的任务十分艰巨。
使命越光荣,任务越艰巨,就越要严字当头。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面、重要支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也在全会上被进一步强化。
全会公报明确,要“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建议》强调“反腐倡廉建设永远在路上,反腐不能停步、不能放松”,并提出“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巩固反腐败成果”等具体要求,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切实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指明了方向。
……
回顾历史,在一棒接一棒的接力中,我们党已带领全国人民走过一段又一段胜利征程,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中国共产党,这个在全面从严治党的锤炼下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必将引领全国人民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迈出更加稳健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