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要闻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
专题
特稿
特别关注
深度解读
纪律建设
论坛
时评
锐评
执纪
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县(处)级以下领导干部违反廉洁自律规定如何处理
风纪
两个责任
环球
文苑
社论
要闻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
专题
特稿
特别关注
深度解读
纪律建设
论坛
时评
锐评
执纪
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县(处)级以下领导干部违反廉洁自律规定如何处理
风纪
两个责任
环球
文苑
贾雨村的官场人生
——读红楼谈廉腐
《红楼梦》里,贾雨村出场最早,贯穿始终,是个特殊人物。然而,跟贾赦的贪婪、贾政的迂腐不同,贾雨村的个性特征并不稳定,从落魄穷儒到忘恩小人,再到贪官污吏,贾雨村完成了一场惊天“蜕变”。
贾雨村曾经是个有志青年。虽然出自官宦门第,但家道中落,空有“官二代”之名,却只能寄居葫芦庙,替别人当写手,赚点稿费糊口,活脱脱一个“丝男”。不过,他还有一样看家本领,那就是家风浸染和个人好学带来的才华横溢和谈吐不俗。虽然身处逆境,但追求功名的理想信念不改;虽然穷困潦倒,但清高自尊的书生本性不移。他缺的,是扶上战马送一程的伯乐。
乡绅甄士隐是富人,在那个等级分明的时代,与贾雨村这样的寒士生活在不同的圈子里。然而,贾雨村霸气侧漏,赢得了甄士隐的尊重与赏识,使两人生活有了交集。一个爱才惜才,一个急需伯乐,两人一拍即合,结为至交。在甄士隐的资助下,贾雨村得以进京赶考,金榜题名,步入仕途,跻身成功人士行列,彻底改变了命运。
虽然功成名就,春风得意,贾雨村依然吃水不忘打井人。不光接济家道败落的甄夫人,还发誓找回甄家失踪的女儿,更打破身份芥蒂迎娶当年的“红尘知己”甄家丫鬟。这些都说明,初登官场的贾雨村仍是个知恩图报、重情重义的谦谦君子,他对甄士隐的感激还只是君子之交的水平。
命运似乎在捉弄他。没过一年,他被上司参劾,丢了乌纱。把他拉下马的,不是贪腐,而是“恃才侮上”,全然不懂官场潜规则。革职,让他没了铁饭碗,拖家带口,继续穷困,生活压力可想而知。革职,让他断了重振家业的捷径,报国无门,前途模糊,失落彷徨油然在心。就在反躬自省的当口,才华和谈吐再次帮了他。给林黛玉做家教,本是为了谋生,却意外地遇上了第二个伯乐——林如海。
林如海既是黛玉之父,更是巡盐御史,官场人脉丰富。借其相助,贾雨村重返仕途,当上了应天知府。在官场染缸的腐蚀下,贾雨村对林如海千恩万谢,高傲的书生气质荡然无存,只剩下对权贵的阿谀奉迎。
应天知府相当于正厅级,统管金陵城的行政司法事务。升堂第一天,人命官司就找上门来。听到死者家属喊冤,听说凶手逍遥法外,贾雨村的反应一日三变:先是勃然大怒,传令捉拿凶手,流露出为民做主、报答皇恩的真情和良知。接着,门子使眼色、递纸条,让他正义与怒火全消,瞬间转为犹豫与迟疑。
凶手薛蟠背后的贾家,是金陵城最有权势的家族;薛蟠强抢的香菱,正是甄士隐的女儿。无论贾家,还是甄家,都是自己不同人生阶段的恩人。袒护凶手,不救香菱,不仅徇私枉法,还对甄家食言,良心丧尽;法办凶手,就会得罪权贵,别说乌纱难保,就连性命也危险。贾雨村陷入了两难境地。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的“护官符”,在他眼前浮现、耳边萦绕;曾经的革职经历,让他不想重复昨天的故事。贾雨村权衡再三,还是觉得仕途比报恩重要,他屈服了。不仅放任凶手逃之夭夭,听任恩人之女堕入火坑,而且迫不及待地致信贾政和王子腾邀功请赏。此时,他再也没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儒生风骨,只留下趋炎附势的奴才嘴脸。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是贾雨村人格堕落的开始。封建官场的黑暗,造成并加速了他的灵魂蜕变,放大了人性中恶的一面。而他自身的贪腐动能,又让官场这口大染缸变得更黑。为了抢夺古扇,向贾赦邀宠献媚,他把石呆子逼得家破人亡;眼看贾家失势,他毫无报恩之心,而是狠狠踩上一脚。在官场的跌宕起伏中,贾雨村的官位步步高升,人性却悄然泯灭。
蜕变,给贾雨村带来的,只是一时的荣耀,而非长久的欢愉。最终,他还是扛枷戴锁,沦为阶下囚。这次的罪名真的是贪腐。
贾雨村是虚构人物,但贾雨村式的“蜕变”,却在清代官场一再上演。和之流,从“能吏”和宠臣迅速蜕变为“贪污之王”,纵然归咎于作风败坏、监督缺位,更说明做官没有捷径,投机形同透支。做好自己,拒腐防变,才能走好仕途人生。(唐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