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5年第3期

刘铁男案样本分析

“穷怕了”背后是思想防线缺失

首页
1

  1.事件概述

  2014年9月24日,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案开庭审理。在最后的陈述时间,刘铁男当庭痛哭忏悔,一份《我怎么会堕落成这样》的忏悔书继案件本身之后占据了次日的各大媒体头条。

  2.媒体关注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监测数据发现,截至2015年1月19日,刘铁男泣泪忏悔一事共有相关报道及评论7557条,其中,仅新浪网跟帖参与人数就接近25000人,论坛帖文1129篇,博客文章750篇,微博平台相关讨论近2000条。媒体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刘铁男的忏悔所引发的有关“寒门巨贪论”的探讨、刘铁男的忏悔是真心还是假意、刘铁男案给党员干部带来的启示等方面。

  3.网民观点

  新浪网就“如何看待刘铁男庭上忏悔表现”进行了网络调查,截至2014年9月25日18时,有超过半数的网友认为刘铁男的忏悔是“虚情假意,博取同情,不值得信任”;45%的网友对其采取了宽容的态度,认为“人之将判,其言也诚,姑且相信”;另有不到5%的网友觉得“不好说”。

  4.舆情点评

  尽管舆论场中认为刘铁男痛哭忏悔是“虚情假意,不值得同情相信”的大有人在,但从万众瞩目的高级领导干部到尝到刑罚惩戒滋味的阶下囚,在命运发生剧变时,刘铁男能够对自己的过去进行反思,进而对社会其他成员有所警示,也不失为一件有益之事。

  在他的忏悔书中曾经写到,出身贫苦给他的思想投下了很深的阴影,他说,“我觉得穷就没人看得起,就会被人轻易伤害,就没有地位、没有尊严”。刘铁男对穷苦的恐惧,甚至传染给了他的儿子刘德成。刘德成对办案人员说,“从小我就觉得钱是万能的,有了钱就有了一切”。

  这套说辞虽明显站不住脚,但也恰恰说明其最大的问题是他在成长、工作和生活中未能树立并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端正党员干部的公私观、是非观、义利观,未能经得起权力、财富和美色的诱惑。因为其他出身贫苦的人在走上领导岗位后,不会都像刘铁男这般贪婪。刘铁男的忏悔进一步启示我们,开展思想教育,从而使广大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防线具有重要意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