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要闻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审议《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观察
特别关注 跟上中央要求 把握运用好“四种形态”
特稿
专题 坚决把从严治党落实到基层
论坛
时评
锐评
“四风”问题监督哨
纪律建设·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文化传承
历史回放
社论
要闻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审议《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观察
特别关注 跟上中央要求 把握运用好“四种形态”
特稿
专题 坚决把从严治党落实到基层
论坛
时评
锐评
“四风”问题监督哨
纪律建设·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文化传承
历史回放
编者按:
治理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必须找准目标、分析症结。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指出的侵犯群众权益“五个有之”现象,以及中央纪委监察部对该项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本专题筛选群众反映强烈的“雁过拔毛”、“明火执仗”、“坐地生财”、“监守自盗”以及“小官巨腐”等5类典型案例进行深入“解剖”,为深入开展治理工作标明“靶子”,同时为教育警示党员干部提供反面教材。
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笔扶贫款从市到县被截留40%,从县到乡又被克扣40%;在广西马山县,群众获批1万元危房改造补助,村干部不仅要收5000元好处费,还坐等送鸡上门;在重庆市永川区,一张秧盘国家补贴2角5分,农技推广站要提1角8分,站长再拿3分……
雁过拔毛式腐败行为,伤的是群众利益,破坏的是国家惠民利民政策,侵蚀党群干群关系,动摇执政之基,人民群众深恶痛绝。
当前,从纪检机关查处的案件和群众反映的问题线索来看,此类腐败问题不在少数,绝不可等闲视之。
受伤的“大雁”:各类财政惠民资金
“每次去领低保款,都要给村主任50或者100元不等的回扣,不然下次就不给填表盖章了。”
陕西省山阳县十里铺镇磨沟口村一名村民的遭遇透露出这样一个事实,一些“蝇贪”利欲熏心,甚至连困难群众的“养命钱”也不放过,千方百计地去咬一口、留一点。
近年来,中央加大了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危房改造、低保、粮农直补、退耕还林等各类惠民项目越来越多,资金总量越来越大。这些惠民项目都是为了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困难群众燃眉之急,然而项目所涉及的巨额资金却成为一些“蝇贪”眼中的可觅之食、可拔毛之“雁”。
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的危房改造项目被一些“蝇贪”变为“惠己”工程。以父亲的名义套取危房改造补助2万元;以好处费的名义,向申请危房改造补助的群众每户索要5000元,共计1.5万元,据为己有……在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危房改造补助成为娄山关镇东山村党支部原副支书令狐新文的“摇钱树”。
救灾资金是党和政府在特殊时期对受灾群众的重要关怀,但一些“蝇贪”却把这些资金变成了“自我关怀”。江西南城县沙洲镇珀玕村原村委会主任游建新利用发放灾民建房款的工作便利,通过虚报发放灾民建房户数,侵吞灾民建房资金5.5万元。
退耕还林补贴、粮食直补等党的惠农强农资金也是“蝇贪”“拔毛”的“目标”。黑龙江省巴彦县万发镇宏胜村党支部原书记张景龙,2006年至2014年,利用协助万发镇政府办理粮食直补款工作之便,骗取粮食直补款2.2万元,用于家庭生活消费。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统计数据显示,自2013年至今年5月,检察机关查办的发生在涉农资金管理使用环节的职务犯罪有14937人,占涉农职务犯罪案件总人数的55%。
梳理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雁过拔毛式腐败案件还会发现,这并非各类补贴补助领域中的“专利”,在行政执法、公共服务的领域,此类问题也比较突出。
一些党员干部利用手里的权力对群众“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在一商户为自己餐厅办理卫生许可证的过程中,安徽省五河县卫生监督所业务科长吴涛处处刁难,卫生检测屡屡不予过关,当事人在其暗示下,到饭店摆了一场后,才顺利过关。
“拔毛”的手段:“偷拔”“硬拔”、拐着弯也要拔
