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5年第14期

社论

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找准职责定位

要闻

习近平在吉林调研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10月召开十八届五中全会

王岐山在陕西调研  

中共中央决定给予令计划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
将令计划涉嫌犯罪问题及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专题 半年亮点工作集萃

正风反腐在路上

西:把纪律和规矩挺到反腐最前沿

江苏:以纪律为尺严管实治

湖南:向“市县巡视全覆盖”目标坚定迈进

贵州:专项巡视“快、准、狠”

山东:纠正“四风”一寸不让

湖北:打出“组合拳”坚决防反弹

河北:上下联动严惩“蝇贪”

广东:“抓大不放小”成为新特征

河南:把追逃追赃当战役来打

辽宁:追逃追赃全面协调展开

浙江:鼓起监督执纪问责的精气神

云南:提高忠诚履职的意识和本领

13个省区市依据中央精神出台《提名考察办法》

特别关注 牵牢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

压力上肩 责任生根

抓重点解难点把主体责任落到实处

以高度政治自觉切实履行主体责任

四川:拧紧问责发条 压实责任担子

福建:对履责不力者“拍板子”“摘帽子”

不扛责,就要被追责

推动责任落实靠的是实干加创新

巡视

“带题不定题,巡中来选题”

纪律建设·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

把“抓早抓小、动辄则咎”做实

双流:发福利也要守规矩

海盐:考核“指挥棒”助力抓早抓小

广安:普规普纪让党员干部懂规矩明底线

建湖:建立约谈制度防微杜渐

时评

爱嘚瑟的干部要当心

仕途看涨,更别张狂

不能让有为者替不为者买单

盯紧惠民资金的“最后一公里”

锐评

一组

论坛

用硬制度破除潜规则

官商关系,简单还是复杂

跟马克思学“做人要实”

纪律审查

纪律审查要唤醒党章党规意识

短评:用纪律唤回“初心”

释疑答问

事业单位中“双肩挑”人员被给予撤职处分,其工资待遇如何处理?

文化传承

古语今悟:“治四病”小议

悌与个人修为

说“圣”

历史回放

拼将十万头颅血 须把乾坤力挽回

抗战老兵口述:一段秘密打入日军内部的传奇经历

国画大师李苦禅的地下抗日往事

“死”字旗

二大党章:严明纪律的开始

邓中夏:用生命维护党章尊严

清风文萃

“好官”贾政的“无为”悲剧

悌与个人修为

刘增光

首页
1

  《说文解字》中说:“善兄弟曰悌。”兄弟相善,即兄友弟恭,团结和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悌往往与孝联系在一起,并称为孝悌,孝悌构成了人伦的根基,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所在。孔子在春秋晚期“周室衰微,诸侯战争不断”,出现礼乐崩坏、诸侯国混战等问题的情况下,创造性提出“孝悌合一”的思想。孝是家族系统中规范父子关系的纵向道德规范,处理的是家庭中的上下关系;悌是规范兄弟关系的横向伦理范畴,处理的是家庭中的左右关系。在这一纵一横的道德标准维系下,人们不会“犯上作乱”,用孝悌思想教化人民知礼守德,达到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

  伯牙、叔齐是最广为流传的兄友弟恭的典范。商朝末年,孤竹国的国君偏爱第三个儿子叔齐,希望将君主之位传于叔齐。但当他去世后,叔齐却不慕权势,依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希望尊长兄伯牙为新任君主。可伯牙也不肯继位国君,他认为应当顺从父亲遗愿,由三弟叔齐继位。由于彼此谦让,两兄弟先后避走他乡,宁愿流落异国也不愿与自己的亲兄弟争抢国君之位。在伯牙、叔齐的心中,“悌”不是令人桎梏的礼教,不是虚以示人的伪装,而是一份源于惜惜之情的相互爱护。

  中国人颂扬兄弟和睦共处,而将兄弟反目成仇视为人格上的大污点。比如郑庄公对其弟“郑伯克段于鄢”的狡诈阴险,曹丕对曹植“相煎何太急”的嫉恨迫害,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继承王位,发动玄武门政变,杀死自己的亲哥哥,虽然他们在历史上功绩显赫,但仍然被定在了违背伦理道德的耻辱柱上。

  儒家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看作是个人修为的一个渐次递进的过程。其中的齐家就是要处理好父子、兄弟、夫妇等关系,这里面包含了悌德内涵,可以说,守悌是齐家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修齐治平”者,“修身”先行,随后是“齐家、治国、平天下”,这跟今天讲的“三严三实”中将“严以修身”摆在首位是同样的道理。“严以修身”重在个人修为,修为不足,“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空谈。由此看来,悌不仅是家庭、社会中提倡的规矩法则,更是一个人个人修为的重要表现,悌与个人修为本身就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无论是做人、做事,守悌都是良好个人修为的前提和根本之一,良好的个人修为是守悌的外在表现。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悌,德之序也。”从做人的角度来讲,守悌也是立德,立德又是一个人修为的根本。古圣先贤强调:“德者本也,财者末也;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说的就是人生立德的重要。孔子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作乱者鲜矣。” 就是说,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人,很少会忤逆不道。就此,一个人拥有悌的品质,已被看作是为人为事的道德保障。孔子还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一个人在家做到孝悌正是他在社会上能与他人处理好关系的基础和前提。孟子继承了这一说法,他说:“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在现代社会中,悌的思想应推广为社会交往之间的尊重友爱。“君子敬而不矢,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一个人只有具有“敬而不矢”“恭而有礼”这样的修为,才能被他人所敬重。

  孔子还把悌与为政相提并论,主张孝悌之德,为政之本。有人问孔子:“你为什么不从事政治呢?”孔子引用《尚书》中的话,“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这三句话讲的是周成王表扬周公子君陈德行《君陈篇》的内容,说的是君陈之所以具有担当国家官职的资格,能参与政事,是因为他有孝悌之德。孔子认为,把这孝悌的道理施于政事,也就是从事政治了。

  《孝经》中说“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继而“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个人连自己的兄弟姐妹都不敬爱,怎么可能期望他对群众、对四海之内的兄弟有仁爱之心呢?作为党员干部,真正做到悌德,不仅要遵从家庭、社会中与人相处的规矩,还须不断提升道德境界,规范自身言行,以良好的个人修为引领社会风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