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5年第17期

社论

凝聚起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要文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专题  铭记历史 圆梦中华

正义必胜 和平必胜 人民必胜
铭记历史 圆梦中华

胜利日大阅兵

壮哉大阅兵:从伟大胜利走向伟大复兴

纪检干部赞阅兵

铁血作风锻造威武之师

钢铁意志造就“米秒不差”

陶炳兰:纪律就是生命

马国昌:这里只有2排9号

缔造胜利的伟大精神

抗战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抗战之“最”拾要

保障胜利的作风与纪律

延安何以成为抗战胜利希望所在

加强纪律性 无往而不胜

“我们生平再没有见过比共产党队伍更刻苦的团体”

引领胜利的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最早”

中国共产党抗战部分经典战例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石

“中国在二战中的贡献和牺牲为世界人民所认可和感激”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中坚力量

国际媒体评阅兵:中国展现出和平发展的理念

“四风”典型问题监督哨

纠“四风” 抓节点 防反弹

奢华广告中的“四风”之患

别错误估计了形势

调查实况:这个村支书为何屡屡犯戒

原因剖析:婚事,缘何办成了“昏事”

记者感言:多想一想群众会怎么想

廉洁过节,纪律“红线”碰不得

时评

既要“露头就打”又要系统整治

就该这样严肃问责

红顶中介脱钩该更快更彻底

让“会来事”不如“会干事”

锐评 一组

纪律建设·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

抓住关键环节推进工作落实

乱发不当言论被查处

外出不按规定报备被约谈

心怀侥幸瞒报个人事项受处分

短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要从身边事抓起

一次“纪挺法前”的制度探索

论坛

打破人情与制度的选择困境

释疑答问

张某上交款物之举是否影响受贿认定

文化传承

“人生四力”小议

“信”与做人

巡视——深入基层 明察秋毫

清风文萃

从《红楼梦》看奢靡之害

铁血作风锻造威武之师
——阅兵背后的故事
解放军报记者 刘伟 本刊记者 曹雅丽
首页
1

  历史的车轮碾过70载春秋,将时钟定格在2015年9月3日。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和平成为天安门上空的主旋律。

  铁翼飞旋,70响礼炮唤醒抗战记忆!

  铁甲奔流,三军将士迈开复兴步伐!

  威武严整的军容、如山如岳的铁阵、整齐震撼的正步……在天安门广场,中国军人的豪迈亮相让世界震惊。这是一支由铁血作风锻造出来的钢铁之师,步履铿锵的背后凝结着受阅官兵们几个月来超出常人的艰辛和汗水。

  任务面前——

  一声令下,义无反顾

  这是一群最可爱的人。他们有的来自5000公里外西部边陲,有的来自海拔3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有的刚从国外执行完任务归来,有的即将退伍……大阅兵一声号令,他们马不停蹄地赶到了燕山脚下这片神秘的演兵场。

  轮式装甲突击车方队一级军士长赵宗刚是阅兵村最老的兵。

  从那张爱笑的娃娃脸上,很难想象他已经47岁了。当了29年兵,送走了9任团长,比现任团长大6岁,比班里的新兵大两轮,按政策明年他就要退出现役。今年是他再一次作为修理技师参加阅兵保障任务。

  有人不止一次地提醒他:你也快五十的人了,明年就要退役!阅兵那么累,为啥还那么拼啊,身体都累垮了,值不值啊?

  “农民种田打粮,当兵扛枪打仗,这是本分。我是一名25年党龄的老党员,有了任务,就要往前冲。虽然明年就要脱军装,但我的根在部队,我就想再干点。”说完,他扬起头,目光盯着远方,喉结动了一下,眼角有晶莹的亮光在闪。

  仲夏时分,格桑花开,在“攻坚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中,来自四川阿坝的藏族上士杨燕军格外引人注目。2006年12月,他走出大山,来到宁夏中卫,成为一名工兵战士。今年初,刚刚完成刚果(金)维和施工任务归国,杨燕军便接到通知:参加集训准备阅兵。他放弃休假,再次踏上新征程。

  “刘老庄连”英模部队方队四级军士长张鹏飞在方队受阅队员中年龄最长,34岁的他年底便面临复员或转业,当单位接到参加阅兵的任务时,张鹏飞一咬牙:“上,军旅能有几回搏!”

  正步踢腿砸地训练中,张鹏飞的左腿患了骨膜炎,小腿肿得连裤腿都穿不进去,用手轻轻一按就是一个瘀坑,每次训练不到10分钟就会大汗淋漓,训练结束靴子里能倒出水。方队领导看着心疼,他的回答却让领导吃惊:“平时没有流血牺牲的胆气,战时何来以死相搏的勇气。这点伤痛如果放在战场上,算得了什么?”

