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要文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专题 铭记历史 圆梦中华
胜利日大阅兵
缔造胜利的伟大精神
保障胜利的作风与纪律
引领胜利的中流砥柱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石
“四风”典型问题监督哨
时评
锐评 一组
纪律建设·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
论坛
释疑答问
文化传承
清风文萃
社论
要文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专题 铭记历史 圆梦中华
胜利日大阅兵
缔造胜利的伟大精神
保障胜利的作风与纪律
引领胜利的中流砥柱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石
“四风”典型问题监督哨
时评
锐评 一组
纪律建设·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
论坛
释疑答问
文化传承
清风文萃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无论有多么困难,他一定想方设法办到。当时还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金”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重金悬赏捉拿。他的朋友得知此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一个人言行一致、诚实有信,能获得尊重,赢得真情和人心。正是应了那句古语:“有信则人信之,朋友四海,人人相助;无信则人避之,孤家寡人,步步难行。”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信”始终作为一种“善德”被思想家和政治家所推崇。早在春秋时期的典籍中如《左传》《国语》等均有论及。汉初政论家、文学家贾谊将“信”列入“德之六美”,即有道、有仁、有义、有忠、有信、有密,并将“信”与“仁义礼智”并列。后来,汉代思想家董仲舒正式将信列为“五常”(仁、义、礼、智、信)之一,于是,信成为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规范之一,成为士人之美德,官德之准则,乃至公共道德的要求。
何为“信”?《说文解字》中说:“信,诚也,从人、言”,“信”的重心在人。北宋理学家程颐认为“以实谓之信”,诸葛亮指出“不诚者失信”,由此看出,信的基本内涵就是实在、诚信。儒家经典《礼记·大学》认为,“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用“诚意”承上启下,连接“格物、致知”与“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诚”是儒家文化自我修养修炼的重要环节。这里的“诚”在道德本源的意义上,指的就是诚信。
“信”是立身之本。在传统道德中,“信”包含内诚于己、外信于人、诚实守信三重涵义,这三重涵义道出了诚信与实在做人的密切关系。
第一层涵义是内诚于己,这是实在做人的前提。常言道:“欺人者,人必弃之;欺己者,人必辱之。”孔子也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东汉人杨震是个颇得赞誉的清官。他在赴任东莱郡太守的途中路过昌邑,县令王密晚上去拜访杨震,并带金行贿,杨震当场拒绝,王密说:“暮夜无知者。”杨震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说无知?”王密十分羞愧,狼狈而归。“杨震拒金”的故事告诉人们,不自欺才是真正的诚信。
第二层涵义是外信于人,这是实在做人的外显。西晋哲学家杨泉说:“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意思是说,以诚信的态度对人,天下人都会信任他,否则,连妻子和孩子都会怀疑他。信任,让齐桓公与管仲化敌为友,平定天下。当年,险些命丧于管仲之箭下的公子小白(齐桓公名小白),即位国君后,选择相信管仲,并拜他为相。而管仲不负这份超乎寻常的信任,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
第三层涵义是诚实守信,这是实在做人的根本。诚信,不仅是心口一致,而且是言行一致,言顾行、行顾言。老子说:“轻诺必寡信”,就是说,轻易许诺他人则难以一一兑现,最终反而会失信。墨子说:“言不信者,行不果”,意思是言语不诚实的人,做事业不会有成果。《弟子规》中也说:“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意思是开口说话,诚信为先;欺骗或花言巧语,更是不可做的。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主持变法,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贴出告示:“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去搬动。商鞅将赏金提高到五十金,有人壮着胆子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命令赏他五十金。商鞅的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威信,使商鞅接下来的变法迅速在秦国推广。
而“烽火戏诸侯”的闹剧与商鞅的立木为信、一诺千金恰恰相反,一代帝王最终因言而无信自取其辱,身死国亡。西周时周幽王为博“冰美人”褒姒一笑,下令点燃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展颜一笑。幽王因宠爱褒姒,三戏诸侯,诸侯众叛亲离。之后,犬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论语》中有一段对话,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统治者。”子贡问:“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项,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孔子师生之所以一再以“必不得已而去”作假设,目的是为了得出“民不信不立”的结论,强调人民对政府信任的极端重要性。孔子认为如果人民不信任政府,国家根本立不住脚。因此,为政者必须“取信于民”。
古人一再指出,如果人际关系缺少了信,社会秩序必将一片混乱。反之,如果人皆守信,即可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怀疑、隔阂,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和谐关系。诚信确为做人要义,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践行“三严三实”,加强自身修养,严于律己,贵在从诚信做人做起,要体悟“信”的内涵,践行“信”德,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以实实在在的行动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