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5年第14期

社论

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找准职责定位

要闻

习近平在吉林调研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10月召开十八届五中全会

王岐山在陕西调研  

中共中央决定给予令计划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
将令计划涉嫌犯罪问题及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专题 半年亮点工作集萃

正风反腐在路上

西:把纪律和规矩挺到反腐最前沿

江苏:以纪律为尺严管实治

湖南:向“市县巡视全覆盖”目标坚定迈进

贵州:专项巡视“快、准、狠”

山东:纠正“四风”一寸不让

湖北:打出“组合拳”坚决防反弹

河北:上下联动严惩“蝇贪”

广东:“抓大不放小”成为新特征

河南:把追逃追赃当战役来打

辽宁:追逃追赃全面协调展开

浙江:鼓起监督执纪问责的精气神

云南:提高忠诚履职的意识和本领

13个省区市依据中央精神出台《提名考察办法》

特别关注 牵牢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

压力上肩 责任生根

抓重点解难点把主体责任落到实处

以高度政治自觉切实履行主体责任

四川:拧紧问责发条 压实责任担子

福建:对履责不力者“拍板子”“摘帽子”

不扛责,就要被追责

推动责任落实靠的是实干加创新

巡视

“带题不定题,巡中来选题”

纪律建设·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

把“抓早抓小、动辄则咎”做实

双流:发福利也要守规矩

海盐:考核“指挥棒”助力抓早抓小

广安:普规普纪让党员干部懂规矩明底线

建湖:建立约谈制度防微杜渐

时评

爱嘚瑟的干部要当心

仕途看涨,更别张狂

不能让有为者替不为者买单

盯紧惠民资金的“最后一公里”

锐评

一组

论坛

用硬制度破除潜规则

官商关系,简单还是复杂

跟马克思学“做人要实”

纪律审查

纪律审查要唤醒党章党规意识

短评:用纪律唤回“初心”

释疑答问

事业单位中“双肩挑”人员被给予撤职处分,其工资待遇如何处理?

文化传承

古语今悟:“治四病”小议

悌与个人修为

说“圣”

历史回放

拼将十万头颅血 须把乾坤力挽回

抗战老兵口述:一段秘密打入日军内部的传奇经历

国画大师李苦禅的地下抗日往事

“死”字旗

二大党章:严明纪律的开始

邓中夏:用生命维护党章尊严

清风文萃

“好官”贾政的“无为”悲剧

用硬制度破除潜规则
首页
1

  曾几何时,潜规则一度流行,有的人以深谙其道为荣。破除潜规则,最根本的是健全完善制度机制,以正祛邪,让潜规则失去土壤、失去通道、失去市场。由于人们对潜规则的认识程度不同,提出解决的办法各异,我们特约请了部分网友、基层干部和专家学者对此进行探讨。

  潜规则的实质是对明规则的异化

  所谓潜规则,是指没有明文规定,但被社会上一些人所遵循的隐性规则。它不成文、不公开,甚至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却实际支配着人们的某些行为。侵入党员干部队伍里的潜规则,与党章党规党纪相违背,与我们党的优良思想作风相对立。潜规则侵蚀党的肌体、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疏远干群关系、滋生腐败问题,使纪律和规矩大打折扣,不正之风得以蔓延,社会道德基础和党的价值观念受到玷污和破坏。

  网友“听风者”:我是中小企业主,也算是人们口中的“小老板”,平时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多,对审批收“红包”、进药得回扣、放贷得分成、年节要送礼等这些潜规则深有体会,不敢违背。有的公务人员不给好处就不给办事,万一得罪了他们,就会变着法儿来“为难”企业。潜规则已渗入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差不多成为不治之症了。

  江苏省建湖县纪委吴伟华:“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已经成为一些地方或部门通行的潜规则。眼看着别人都跑都送,一个个都升迁了,唯有自己还待在原来的职位上,这心里是啥滋味啊。正是因为制度不落实,执行不到位,在有些地方和部门,制度明明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却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取而代之的必然是潜规则。在这种社会生态下,人们遇到问题不是通过正规途径解决,而首先想到的是找熟人、找门子,从而为潜规则的流行推波助澜。

  湖北省利川市纪委涂中德:我认为,腐败行为与潜规则之间存在着互生互动的关系,潜规则既是腐败的滋生物,又是腐败的重要诱因。一方面,腐败多发加速了潜规则的蔓延,使潜规则成为人们要去适应的生存法则;另一方面,潜规则助长了腐败行为,导致腐败问题愈演愈烈,也让人们对贪腐现象见怪不怪,熟视无睹,形成了有利于贪腐滋生蔓延的社会环境。

