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5年第19期

社论

运用“四种形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要闻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审议《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观察

两项法规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重要制度保障

特别关注  跟上中央要求 把握运用好“四种形态”

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关于“四种形态”,这样理解就错了

“四种形态”是全面从严治党重大创新成果

用好“四种形态” 抓细抓实监督执纪问责

把握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特稿

不断绷紧自我监督这根弦

以铁的纪律打造过硬队伍

切实把监督执纪权关进制度笼子里

始终坚持“严管就是厚爱”

专题  坚决把从严治党落实到基层

履责挺纪治“蝇贪”

四川:让“苍蝇”无处遁形

松原:严惩“小官小贪”

芜湖:专项治理群众身边腐败问题

强化责任追究 严查涉农资金腐败

村干部违纪违法的表现形式及防治

雁过拔毛:损党的政策 夺群众利益

明火执仗:为非作歹 仗势欺民

坐地生财:城镇化建设尘土下的腐败

监守自盗:弄虚作假侵民款

小官巨腐:监管不力“蝇”变“虎”

论坛

坚持高线 严守底线 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相结合

时评

反腐败不容恶意揣测

不坚持高线,底线终将失守

律人者必先律己

对“四风”的舆论监督也应驰而不息

锐评

一组

“四风”问题监督哨

正风肃纪未有穷期

河南培训陕西游玩 钱不多性质恶劣

一错再错大办宴席 “官”不大问题典型

纪律建设·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主动发现问题 把抓早抓小落到实处

哈尔滨:让纪律审查彰显“纪律”特色

文化传承

“读书人”小议

“内圣外王”之道

老子的清气

衷:诚其意、正其心

历史回放

巧取“大扫荡”情报

屡立战功的“大抬杆”枪

宁死不当俘虏

我参加了正义的审判

“短命”的西晋给我们的启示

巧取“大扫荡”情报
刘岳
首页
1

人物小传

  陈卓毅,1909年出生于奉天省(今辽宁省)首富陈氏家族。1935年,他考入日本东京法肆大学。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后,陈卓毅与张为先、丁宜三位东北名门望族子弟在日本创建“东京反对帝国主义大同盟”,宣传抗日救国思想。1937年,陈卓毅回国后,党组织派北方局东北军第53军工作委员会孙志远和他秘密接触,形成单线联系。1940年,陈卓毅被确定为中共晋察冀分局社会部“40”号特工,对内称“陈卓毅组”。

 

  

  1942年初,打入日军的内线紧急报告中央社会部,得到一条绝密情报:华北日军准备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军事行动,但日期、规模尚不清楚。中央社会部高度重视这一情报,命令中共晋察冀分局社会部:动用一切情报系统、情报关系,搞清日军的行动计划。

  初春的一天,中共晋察冀分局社会部部长许建国、情报科科长谢甫生在天津一家煤球厂和陈卓毅秘密见面。一见到两位领导,陈卓毅马上产生了一种预感:任务绝对非同小可。许建国部长详细地向他传达了中央社会部的紧急指示,要求他动用一切关系,打探日军行动情报。听完后,陈卓毅的脑海里飞速地筛选着各种社会关系,寻找可能利用的人选。最后,锁定在留日老同学、日军华北警备司令部彭副官的身上。

  听了陈卓毅的想法,谢甫生觉得很好,但还是提醒道:彭副官是今后获取日军情报的一个重要渠道,绝不能为了搞这次情报把他推向绝路,断了我们以后的情报来源。此外,各情报组之间绝对不能发生横向的关系,单线行动、单线汇报,绝对保密。

  日军华北警备司令部设在河北保定,由于石门市(今石家庄市)日军特高科科长黑田已经对陈卓毅有所怀疑,他不便以留日同学的名义去见彭副官。怎样才能尽快套出情报呢?这成了陈卓毅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

  机会来了。

  在一次留日同学的聚会上,来了个日本艺妓。听同学讲,这名艺妓与日军司令部高级军官关系密切,可以随便出入日军司令部。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陈卓毅听罢,彬彬有礼地走上前,与这名艺妓聊起天来。交谈中,陈卓毅看似无心实则有意地透露出一大堆的“利好”消息。日本艺妓得知:眼前这位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中国男士,不但是留日学生,还当过石门市代理市长兼社会局局长、石门正报社社长,叔叔是奉天首富,自己在北平也有大买卖。日本艺妓很高兴认识陈卓毅,对他毫无戒心。

  聚会过后,陈卓毅赶紧向谢甫生汇报了自己的打算:通过日本艺妓,进入日军华北警备司令部,面见彭副官,套出日军行动情报。谢甫生批准了这个计划。

  几天之后,陈卓毅在这名艺妓的引领下,顺利见到了彭副官。老同学相见分外兴奋,聊天叙旧。他一点不问司令部的事儿,彭副官也压根儿不说军情大事。

  时间不短了,临近告别,陈卓毅按照事先的设计,巧妙地说:“咱们同学聚会,你老缺席,大家都有意见了!你什么时候到北平和同学聚会呀?”听了昔日同窗好友的邀请,彭副官面露难色地说:“老同学你不知道,我不是不想去。最近司令部规定谁都不准请假出门,我这儿也是没法子。”

  陈卓毅没有继续追问,起身告辞,在靠门口的日文记事板上看到了两个让他不能忘记的字——“五一”。到了走廊里,看四周无人,彭副官压低声音悄悄地对他说:“你最近可不要到处乱走,就在北平待着吧!”陈卓毅随口答道:“我能去哪儿?就在北平做生意呗!”

  凭着情报人员的职业警觉,陈卓毅迅速地将彭副官的暗示与“五一”二字联系在一起,心情既紧张又激动,这就是他想要的重要情报。刻不容缓,他连夜赶到天津向谢甫生报告:日军对冀中根据地的行动大约在1942年5月1日前后。

  经过细致分析,并综合几个情报小组的消息,许建国部长同意陈卓毅的判断,并立即向中央社会部汇报。部里认为:这个情报从日军巢穴所得,可信度高,日军的行动有可能在5月1日。

  果然,1942年5月1日,疯狂的“五一”大扫荡开始了。由于中共晋察冀分局社会部向中央提供了准确情报,根据地的政府机关、电台、医院、学校、幼儿园及兵工厂得到了有效保护,损失降到了最小,陈卓毅情报组也因此获得中央的褒奖。(作者单位: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