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要文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专题 铭记历史 圆梦中华
胜利日大阅兵
缔造胜利的伟大精神
保障胜利的作风与纪律
引领胜利的中流砥柱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石
“四风”典型问题监督哨
时评
锐评 一组
纪律建设·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
论坛
释疑答问
文化传承
清风文萃
社论
要文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专题 铭记历史 圆梦中华
胜利日大阅兵
缔造胜利的伟大精神
保障胜利的作风与纪律
引领胜利的中流砥柱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石
“四风”典型问题监督哨
时评
锐评 一组
纪律建设·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
论坛
释疑答问
文化传承
清风文萃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血火交织的历史又一次展现在我们面前,把我们的思绪带回到了70年前那个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时刻。尽管战争的烽火硝烟早已散去,但战争留给我们的思考却依然鲜活。
抗战胜利开辟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了进步力量的发展,锻造了民族复兴的中流砥柱和领导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对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意义作了深刻阐述,他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内在联系。
为什么把中国人民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概括为“复兴”?这是因为,中华民族曾经创造过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曾经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领域遥遥领先于世界,但进入19世纪中期以后,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欺凌,在近百年的漫漫长夜里,中国近代史的每一页都写满了屈辱。中华民族的命运,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直到抗日战争胜利,中国人民才取得了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抗击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升华了民族精神,促进了民族觉醒。面对空前危机,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中华儿女抱定了“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决心,抱定了血战到底、抗战到底的信念,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
她是北京密云县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她的故事,我们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纪念抗战胜利69周年座谈会的谈话中便可了解:一位母亲,家乡沦陷了,她叮嘱孩子“记住,咱们是中国人,到死也不能忘了祖宗。”游击队成立,她竭尽所能筹军粮、做军鞋、照料伤员,先后把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前线,他们全部为国献身。她叫邓玉芬,她牺牲的丈夫和儿子分别叫任宗武、任永全、任永水、任永合、任永安、任永恩。
在抗战精神的旗帜上,挥洒着无数烈士的热血。这里有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这样的高级将领,有东北抗联投江的八位女战士,有纵身跳崖的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有坚守四行仓库的国民革命军“八百壮士”这样的英雄群体,更有像邓玉芬这样无以数计的普通民众,在中华民族面临最黑暗、最困难、最残酷的危难关头,用自己的灵魂与血性,支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一个个英名,一声声呐喊,一件件往事,诠释着民族精神的真谛。中华民族在紧要关头爆发出的最强大精神力量,成为夺取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决定因素。
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了进步力量的发展,锻造了民族复兴的中流砥柱和领导核心。抗日战争是对中国各种政治力量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领导能力的一次最严酷最彻底的考试。在这场考试中,中国共产党脱颖而出。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一系列主张,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不仅党自身走向成熟,党领导的力量也实现了质的飞跃。同时,中国共产党在各抗日根据地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变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中国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行了重要探索。
正因为如此,可以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开辟了光明前景。
抗战精神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动力源泉
抗战的胜利,不仅是河山光复,更是人心光复、精神重塑;抗战的历史,不仅是战争史,更是精神史、心灵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这个论断,对我们充分认识抗战精神的意义和价值,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近代以来中国的屈辱与沉沦,一度严重侵蚀了整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和精神追求,浑浑噩噩的萎靡之气,更引发了外人的蔑视与觊觎。1914年,曾在中国留学过的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支那论》中说:“支那恰似蚯蚓这种低级动物,把一段身子给切断了,其他部分能没有感觉,仍然能够继续活着。”
这样公然的藐视,强烈刺激着日本军国主义的对华野心,而这样公然的侮辱,同样强烈刺激着中华民族自强图存的决心。抗日战争如同一座炼炉,淬炼着中华民族不断的根、不屈的魂,正像有人所指出的那样:抗战的胜利,不仅是河山光复,更是人心光复、精神重塑;抗战的历史,不仅是战争史,更是精神史、心灵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今天纪念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尤其要深刻领会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在中华民族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 对中国人来说,不论身在何处,不论何种身份,面对穷凶极恶的日寇,都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日战争的伟大洪流,“誓死不当亡国奴”,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 。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民族气节是一个民族固有的人格特征,是抗战精神的精髓。面对日本法西斯疯狂的侵略气焰和残暴行径,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争、大义凛然,宁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表现出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高尚气节,彰显了无比高贵的人格光辉,谱写了激昂慷慨的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胜利交响曲。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这种气概就如当年《大公报》一篇文章所描述的那样:“今天的南北战场上,是争着死,抢着死,因为大家有绝对的信仰,知道牺牲自己是为了换取中华民族子子孙孙万代的自由,并且确有把握,一定能达到。”中国人民在困境甚至绝境中的血性和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绝,让任何侵略者无不胆寒。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战争从来都不是单纯的武器和军队的对抗,而更是意志、精神与信念的较量。有没有必胜的信念,有没有战斗到底的意志,往往决定着战争的最终结果。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人民表现出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不屈服,不自弃,不怨尤,以毅力、智慧和牺牲战胜了重重困难,终于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经历了抗日战争的洗礼,中华民族以全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了民族精神的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伟大的抗战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
抗战胜利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启示
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党的自身建设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都要求我们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从严治党
回望过去是为了开辟未来。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面向未来,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呢?
一是自强自立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赢得应有的位置,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不断夯实中国梦的物质基础。重温抗战历史,我们在为胜利自豪的同时,也为同胞付出的巨大牺牲而潸然泪下。国力孱弱使得中国军民不得不“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不得不付出惨重的代价,这样的悲剧决不能再次重演。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警醒“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居安思危,要清醒地看到,尽管我国经济总量已经居于世界第二位,但在人均所得、核心技术、区域平衡、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仍然漫长,需要我们继续付出艰巨的努力。
二是团结就是力量,要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内部的软弱涣散、争斗不休、麻木萎靡,成为近代中国饱受欺凌的深刻根源。日本的全面侵华,让中国人民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大团结、意志大统一、力量大凝聚,从而打开了通向胜利的大门。当前,我们致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致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的征程上,我们面临着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既有难得的机遇,也有严峻的挑战,同样需要统一全民族意志、凝聚全民族力量。13亿中国人团结一心,其磅礴之力是任何势力也难以阻挡的。
三是既要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也要增强捍卫和平的力量。经历了战争的人们,更加懂得和平的宝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我国正处于将强未强、由大向强跃升的关键阶段,同时也可能是最困难的阶段,国家安全面临的威胁和挑战明显增多,中国人民解放军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忠实履行保卫祖国安全和人民和平生活的神圣职责,忠实执行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使命。在和平的天鹅绒手套里,要练就捍卫和平的铁掌。
四是要坚持中国道路,矢志不渝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道路决定命运。中国为什么能够以弱胜强,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从根本上说,是选择了一条全面抗战、持久抗战的正确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也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这条道路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无比广阔的实践舞台、无比强大的前进动力。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这条道路,而且还要不断拓展,让这条道路越走越宽广。
五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并付出巨大牺牲确立的。这一历史地位,是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社会发展进步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利益和愿望赢得的,也是通过我们党坚持不懈加强自身建设,不断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赢得的。坚持党的领导,就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抗战时期,我们党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一个重要法宝,提出并实施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党的自身建设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更需要我们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及时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努力。让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向着既定的目标奋勇前进。(作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