  徒步方队指挥部组织会操考核,他高烧39度仍坚持不下训练场,带领本班苦训严练,最终拔得头筹。

  荣誉面前——

  掉皮掉肉,永争第一

  “日日行不怕万里路,天天练不怕阅兵苦。”

  “宁可脱掉几层皮,拼命也要走整齐。”

  他们都是英雄的传人,他们的身上都流淌着英雄的血液,在他们的字典里,荣誉高于一切!

  徒步方队训练场,各英模方队的年轻官兵们以先辈为榜样,视荣誉如生命,把阅兵训练场当战场,拼血性、练意志。

  “攻坚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旗手基准兵刘浩是出了名的“多面手”,特种兵出身的他远能一枪命中目标,近能一招制敌,可在阅兵场上,一开始他却是不折不扣的小学生。常年实战训练,使他养成了猫腰弓背、小步轻音的习惯,与队列训练动作要求格格不入。来到阅兵训练场后,夹扑克牌、绑外腰带、背T字架……各种“土办法”他轮番用,硬生生地纠正了此前的习惯。

  在参加徒步方阵单排面考核前,他左脚踝磨出了“泡上泡、伤中伤”的大脓疮。然而考核在即,他不愿在这关键的时刻休息,就在每天早上训练前,用火烤过的针线穿过脚上的血泡,取下针头,将线留在伤口上。这样训练的时候,脓血就会顺着线导流出来,不至于伤口感染。每天训练结束后,脓血渗过纱布紧紧地黏在袜子上,一片血肉模糊。

  “特种兵,就是特别有种的兵!”教练员特许他可以穿着胶鞋训练,即便这样,他踏出的步音依然和战靴一样响亮,在考核中带领旗手排面赢得了“优胜排面”称号。

  在三军仪仗方队气势如虹的队列中,仪仗女兵凭着中国女性特有的坚韧与执著,走出了天安门前的最美身影。训练中,女列兵王艺谛脚后跟打了一个很大的血泡,而且已经红肿溃疡,但她一声不吭咬牙坚持训练。中队长陈诚发现后,命令队友强制送她回宿舍。可没过一会儿,她又返回训练场:“报告队长,我把鞋子后面剪了个洞,血泡刚好可以露出来,这样我就可以训练了!”看着她走向排面的那一刻,女兵们的眼睛都湿润了。王艺谛用“掉皮掉肉不掉队”的顽强毅力,写下了新一代革命军人“永争第一、决不服输”的美丽传奇!

  在阅兵训练基地的各个角落,随处可见官兵们火热的训练场景。许多方队通过挑战、应战,鼓士气、励斗志。舰空导弹方队给岸舰导弹方队的挑战书上写道:我们决心以顽强的作风、坚强的意志和过硬的标准向你们发出挑战。让我们比一比谁的标准更高,谁的要求更严,谁的作风更硬;比一比谁的决心更大,谁的耐心更久,谁的毅力更强;比一比谁的眼睛更亮,谁的技术更精,谁的效率更高……

  困难面前——

  不屈不挠,迎难而上

  行走在宽敞笔直的训练道上,感受着队列里迎面而来的一个个斗志昂扬的面孔,稳如山岳的军姿,气吞山河的口令,每个人的心都会被感动瞬间充盈。是的,这里从不缺感动,每个人背后都有一连串感人的故事。

  “平型关大战突击连”英模部队方队的方队长王延东在训练场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拼命三郎”。军医谢洪波向记者透露,由于长期高强度训练,王延东的右胯出现骨裂,X光片上显示有一块约1厘米的碎骨,晚上睡觉只能保持左侧卧,医生建议他手术治疗,可他却一摆手:“阅完兵再说。”

  济南军区“刘老庄连”英模部队方队1号旗手陈海,绰号“铁兵”。1米88的身高,外形俊朗,陈海先天条件没得说。可一开始大家并不看好他:节奏感差、踢腿没力度,即便是最简单的军姿,也由于身体不协调,常常被教练员叫到一边“开小灶”。陈海天生就是“一根筋”,别人越觉得他不行,他越要做好给别人看。

  为克服节奏感差的缺陷,无论训练多累多困,他都坚持每晚睡觉时反复播放阅兵曲,当“耳朵起了茧”,他自己也能打着节拍分秒不差地哼出来。为练就挺拔军姿,他吃饭也把T型架别在腰上,别人午休,他贴着墙根练军姿,白墙壁硬是让汗渍浸出了人影。

  有人替陈海算过一笔账,这训练强度,每天训练量超过40公里。还有人和他开玩笑,“革命战争年代,铁军老前辈靠双脚踏出二万五千里长征路,如今你这个铁军新传人踢出正步‘新长征’。”凭着铁一般的意志和永不服输的劲头,不甘心当“备份”的陈海“转了正”。

  70年风云变幻,70年风雨历程,今天,人民军队正聚合起加速向信息化迈进的强大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跑线”上,他们将继续以钢铁意志和过硬作风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阔步前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