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5年第19期

社论

运用“四种形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要闻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审议《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观察

两项法规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重要制度保障

特别关注  跟上中央要求 把握运用好“四种形态”

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关于“四种形态”,这样理解就错了

“四种形态”是全面从严治党重大创新成果

用好“四种形态” 抓细抓实监督执纪问责

把握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特稿

不断绷紧自我监督这根弦

以铁的纪律打造过硬队伍

切实把监督执纪权关进制度笼子里

始终坚持“严管就是厚爱”

专题  坚决把从严治党落实到基层

履责挺纪治“蝇贪”

四川:让“苍蝇”无处遁形

松原:严惩“小官小贪”

芜湖:专项治理群众身边腐败问题

强化责任追究 严查涉农资金腐败

村干部违纪违法的表现形式及防治

雁过拔毛:损党的政策 夺群众利益

明火执仗:为非作歹 仗势欺民

坐地生财:城镇化建设尘土下的腐败

监守自盗:弄虚作假侵民款

小官巨腐:监管不力“蝇”变“虎”

论坛

坚持高线 严守底线 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相结合

时评

反腐败不容恶意揣测

不坚持高线,底线终将失守

律人者必先律己

对“四风”的舆论监督也应驰而不息

锐评

一组

“四风”问题监督哨

正风肃纪未有穷期

河南培训陕西游玩 钱不多性质恶劣

一错再错大办宴席 “官”不大问题典型

纪律建设·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主动发现问题 把抓早抓小落到实处

哈尔滨:让纪律审查彰显“纪律”特色

文化传承

“读书人”小议

“内圣外王”之道

老子的清气

衷:诚其意、正其心

历史回放

巧取“大扫荡”情报

屡立战功的“大抬杆”枪

宁死不当俘虏

我参加了正义的审判

“短命”的西晋给我们的启示

律人者必先律己
曹家新
首页
1

  9月底,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通报了北京市怀柔区纪检监察干部组团公款旅游被查处的消息,区纪委原书记周燕被撤销党内职务。就在几天前的9月23日,王岐山同志在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严管就是厚爱,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纪律检查机关要用严明的纪律管住自己。怀柔区纪委领导受处分,为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提供了最新的案例。

  打铁还需自身硬,是个老话题。正人先正己,是个硬道理。但就这个老话题、硬道理,尽管中央三令五申,中央纪委反复强调,并以零容忍态度自清门户、解决“灯下黑”问题,但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内部仍出现这样的顶风违纪现象。这说明,纪委不是净土,尽管警钟在敲、震慑常在,但一些纪检监察干部并没有真正把自己摆进去,没有树立起律人者必先律己的意识。

  纪检监察干部身处正风反腐的第一线,纪检监察机关并不是天然的“保险箱”,纪检监察干部也不是生来就具备金刚不坏之身。市场经济使各种利益关系表象化和具体化,利益驱动不可避免地成为影响纪检监察干部实际行为的重要因素。面对客观存在的种种诱惑,纪检监察干部自律意识强、自我要求严,自身抵御能力就会强;一旦思想松懈、降低标准,就可能会摔跟头。这些道理讲起来都不难,但一放到实际利益面前,却都成了一道道必须慎重思考的难题。比如,纪检监察机关都在严查党员干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但当纪检监察干部接到有工作关系的单位或私人的饭局邀约时,是果断拒绝还是相聚甚欢?纪检监察干部都知道审查纪律就是政治纪律,但在利益、人情、亲情面前,是宁可得罪人也要坚持原则,还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跑风漏气甚至以案谋私?在这样的关口做出怎样的选择,才是对政治品格、纪律意识和作风素质最直接最深刻的检验。

  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纪检监察干部手握纪律戒尺,承载着党和人民的厚望,也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信心和感受。当前,正风反腐的成效广受赞誉,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的威望显著提升。越是这种情况下,人民群众越是信任,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中出现害群之马造成的伤害就越深重,自身建设的重要性就越凸显。让有问题的人去检查问题,让腐败的干部去反对腐败,让作风不良者去匡正风气,是不可想象的。

  谁来监督监督者,是政治学上绕不开的话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以一系列有力措施,对“谁来监督纪委”的问题作出了响亮的回答。在机关内设立干部监督机构,要求纪检监察机关和领导干部切实担负起强化干部教育管理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等,内部监督与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相结合,对违纪的纪检监察干部逐一点名道姓曝光,对违纪问题详细公开,充分彰显了不遮掩、不护短的鲜明态度,表明了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决心。

  打铁还需自身硬,愿这句话成为每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的座右铭,自警自省,须臾不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