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要闻
中共中央决定给予令计划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
将令计划涉嫌犯罪问题及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专题 半年亮点工作集萃
特别关注 牵牢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
巡视
纪律建设·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
时评
锐评
论坛
纪律审查
释疑答问
事业单位中“双肩挑”人员被给予撤职处分,其工资待遇如何处理?
文化传承
历史回放
清风文萃
社论
要闻
中共中央决定给予令计划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
将令计划涉嫌犯罪问题及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专题 半年亮点工作集萃
特别关注 牵牢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
巡视
纪律建设·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
时评
锐评
论坛
纪律审查
释疑答问
事业单位中“双肩挑”人员被给予撤职处分,其工资待遇如何处理?
文化传承
历史回放
清风文萃
曾几何时,潜规则一度流行,有的人以深谙其道为荣。破除潜规则,最根本的是健全完善制度机制,以正祛邪,让潜规则失去土壤、失去通道、失去市场。由于人们对潜规则的认识程度不同,提出解决的办法各异,我们特约请了部分网友、基层干部和专家学者对此进行探讨。
潜规则的实质是对明规则的异化
所谓潜规则,是指没有明文规定,但被社会上一些人所遵循的隐性规则。它不成文、不公开,甚至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却实际支配着人们的某些行为。侵入党员干部队伍里的潜规则,与党章党规党纪相违背,与我们党的优良思想作风相对立。潜规则侵蚀党的肌体、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疏远干群关系、滋生腐败问题,使纪律和规矩大打折扣,不正之风得以蔓延,社会道德基础和党的价值观念受到玷污和破坏。
网友“听风者”:我是中小企业主,也算是人们口中的“小老板”,平时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多,对审批收“红包”、进药得回扣、放贷得分成、年节要送礼等这些潜规则深有体会,不敢违背。有的公务人员不给好处就不给办事,万一得罪了他们,就会变着法儿来“为难”企业。潜规则已渗入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差不多成为不治之症了。
江苏省建湖县纪委吴伟华:“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已经成为一些地方或部门通行的潜规则。眼看着别人都跑都送,一个个都升迁了,唯有自己还待在原来的职位上,这心里是啥滋味啊。正是因为制度不落实,执行不到位,在有些地方和部门,制度明明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却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取而代之的必然是潜规则。在这种社会生态下,人们遇到问题不是通过正规途径解决,而首先想到的是找熟人、找门子,从而为潜规则的流行推波助澜。
湖北省利川市纪委涂中德:我认为,腐败行为与潜规则之间存在着互生互动的关系,潜规则既是腐败的滋生物,又是腐败的重要诱因。一方面,腐败多发加速了潜规则的蔓延,使潜规则成为人们要去适应的生存法则;另一方面,潜规则助长了腐败行为,导致腐败问题愈演愈烈,也让人们对贪腐现象见怪不怪,熟视无睹,形成了有利于贪腐滋生蔓延的社会环境。
中央党校方涛:我认为潜规则的根源在于不良的社会文化,它对党员干部的价值理念和社会道德带来很大冲击。潜规则一旦形成气候,对社会的价值取向必然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消极影响。潜规则满足的是某些人的私利,往往比明规则更有吸引力和存续力。潜规则与我们党大力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相径庭,扭曲了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损害了干群关系。潜规则的盛行导致社会道德滑坡,使社会的价值观、是非观、荣辱观模糊甚至颠倒,现代社会应有的法治、公平、正义等基本理念难以彰显,社会的道德基础因此变得脆弱。
上海市委党校周敬青:从总体上看,潜规则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隐蔽性。潜规则暗箱操作,如网似雾,无孔不入,已经成为一部分党员干部为人处世之道,它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每时每刻都在消解党和国家明规则的功效。二是实用性。潜规则虽然无形却能让明规则变形走样,让真正按明规则行事的人,找不到办事的路径。三是功利性。潜规则是攫取个人非法利益而牺牲公共利益的规则,这一功能特征使腐败行为更加隐蔽,查处难度加大。四是排他性。潜规则在政治生活中的肆虐,必然演变成结党营私的“圈子”,“圈子”成员之间心照不宣地互相利用,排斥打击异己,共腐共荣。
