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5年第1期

社论

新年献词

 

中央精神

习近平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王岐山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要求

 

专题

中国反腐2014

深化改革——为反腐败提供制度保障

严明纪律——确保党规党纪成为刚性约束

正风肃纪——让作风建设落地生根

强化巡视——形成持续有力震慑

重拳惩治——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

追逃追赃——誓令外逃贪官梦断天涯

严抓严管——看护“树木”长成“林”

正人先正己——用铁的纪律打造过硬队伍

2014年反腐“关键词”

 

时评

领导干部的幸福感源自何处

既要“领”也要“导”

缺什么不能缺精神

精心安排的亲民秀为何演砸

只畏其果不如先畏其因

莫把正常当异常

 

理论

感悟与启示

立破并举促改革与反腐双轮驱动

始终把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放在首位

多重加力强化党的意识

明确落实主体责任要求

作风建设要“严”“细”“长”

形成持续高压反腐新常态

坚持常规巡视与专项巡视相结合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德治内涵

必须突出打铁自身硬特点

 

经验

河北:扎实推进办案体制机制改革

工信部:巡视形成新震慑

四川:着力打造反腐铁军

审计署:“两个责任”共担并进

咸宁:深耕细作开展作风建设

日照:廉政谈话润物无声

 

警示

2014年典型案件警示录

反腐新词

 

天下

中国反腐败赢得国际社会积极评价

 

新风

病树治,万木兴

领导者的气场

田园婚礼也时尚

给群众一张“好看”的脸

“沉甸甸”的谢意

一盒巧克力

 

文苑

匆匆华年新常态

别太追求面子

时间随想

身边的变化

精心安排的亲民秀为何演砸
首页
1

  不久前,有网友“意外”捕捉到扬州仪征市委书记骑摩托车下乡的场景,并在微博上称赞这种做法是“当地街头干群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一道亮丽风景”。但很快就有人发现,包括书记在内的四位领导干部骑摩托车时均未戴头盔。一时间,“违章作秀”成为这位市委书记此行的标签。这样的事并不少:南京市长在春节后上班首日风雨中挤公交、抚顺市委书记与环卫工人一起扫大街、记者地铁巧遇郑州市委书记、四川叙永县委书记带头上街大扫除……类似的新闻经过网络发酵,几乎无一例外都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而在所有议论声中,讥讽和批评也几乎无一例外占据绝对优势。

  众所周知,书记市长根本不会每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更不会天天扫大街,他们这样做更多是为了展现一种亲民姿态,为了不让群众觉得自己太像“官”,其初衷或许在于塑造自己的亲民形象。但为什么多数时候,领导干部费尽心思策划的亲民秀都以演砸收场呢?某些领导干部的亲民举动和姿态为什么得不到群众的欢迎和接受呢?

  根本原因是,在群众心目中,这些亲民秀本身太假。

  从表现方式看,叙永事件中那位蹲地拍照的记者,恰如其分地揭示了一切——官给民的视角是一个仰视的视角,无论他怎么亲民,还是显得高高在上。而且,作秀就是作秀,但官方媒体还非要反复强调说这就是事实,真的是偶遇。加上各路媒体的一味谄媚,歌功颂德,引起了公众反感。要知道,这样的方式在以往或许行得通,但在网络时代不行。因为网络时代最大的魅力在于,任何事实和价值都不再是直线的单向的,都要经过一番复杂的质疑、阐释过程。领导干部想搞亲民秀,却没弄明白这一点。

  偶尔的亲民姿态无助于弥补群众与领导干部之间的距离。平常,群众只有通过电视、报纸等官方媒体才能看到领导干部,他们总是在开会、讲话、接待、陪同,一本正经。经常能看到,其实离得很远。忽然有一天,他们真的出现在群众面前,而且显得十分亲切,就像一个几乎没有任何联系的熟人忽然来献殷勤,群众不得不有所防备和警惕。这时候,如果有人说,一个出租车司机认出了市委书记,并热情地叫她“芬姐”,你信吗?

  上述几起事件发生后,有人在微博发起了一个民意调查,“你认识市委书记和市长吗?”接受调查的大多数人表示不认识,也有人说照片认识,真人不认识。这实际上反映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群众缺乏对当地领导干部的认同感。领导干部在想什么,干什么,关心什么,谋划什么,群众都不得而知。反之亦然,领导干部对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也未必知道得详细真实。这样的领导干部,就算秀得再逼真,群众都会看穿是在演戏——既然领导干部根本不在乎群众,群众怎么会认可这样的领导干部?

  精心安排的亲民秀之所以演砸,并不是因为秀功不够,而是由于其本质没有发自内心和群众打成一片。领导干部想不被戳脊梁骨,必须牢记一点:群众只要“亲民”不要“秀”。 (何海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