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5年第13期

社论

让反腐法规制度的力量充分释放

 

要闻

习近平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

习近平强调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 让法规制度的力量充分释放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修订稿)》

王岐山强调巡视顺党心合民意 要为全面从严治党做出新贡献

 

要文

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扎实做好分类专项巡视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紧扣纪律建设深化巡视工作

 

特别关注

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掠影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强化执行刚性 让法规制度落地生根

充分发挥法规制度的激励约束作用

执纪实践中的几点困惑和建议

 

专题  加大纪律审查力度 遏制腐败蔓延势头

从“查办案件”到“纪律审查”意味着什么

怎样加大纪律审查力度

为什么创新方式才能更好发挥作用

如何让纪律和规矩发力生威

绷紧讲政治这根弦都有什么要求

突出重点 快查快办

抓早抓小 有病就治

看山西如何改革问题线索管理处置方式

审理工作怎样体现“纪在法前”

部分县(市、区)纪委书记谈基层纪律审查工作

 

专题  追逃追赃半年回顾

2015年过半,追逃追赃亮点几多?

百人红色通缉令案例回放

被追回外逃人员的痛苦回忆

海外部分外逃人员现状

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中国追逃追赃

 

深度解读

高压态势为何必须持续保持

 

时评

“能上能下”迈出全面从严治党新步伐

无纪律则无自由

让党员意识取代特权意识

警惕制度暗门沦为腐败沃土

 

锐评

一组

 

巡视

2015年中央第二轮专项巡视前瞻

 

风纪

从1至5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月报看正风肃纪工作

 

风范

记河北省廊坊市纪委第一纪检监察室主任李长海

记贵州省六盘水市纪委常委周晓波

追记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纪委纪检监察室主任陈新宁

评论:平凡之中见担当

 

文化传承

七律·杜甫草堂

孝与从政道德

“法”:公平、正义、除恶

 

名家访谈

田华:一辈子都做“党的女儿”

孝与从政道德
首页
1

  孝作为中华传统文明最本质、最核心的观念之一,在中国传统美德的形成、完善和发展中起着本源的作用。“孝”是一个会意字,上为老,下为子,是儿子扶持老人的形象,意思是子女要赡养父母。赡养父母是孝的基础,但却并不是孝的全部。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也就是说,人可以养父母,人也可以养犬马,如果没有对于父母的“敬”,那么,“养父母”与“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所以,孝的真正含义,就是指以孝敬父母的情感和责任立身处世。

  相传舜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但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后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认为他孝敬又有处理政事的才干,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从而舜登上天子之位。

  东汉时齐国临淄人江革,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舜和江革为人们树立了孝的榜样。

  古人有言曰:“百善孝为先”,孔子的学生有若也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的基本含义是爱人,是对于他人的关爱。而爱人,首先应从爱父母做起,一个连父母都不爱、一个对父母都不够爱的人,怎么可能期望他爱他人?所以爱是行仁的根本。历史上也有不少学者指出,这里的“仁”实际上是“人”的通假,其意以为:孝悌是人的根本。这种解释也不错,甚至更有意义。因为人之所以为人,在于懂得并遵行对于父母真诚的爱。儒家还把不孝敬父母的行为看作是大逆不道,并告诫人们,对那些“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一定要提高警惕。

  孝属于家庭伦理与道德,也就是私德,而从政道德属于政治伦理与道德,也就是公德,表面上看两者属于不同的领域,但实际上孝与从政道德是密切相关的。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意思是说,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是一个人塑造道德人格的起点,也是德育教化产生的根源。

  中华文化中孝与从政道德的关系历来密切。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将“不慈孝于父母,不长悌于乡里,骄躁淫暴,不用上令者”纳入官员从政要求的巡察之列。汉代开始以孝治天下,“举孝廉”选拔官员,更是延续到清代。《晏子春秋》讲:“廉者,政之本也”,廉是从政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规定没有孝廉品德者不能为官,实际上强调的也是孝与从政道德的关系。

  孝与从政道德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孝本身包含着从政道德的内涵。《孝经》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所谓“立身”,即是要以孝作为立身之道,作为立身之本。所谓“事君”,在古代,意思是为君主做事,在当代社会,应是服务于国家社会。孝以养德,按孝的本质要求,必须以善事父母为起点,继而让家庭人伦间的亲密关系延伸到社会,将对亲人的爱扩展为普遍社会性的“仁者爱人”。《吕氏春秋》引用曾子之言曰:“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尽心尽力地孝敬父母,这是孝;恪尽职守、全心全意地服务于国家社会,这也是孝。如果只做到前者,而不能做到后者,那不是真正的孝。

  另一方面,孝必然指向从政道德。孝,特别突出和强调人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在家孝敬父母,这是儿女的家庭责任;服务于党和国家,勇于担当、恪尽职守,这是党员干部的社会责任。不遵守从政道德,徇私枉法、贪赃舞弊,必然会受到纪律和法律的惩处,必然会身败名裂,从而给父母、给整个家族带来耻辱。《礼记·祭义》曰:“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给父母与家族带来耻辱,这当然是大不孝。为使这种大不孝免临其身,党员干部就必须遵守从政道德,做到秉公执法、严于律己、清正廉洁。

  孝为从政之本,孝与从政道德本来就是连成一体、不可分割的。常言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家庭教育是最初始、最基础的教育,家庭教育是一个人修身养德的根本,修身而后齐家,齐家而后治国。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作为党员干部,只有做到孝从心出,才能将对亲人的爱推广至对周边所有人的尊重与仁爱,才能真正恪守从政道德,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罗安宪)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