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要闻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
专题
特稿
特别关注
深度解读
纪律建设
论坛
时评
锐评
执纪
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县(处)级以下领导干部违反廉洁自律规定如何处理
风纪
两个责任
环球
文苑
社论
要闻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
专题
特稿
特别关注
深度解读
纪律建设
论坛
时评
锐评
执纪
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县(处)级以下领导干部违反廉洁自律规定如何处理
风纪
两个责任
环球
文苑
斩断招生背后的“黑手”
——中央巡视后教育部规范高校自主招生工作
进入6月,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以打破“一考定终身”为初衷的自主招生工作,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违规违法问题,成为个别人谋取私利的工具,影响制度实施和教育公平。
在2013年中央第一轮巡视中,中央第十巡视组发现了中国人民大学自主招生工作存在的漏洞。为落实整改要求,教育部不仅严查违反招生纪律行为,而且从体制机制上查找原因,通过规范管理、深化改革,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让教育公平落地。
发现问题,高校自主招生存在权钱交易漏洞
时间回到两年前,2013年6月3日,中央第十巡视组进驻中国人民大学开展巡视。9月26日,巡视组组长陈际瓦代表巡视组反馈时指出,人大在自主招生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随后,人大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被立案调查,揭出其利用自主招生等权力大肆收受贿赂的违纪违法问题。
一石激起千层浪。“揪出自主招生背后的‘黑手’”、“还自主招生公平”成为当时舆论的热点。
自主招生是我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自2003年启动试点至2012年,试点高校通过自主选拔累计录取10.7万考生。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自主招生工作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对此,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亚群认为,其中的违规违法行为突出表现在,“以极富弹性的人才评价标准定取舍;通过权钱交易,以‘特长生’的名义,大幅降分录取高考低分考生;在艺术、体育等特长生材料方面弄虚作假,骗取自主招生资格。”由巡视发现线索而被查处的蔡荣生,就是利用自主招生漏洞进行权钱交易的典型。
“由于缺乏刚性的制度约束和选拔标准,权力集中于少数人,使招生腐败频发。”张亚群认为,腐败意味着自主招生背离了选拔人才的初衷,也让教育公平大打折扣。
正视问题,严查违反招生纪律行为
其实,中国人民大学在自主招生中存在的不规范和权钱交易漏洞,其他高校也不同程度存在。巡视发现的自主招生腐败为各高校敲响了警钟。
针对中国人民大学自主招生的问题,教育部立即作出决定,暂停该校2014年普通类自主招生工作一年。媒体评论认为,对在自主招生中存在问题的高校,给予其类似“红黄牌”的警告,甚至暂停其自主招生资格,有利于督促各高校进一步规范管理,防止权力滥用。
正视问题、明确责任,才能推动整改。中央巡视组向中国人民大学反馈后,教育部党组专门听取了学校党委主要负责同志的汇报,提出整改要求。部党组制定整改落实工作方案,由部领导牵头负责,相关司局抓具体落实。部党组还向各直属高校印发中央巡视组巡视中国人民大学有关情况通报,就各校对照排查的问题建立台账。
以巡视整改为契机,教育部对高校自主招生情况进行摸底排查,进一步加强对自主招生工作的监督和管理。2013年10月,教育部组织开展自主招生专项检查,在试点高校自查的基础上,组成6个督查组,对18所试点高校进行重点抽查,实地检查制度建设、集体议事、工作程序、执行工作纪律、公开公示等方面情况。
“要严肃‘六不准’、‘十严禁’等招生工作纪律,自觉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严查严办各种暗箱操作、徇私舞弊、失职渎职等违规违纪招生行为。”2013年12月,教育部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管理工作的通知》,强调对违反招生纪律的行为零容忍。
解决问题,加大各环节公开及监管力度
巡视不仅为自主招生工作指出了病灶,还促使教育部举一反三,用改革的思维解决面临的深层次问题。2014年1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着力通过改革斩断自主招生背后的“黑手”。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建国表示,教育部对自主招生的申请报名、审核、高校考核、录取等各环节均作出规范性要求。如在考核环节,强调“考核过程须全程录像,专家名单和面试顺序由抽签随机确定”。在录取环节,要求“由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集体研究确定入选资格考生、专业及优惠分值”。清华大学本科招生办主任于世洁介绍,每名考生的申请资料都要经过相关学科3位以上专家的评审,有些学科组织了近10名专家评审,以保证公平公正。
往年自主招生,各高校的报名申请平台并不统一,申请流程方式五花八门,不仅加重考生负担,而且给违规操作留下了空间。今年,教育部在阳光高考平台建立了统一的自主招生信息管理系统,加强报名、审核、公示等环节监管。到目前,已有84所高校使用统一的招生信息管理平台报名,今后将通过实行阳光招生,努力减少漏洞。
同时,教育部明确提出自主招生“十一条禁令”,严格禁止突破自主招生计划录取、突破经公示的优惠分值录取等行为,建立申诉和举报机制,依法依规严厉查处违规的有关单位、个人及相关责任人,并建立试点高校动态管理和准入退出机制。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我们建立了覆盖自主招生报名、审核、录取各环节的信息公开制度,强化教育部、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试点高校和中学四级信息公开责任。”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有关负责同志表示。针对因招生信息不透明导致的暗箱操作、信息公开不全面出现的监督难等情况,教育部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要求测试成绩、合格标准、录取优惠分值等敏感信息必须全部公开。
教育部规范自主招生工作的一系列举措,得到了广大考生和家长的认可。一些家长表示,这些举措有利于压缩腐败空间,防止投机取巧者占用宝贵的教育资源,让“无权无势无背景”的考生感受到机会的公平。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必须让他们感受到公平。”中国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表示,在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过程中,通过对巡视发现突出问题的对症下药、综合施治,既推动了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也让群众实实在在体会到了教育公平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