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中央精神
专题
时评
理论
经验
警示
天下
新风
文苑
社论
中央精神
专题
时评
理论
经验
警示
天下
新风
文苑
楼下种了一棵桃树,三株梅花。种树人都知道,桃木容易生虫。梅雨季节,我发现树的主干有蛀虫打洞的迹象,由于忙,没顾上理它。过了夏天,树干四周大多被镂空,原本蓬勃生长的桃树开始凋落、枯萎。
没想到的是,有一天,突然发现紧邻桃树的那株梅花也有了蛀虫。这株梅古朴苍劲,有枯木逢春的意趣。然而,生命力很强的梅花,却也生虫了。于是,我拿来剪刀和锤子,深挖不止,直到在靠近根部的地方,才把蛀虫挖了出来。
事后,朋友告诉我,幸亏把这个蛀虫挖了。原来,蛀虫就来自桃树,桃树吃空没多少油水了,就转蛀新树。而且蛀虫有很强的“自我保护能力”,在向新的地方“掘进”时,用排出的“渣木”将洞穴的后路堵住。在树干表面喷药,它就像躲在“地道”里一样安然无恙,“你打你的,我干我的”。
一只虫会致死一棵树,一棵树会殃及一片林,一片林则可能给整个绿色生态带来毁灭性的破坏。而一棵病树及时治了,一棵烂树及时拔了,一片树、一座森林就可以保存下来。这也是生态健康发展的规律。
治树这样,治党也是同样的原理。我们党的肌体就像一片绿色的森林,生机盎然,但在这片森林中,亦有“病树”,甚或“烂树”,有的甚至一挖一大片、一提一大串。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病树烂树”之间的相互交叉传染。
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些地方发生腐败和作风方面的问题,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不是一个单位,而是一个地方;不是偶尔,而是连续性出现,这说明不仅仅是一棵树病了,而是很多树烂了。在这样的生态下,部分党员就会耳濡目染,感到独木难支。
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同时,必须下大力净化、优化政治生态。政治清明,风清气正,就会形成“心境高雅、正气充盈、百毒不侵、万众归心”的正气环境。可以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
落实“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从而催生出了新的政治生态。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正失去市场,求真务实、联系群众、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正在回归。下班回家吃饭、开会不发礼品、过节不搞福利、旅游自己埋单,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倒是违规了反而感到不应该。某地一商务局副局长,在中秋节前接受下属单位的宴请,饭后拎了一盒月饼,拿了2000元购物券。被举报后,相关部门严肃查处,给予其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和免职处理,在系统内引起震动,从而产生了医治一棵树,影响一大片的效应。
如果把当前反“四风”比作“治病树、拔烂树”的治理行动,可以说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效。但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也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一下子解决所有的问题。治一棵树容易,治所有的树难;打造一个小环境容易,形成完整的生态链难;抓一阵子容易,抓常、抓细、抓长难。故而,要由表面治理向重点领域推进,绝不放过一片林地,绝不留下一块死角。同时,要在精细化上发力,擦亮眼睛、明察秋毫,“观一叶,而知全树;治一树,而护全林”,只要发现问题就要一抓到底,早医早治、彻查彻治,以具体问题的突破,带动作风的整体转变。
十年树木,百年立党。“修修枝、治治病,拔烂树、去杂枝”,有助于形成绿色政治生态,党的建设必将欣欣向荣。(完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