  中央党校方涛:我认为潜规则的根源在于不良的社会文化,它对党员干部的价值理念和社会道德带来很大冲击。潜规则一旦形成气候,对社会的价值取向必然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消极影响。潜规则满足的是某些人的私利,往往比明规则更有吸引力和存续力。潜规则与我们党大力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相径庭,扭曲了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损害了干群关系。潜规则的盛行导致社会道德滑坡,使社会的价值观、是非观、荣辱观模糊甚至颠倒,现代社会应有的法治、公平、正义等基本理念难以彰显,社会的道德基础因此变得脆弱。

  上海市委党校周敬青:从总体上看,潜规则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隐蔽性。潜规则暗箱操作,如网似雾,无孔不入,已经成为一部分党员干部为人处世之道,它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每时每刻都在消解党和国家明规则的功效。二是实用性。潜规则虽然无形却能让明规则变形走样,让真正按明规则行事的人,找不到办事的路径。三是功利性。潜规则是攫取个人非法利益而牺牲公共利益的规则,这一功能特征使腐败行为更加隐蔽,查处难度加大。四是排他性。潜规则在政治生活中的肆虐,必然演变成结党营私的“圈子”,“圈子”成员之间心照不宣地互相利用,排斥打击异己,共腐共荣。

 

  破除潜规则的治本之策是强化明规则

  “不以规矩,难成方圆”。规矩是天下纲纪,振之则举,弛之则废。近期,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修订稿)》《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试行)》,这是党中央从严治党、依规管党的重要体现。加强法规制度建设,通过对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加强监督,建立激励、奖惩、问责等一整套制度安排,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和严格管理监督的制度环境,成为破除潜规则的治本之策。强化明规则,加强制度建设,一方面要求必须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使潜规则失去通道和市场;另一方面要求必须扎细扎密扎牢制度的笼子,通过法规制度的力量,铲除潜规则滋生蔓延的土壤。

  网友“听风者”:我认为潜规则的出现与明规则的缺失特别是执行不力密切相关。明规则不去占领的空白之处或灰色地带,潜规则便会占领。明规则不健全、不合理、有漏洞,也容易产生潜规则。只有原则规定没有实施细则,界限不清,就会留下制度漏洞。制度条文尺度宽泛,执行者有较大自由裁量权,就会给权力寻租带来便利。而领导干部知法犯法,更会形成“羊群效应”,导致社会遵纪守法意识淡化,带坏社会风气,滋生潜规则。

  江苏省盐城城南新区纪工委王国柱:强化制度是破除潜规则的治本之策。好的制度可以让人们少做或不做坏事,坏的制度会使好人做坏事。破除潜规则,就要以公开透明、明确具体的制度作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准绳,让规矩意识、依规依纪依法办事成为常态。严明的纪律和规矩是潜规则的克星,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前沿,抓早抓小,动辄则咎。特别是要从严治党、从严执纪,规范党员干部的从政行为,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引领社风民风,涵养良好政治生态。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纪委杨金坤:在现实的政治生态中,确实有极少数人深谙潜规则那一套,信奉“搞定就是稳定,摆平就是水平”,提拔升迁靠跑靠送,能力水平一般,但投机钻营的能力却很不一般。破除此类潜规则,关键是构建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近期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就是这方面的制度创新,关键是要落实好,把有能力、敢担当,公道正派、踏实肯干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让潜规则不再有市场。

  湖北省利川市纪委涂中德:我认为破除潜规则关键在真抓严管,让明规则真正硬起来、严起来,使其成为不可逾越的禁区、不可碰触的“高压线”。通过强化法治意识,在全社会开展法规制度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依规依纪依法办事意识,形成尊崇制度、遵守制度、捍卫制度的良好氛围,使潜规则失灵失效。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制度没有特权、执行制度没有例外,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确保各项法规制度落地生根,不给潜规则留下生存空间。

  上海市委党校周敬青:我认为解决潜规则所导致的信任危机、权力寻租问题,既需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要大力推进制度建设,用纪律和规矩约束人们的行为,靠硬制度破除潜规则。明规则与潜规则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只有把明规则立起来、严起来,彰显规章制度的权威,那些隐藏的、心照不宣的潜规则才会消失。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破除潜规则的影响,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把法规制度的笼子扎密扎牢,不留暗门、不开“天窗”,不为潜规则留下可钻的空子。同时,制度还要务实管用,确保可执行、可监督、可检查、可问责,唯有如此,制度的治本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中央党校方涛: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构建公开有效的监督问责机制。越是容易出现潜规则的地方,越应该增强公开性和透明度,特别是在有关干部选拔任用、财务支出、公共事务管理、审批、决策等方面,更有必要公开透明。问责与监督密不可分,必须细化问责事项,让动机不纯,组织生活不严肃,执行政策钻空子,干部任用走捷径的人受到追究。同时,简政放权,进一步划清权力边界,分清权力责任,让权力在阳光下健康运行。(张由涛整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