破除潜规则的治本之策是强化明规则
“不以规矩,难成方圆”。规矩是天下纲纪,振之则举,弛之则废。近期,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修订稿)》《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试行)》,这是党中央从严治党、依规管党的重要体现。加强法规制度建设,通过对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加强监督,建立激励、奖惩、问责等一整套制度安排,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和严格管理监督的制度环境,成为破除潜规则的治本之策。强化明规则,加强制度建设,一方面要求必须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使潜规则失去通道和市场;另一方面要求必须扎细扎密扎牢制度的笼子,通过法规制度的力量,铲除潜规则滋生蔓延的土壤。
网友“听风者”:我认为潜规则的出现与明规则的缺失特别是执行不力密切相关。明规则不去占领的空白之处或灰色地带,潜规则便会占领。明规则不健全、不合理、有漏洞,也容易产生潜规则。只有原则规定没有实施细则,界限不清,就会留下制度漏洞。制度条文尺度宽泛,执行者有较大自由裁量权,就会给权力寻租带来便利。而领导干部知法犯法,更会形成“羊群效应”,导致社会遵纪守法意识淡化,带坏社会风气,滋生潜规则。
江苏省盐城城南新区纪工委王国柱:强化制度是破除潜规则的治本之策。好的制度可以让人们少做或不做坏事,坏的制度会使好人做坏事。破除潜规则,就要以公开透明、明确具体的制度作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准绳,让规矩意识、依规依纪依法办事成为常态。严明的纪律和规矩是潜规则的克星,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前沿,抓早抓小,动辄则咎。特别是要从严治党、从严执纪,规范党员干部的从政行为,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引领社风民风,涵养良好政治生态。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纪委杨金坤:在现实的政治生态中,确实有极少数人深谙潜规则那一套,信奉“搞定就是稳定,摆平就是水平”,提拔升迁靠跑靠送,能力水平一般,但投机钻营的能力却很不一般。破除此类潜规则,关键是构建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近期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就是这方面的制度创新,关键是要落实好,把有能力、敢担当,公道正派、踏实肯干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让潜规则不再有市场。
湖北省利川市纪委涂中德:我认为破除潜规则关键在真抓严管,让明规则真正硬起来、严起来,使其成为不可逾越的禁区、不可碰触的“高压线”。通过强化法治意识,在全社会开展法规制度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依规依纪依法办事意识,形成尊崇制度、遵守制度、捍卫制度的良好氛围,使潜规则失灵失效。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制度没有特权、执行制度没有例外,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确保各项法规制度落地生根,不给潜规则留下生存空间。
上海市委党校周敬青:我认为解决潜规则所导致的信任危机、权力寻租问题,既需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要大力推进制度建设,用纪律和规矩约束人们的行为,靠硬制度破除潜规则。明规则与潜规则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只有把明规则立起来、严起来,彰显规章制度的权威,那些隐藏的、心照不宣的潜规则才会消失。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破除潜规则的影响,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把法规制度的笼子扎密扎牢,不留暗门、不开“天窗”,不为潜规则留下可钻的空子。同时,制度还要务实管用,确保可执行、可监督、可检查、可问责,唯有如此,制度的治本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中央党校方涛: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构建公开有效的监督问责机制。越是容易出现潜规则的地方,越应该增强公开性和透明度,特别是在有关干部选拔任用、财务支出、公共事务管理、审批、决策等方面,更有必要公开透明。问责与监督密不可分,必须细化问责事项,让动机不纯,组织生活不严肃,执行政策钻空子,干部任用走捷径的人受到追究。同时,简政放权,进一步划清权力边界,分清权力责任,让权力在阳光下健康运行。(张由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