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5年第14期

社论

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找准职责定位

要闻

习近平在吉林调研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10月召开十八届五中全会

王岐山在陕西调研  

中共中央决定给予令计划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
将令计划涉嫌犯罪问题及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专题 半年亮点工作集萃

正风反腐在路上

西:把纪律和规矩挺到反腐最前沿

江苏:以纪律为尺严管实治

湖南:向“市县巡视全覆盖”目标坚定迈进

贵州:专项巡视“快、准、狠”

山东:纠正“四风”一寸不让

湖北:打出“组合拳”坚决防反弹

河北:上下联动严惩“蝇贪”

广东:“抓大不放小”成为新特征

河南:把追逃追赃当战役来打

辽宁:追逃追赃全面协调展开

浙江:鼓起监督执纪问责的精气神

云南:提高忠诚履职的意识和本领

13个省区市依据中央精神出台《提名考察办法》

特别关注 牵牢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

压力上肩 责任生根

抓重点解难点把主体责任落到实处

以高度政治自觉切实履行主体责任

四川:拧紧问责发条 压实责任担子

福建:对履责不力者“拍板子”“摘帽子”

不扛责,就要被追责

推动责任落实靠的是实干加创新

巡视

“带题不定题,巡中来选题”

纪律建设·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

把“抓早抓小、动辄则咎”做实

双流:发福利也要守规矩

海盐:考核“指挥棒”助力抓早抓小

广安:普规普纪让党员干部懂规矩明底线

建湖:建立约谈制度防微杜渐

时评

爱嘚瑟的干部要当心

仕途看涨,更别张狂

不能让有为者替不为者买单

盯紧惠民资金的“最后一公里”

锐评

一组

论坛

用硬制度破除潜规则

官商关系,简单还是复杂

跟马克思学“做人要实”

纪律审查

纪律审查要唤醒党章党规意识

短评:用纪律唤回“初心”

释疑答问

事业单位中“双肩挑”人员被给予撤职处分,其工资待遇如何处理?

文化传承

古语今悟:“治四病”小议

悌与个人修为

说“圣”

历史回放

拼将十万头颅血 须把乾坤力挽回

抗战老兵口述:一段秘密打入日军内部的传奇经历

国画大师李苦禅的地下抗日往事

“死”字旗

二大党章:严明纪律的开始

邓中夏:用生命维护党章尊严

清风文萃

“好官”贾政的“无为”悲剧

说“圣”

俞水生

首页
1

  “圣”的繁体是“聖”,甲骨文写作(读shèng),像人头上长着大耳朵,突出听觉的灵敏,也有在左边加上(口),表示耳听口说。

  “圣”本为听觉灵敏之意,后引申为对万事万物都能通达,所以,《说文解字》曰:“圣,通也。从耳呈声。”古人认为圣者闻声而知情,通于天地,所以,“圣”又特指圣者。至于圣贤之义,则是后来的引申义。

  “圣”的古文字形,恰到好处地体现出古代圣人的标志和风范:先做到用耳朵倾听、再用嘴巴说话,如此才能通情达理,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圣人。

  古人早在造字中,就体现出最朴素的倾听民意的理念,可惜这样的理念在萌芽时,就被无情地扼杀了!取而代之的是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占据中国历史的统治地位。于是,“圣”的字义也增加了“神圣”的含义,似乎变成了王权的专利。封建时代称颂帝王或与帝王有关事物的词,几乎都与“圣”字沾上了边。例如:圣上、圣虑、圣裁、圣治、圣聪。敬称封建时代本朝则为圣朝、圣世等。

  与历朝历代凡帝王必称圣相对,古时候在民间能被老百姓称为“圣人”的,往往指一些技艺超群或某个门类造诣极深的人,这方面我们都非常熟悉,例如,文圣孔子,武圣关羽,书圣王羲之。

  现在,当我们开始倡导国学,重读圣贤之书时,发现上述这些圣人真是名不虚传,他们的贡献为中华文明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假设中国历史上少了这些不同领域的圣人,还称得上是一部中华文明史吗?

  然而,如宋代思想家朱熹为圣人所定义的“各种德行都具备的完人”毕竟是少数,对常人来说,不是圣人,也可以向圣人境界靠拢。中国有一句老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此言原出自《左传 · 宣公二年》。仔细品味,这句话的精髓不在“无过”,而在“能改”。

  当年孔子的弟子子贡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这是说,君子不是不犯错,犯了错后不要故意藏着掖着,而是坦然地面对,就像日月之食那样人人都可看到,只要改正人们依然敬仰他。从古至今,不管什么人,都会犯错误,聪明的人懂得事后总结教训,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不仅人的素质得以提高,人格也会得到升华。反之,犯了错还要固执己见,强词夺理,别说是向圣人境界靠拢,即使做普通人恐怕也是不合格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