腐败分子“拔毛”的手段,相当多样。索取、骗取、套取、冒领、截留、克扣、侵吞……名目繁多的“拔毛”手段,令人“眼花缭乱”。
“要是上级批给你1万元,你就得给村里5000元;批2万元,就缴1万元。”
这是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马寨乡朱大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张贺田,通过中间人为需要申请危房改造补助的群众开出的“条件”。
利用“上缴村里”作掩护,拐弯抹角地侵害群众利益。张贺田盘剥群众的这一手法是“蝇贪”们比较有代表性的“拔毛”手段之一。从现实情况看,相当一部分“蝇贪”都对作案手段进行一定的伪装,比较隐蔽,可谓之“偷拔”。
打着材料费、活动费等幌子骗取群众的钱财是“蝇贪”们的惯用伎俩。云南省凤庆县郭大寨彝族白族乡社会事务办主任罗世海,在给低保户办理业务时,以材料复印等业务费的名义,向全乡低保户收取28.6万元,其中22.8万元由罗世海个人“保管支配”。
利用职务便利,在代领、代发补助金的过程中做手脚,悄悄地克扣、截留、冒领各类补贴补助,也是“蝇贪”们“拔毛”的重要手段。重庆市梁平县曲水乡塝长村党支部原书记毛心菊等三人,利用协助乡政府向村民发放油桐栽植专项补贴款的职务之便,按每亩185元的标准领取补贴款,按每亩90元的标准发放,截留下来的60632元被他们私分。
现实中,以好处费、辛苦费等名目赤裸裸地索取财物,对群众利益“硬生生拔毛”的案例也不在少数。
在广西马山县加方乡,龙头村村支书覃乃富、龙开村村支书曾绍宇等就“拔”出了新花样。两人不仅以辛苦费名义赤裸裸地向危房改造农户索取钱财8万多元,覃乃富还在春节前坐在家中等群众送钱,曾绍宇甚至还让群众必须在春节前送一只鸡上门。
既有藏着掖着的“偷拔”,又有毫不掩饰的“硬拔”,“蝇贪”们侵害群众的利益,无所不用其极。
造成的危害:伤民心,动根基
前不久,广西壮族自治区纪检监察机关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2013年以来,广西14个市纪委查处的涉农资金案件中,有1392名村“两委”干部涉案,占涉案人数的66%;乡镇干部442名,占21%;县级单位党员干部246名,占12%;其他仅占1%。
窥斑见豹,涉农资金是雁过拔毛式腐败的重灾区,涉案人员主体则是村干部、乡镇干部以及一些县级部门窗口单位、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
“这些党员干部是与群众接触最为紧密的群体,是国家各项惠民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山东省临朐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冯波说,这些原本应该送温暖、送关怀的“手”,一旦变成一双双贪婪的、损民利的“黑手”,造成的危害则是多方面的。
对群众的各类补贴补助过手就要“薅一把”的雁过拔毛,不仅是在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更是在截留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关爱。
今年9月,湖北省枣阳市查处了一起不顾群众冷暖安危,49名村干部违规领取44.6万多元危房改造补助的腐败窝案。
在这起案件中,一些村民住在随时可能坍塌的危房里,多次申请危房改造补贴却一直没有下文,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盼着。而不少村干部的房子本来就很好,甚至都用上空调了,却还能拿到1.5万元的补贴。
本应帮助困难群众改善住房条件的危房改造补贴却成为村干部食以自肥的独享“大餐”,“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却变成了“伤心工程”。这样的“拔毛”行为使国家的惠民利民政策在执行中背离初衷,没有温暖民心,反而会激化党群干群矛盾,严重伤害党群干群关系。
“中央的政策虽好,但我们享受不到。”群众这一满是辛酸的埋怨,所表达的正是对雁过拔毛式腐败的愤怒。
再往深里看,此类问题的危害还不止如此。
村干部把公章别在裤腰带上,要盖章必须“意思意思”;窗口单位的工作人员以“拖”“卡”等手段对付没给“好处”的办事群众和企业……因作案的人身处百姓身边、被“拔毛”的是群众切身利益,雁过拔毛式腐败的危害更具渗透性。
“苍蝇虽小,关乎人心向背。”就此类问题的危害,一些专家严肃地指出,“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侵蚀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支持,危害党的执政之基。”
看清了危害,才能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清除此类腐败的意义所在:灭除一只“贪蝇”,就相当于清除一只损害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拦路虎”;挽回的,不仅仅是群众的经济损失,更是贵过黄金的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