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5年第3期

思想教育加强了但思想防线还没有筑牢——

“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首页
1

  随着越来越多的腐败分子落马,大量的忏悔录也登上了媒体端。江苏省南京市原市长季建业的忏悔录成为一些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的警示教育材料。而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在庭审时痛哭流涕的忏悔,更引发了媒体及网民的广泛热议(见附后样本分析)。

 

 

 

 

  通过整理媒体报道中引用的腐败分子忏悔录发现,谈及落马原因时,与理想信念滑坡和法纪意识淡薄等内容相关的关键词,出现比率超过95%。“信仰”、“纪律”、“底线”、“廉洁”、“信念”、“思想滑坡”等词汇是高频词,“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在金钱(美色)的诱惑面前失去了抵抗力”,“脱离了组织生活”,“法律意识淡薄”等语句最为常见。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原常委、统战部原部长王素毅在忏悔时称,“愧对了党和人民的培养,一切都源于放松了世界观的培养”;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在庭审时表示,“自己犯了这样的错,确实是因为放松了自己的学习和思想警惕”;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宋勇忏悔称,“我放弃了政治坚守,陷入了精神迷境”。

  面对相似的忏悔内容,不少网民认为,这些官员“忏悔”是假,开脱罪责是真;“痛心疾首”是虚,求得宽大处理才是实。但是,95%的腐败分子总结堕落轨迹,都提及思想道德滑坡,法纪意识淡薄,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人面临惩处时,才想起理想信念和道德法纪?这也从反面说明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法纪教育的重要性。事实证明,“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有媒体进一步指出,“不能腐”和“不敢腐”是外力,“不想腐”才是内因和基础。在诸多诱惑面前,要做到思想不滑坡、拒腐防变,需提高自律自控能力,自觉过好“信念关”、“权力关”。坚定理想信念,思想才不易跑偏。正确认识权力,才能用好权力这把“双刃剑”。

  在忏悔录中,说到导致思想道德滑坡的原因时,有相当一部分人提到,不是组织上的思想教育不够,而是自己没重视学习,或者学了,但入耳入眼没入心。公安部原副部长李纪周忏悔录中说,“整天忙于具体业务,很少抽时间认真读书学习”。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电信局原局长刘绍炎忏悔说:“自从走上领导岗位后,我总是忙于应酬,忙于跑关系,哪想到学习啊。即便是上级组织的各种学习,我也多是流于应付,从来就没有也不敢触及灵魂。”湖南省郴州市原副市长雷渊利说:“反腐倡廉方面的文件和规章制度,我基本上没认真学习过。普法知识考试也是抄答案。”

  无论是不重视学习,还是没入心,都说明我们的思想教育虽然加强了,但作用有限,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防线还没有筑牢。对此,有基层干部反映,许多地方的宣传教育存在方式不够灵活、内容不够鲜活、过程不够系统的问题,“往往流于形式”。譬如,1999年上半年,阜阳正在进行“三讲”教育,可作为这项教育活动的最高领导者,时任市委书记王怀忠就在这期间,4次受贿110万元。

  宣传教育如何打动人心、收到实效,夯实党员干部“不想腐”的思想基础,引发热议。

  中央纪委研究室研究员邵景均认为,面对现阶段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严峻形势,如果对腐败分子不进行严厉的查处,就难以形成反腐败的威慑力,再多的廉政说教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只有惩处有力,对腐败案件查深、查细,让腐败者“政治上身败名裂,经济上倾家荡产”,才能震撼干部的心灵,收到预防腐败的良好效果。

  北京市委党校教授、党史党建部主任姚桓认为,廉政教育要防止单纯说教,应充分利用反面教材作用,加大警示教育力度,使干部懂得,廉政要求是高压线,廉政意识不强,就是给自己埋下“定时炸弹”,无论做过多少工作,一旦廉政方面出现问题,是不存在“将功折过、以功免罪”的。

  中央纪委研究室处长苏静在接受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在线访谈时表示,今年要继续用好忏悔录这个反面教材,通过被立案审查的党员干部自悔自新,现身说法,警示他人。同时,对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早发现、早处置,及时约谈诫勉,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本刊记者 石艳红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