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5年第17期

社论

凝聚起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要文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专题  铭记历史 圆梦中华

正义必胜 和平必胜 人民必胜
铭记历史 圆梦中华

胜利日大阅兵

壮哉大阅兵:从伟大胜利走向伟大复兴

纪检干部赞阅兵

铁血作风锻造威武之师

钢铁意志造就“米秒不差”

陶炳兰:纪律就是生命

马国昌:这里只有2排9号

缔造胜利的伟大精神

抗战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抗战之“最”拾要

保障胜利的作风与纪律

延安何以成为抗战胜利希望所在

加强纪律性 无往而不胜

“我们生平再没有见过比共产党队伍更刻苦的团体”

引领胜利的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最早”

中国共产党抗战部分经典战例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石

“中国在二战中的贡献和牺牲为世界人民所认可和感激”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中坚力量

国际媒体评阅兵:中国展现出和平发展的理念

“四风”典型问题监督哨

纠“四风” 抓节点 防反弹

奢华广告中的“四风”之患

别错误估计了形势

调查实况:这个村支书为何屡屡犯戒

原因剖析:婚事,缘何办成了“昏事”

记者感言:多想一想群众会怎么想

廉洁过节,纪律“红线”碰不得

时评

既要“露头就打”又要系统整治

就该这样严肃问责

红顶中介脱钩该更快更彻底

让“会来事”不如“会干事”

锐评 一组

纪律建设·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

抓住关键环节推进工作落实

乱发不当言论被查处

外出不按规定报备被约谈

心怀侥幸瞒报个人事项受处分

短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要从身边事抓起

一次“纪挺法前”的制度探索

论坛

打破人情与制度的选择困境

释疑答问

张某上交款物之举是否影响受贿认定

文化传承

“人生四力”小议

“信”与做人

巡视——深入基层 明察秋毫

清风文萃

从《红楼梦》看奢靡之害

锐评
首页
1

  富国不意味称霸,强兵不等于黩武。为了和平,中国将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9·3大阅兵,习近平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客户端对此评论说,在1700余字的讲话中,18次提到了满是阳光的字眼:“和平”。

  不得减刑、假释,等于堵死了贪官的“逃生后门”。

  ——8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九)亮点之一就是增加了对重特大贪贿者可终身监禁的条款。《京华时报》指出,这大大提高了违法者的违法成本,倒逼有权、有钱者不敢“以身试法”,是一种法治思维,对反腐有意义。

  周本顺、杨栋梁、肖天等人在“办大事”的敏感节点落马让“选择性反腐”、“反腐节点说”、“反腐放缓说”等言论不攻自破。

  ——凤凰新闻刊发评论说,中央纪委在敏感节点频频“出镜”,用实际行动表明,任何情况下反腐必须做到“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

  月饼本无辜,关键是必须和公款、权力划清界限,决不能让其成为搞不正之风的媒介和掮客。

  ——网友@王歪歪说,中秋佳节是亲人团聚的日子,月饼是表达亲情的一种传统食品。但“天价”让月饼“变了味”,必须严防打着月饼旗号搞不正之风。

  督查追责堪称驱散虚浮懒散庸、直击不严不实病灶的利器。

  ——8月27日,国务院大督查第一批问题处置结果公布,共有7省59名干部因不作为被处理。《人民日报》评论说,督查是悬起达摩克利斯之剑,倒逼各级职能部门干起来、实起来。

  不赦免贪官,既表明了中央反腐的价值坐标,也与民众基调一致。

  ——《中国青年报》发表评论称,对犯贪污受贿罪的设置除外规定,表明反腐未有穷期,不仅不能特赦贪官,还要通过反腐法治化,依法从严处理。

  如果说资本市场是一座大坝,那么市场中各种违规违法者就是白蚁。

  ——8月25日,新华社报道,包括中国证监会工作人员、《财经》杂志记者以及中信证券员工等多人因涉嫌在当前资本市场异常波动中违规违法,正接受调查。

  为官者洁身自好,廉洁自律,不要让爹妈操心、揪心、忧心,这就是最大的尽孝。

  ——8月27日,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王杰在某论坛专门讲述传统文化和官德修养关系时,提出了怎样尽孝。

  国家级贫困县这块肉“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被肆意挪用的扶贫资金甚至成为权力部门的福利。

  ——习近平总书记新著《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一书中讲到,2012年某县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居然在政府网站上发布“特大喜讯”祝贺。新华网对此评论说,以“贫困县”为荣不仅是一种病态,在一定程度上还为腐败滋生提供了土壤。

  地下钱庄不但是各种犯罪活动转移赃款的通道,还成为贪污腐败分子和暴力恐怖活动转移资金的“洗钱工具”和“帮凶”。

  ——8月24日,在部署全国打击地下钱庄,深挖金融证券犯罪统一行动时,公安部副部长孟庆丰如是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