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要闻
要文
专题
深度解读
纪律建设
论坛
时评
锐评
巡视
执纪
风纪
环球
文苑
社论
要闻
要文
专题
深度解读
纪律建设
论坛
时评
锐评
巡视
执纪
风纪
环球
文苑
4月29日,环保部晒出巡视整改情况报告。其中,针对社会广泛关注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市场“红顶中介”问题,报告明确表示2016年底前,全国环保系统所属环评机构与环保部门完全脱钩,逾期未脱钩一律取消环评资质。
向“红顶中介”开刀,既是对中央巡视组反馈问题的回应,也是对中央要求的贯彻落实。中央多次强调,要消除行政审批“灰色地带”,整治“红顶中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清理规范中介服务”,国务院还专门出台了《关于清理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的通知》。
在环境保护领域,“环评”被视为第一道环保防线,负责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而那些“戴市场帽子、拿政府鞭子、坐行业轿子、收企业票子”的环评“红顶中介”,不仅截留了简政放权带来的改革红利,而且严重影响环评机构的客观中立,甚至让某些不达标的项目上马,给环境污染埋下严重隐患,也成了滋生腐败的温床。
对于环评机构与审批部门的关系,2003年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就已划出“红线”,明确规定“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不得与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审批部门存在任何利益关系”。
法规非常明确,但在环保系统,却几乎层层都有直属环评机构。顽疾久治不愈,反映出对法律、纪律、规矩的漠视,而党的观念淡漠、主体责任不落实,则是问题产生的总病根。
为解决好这一沉疴痼疾,中央第三巡视组向环保部反馈时,既一针见血指出“红顶中介”问题,也穷根究底地分析原因,要求环保部党组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高度,“严格落实‘两个责任’”,“进一步健全制度、细化责任、以上率下”。
巡视情况反馈会后,环保部立即召开党组会,明确将巡视整改作为核心工作来抓,作出明确部署。针对“红顶中介”问题,组织专门力量开展专题研究,要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问题在前、责任如山,2015年1月刚履新的环保部党组书记陈吉宁代表党组明确表态:整治“红顶中介”是政治任务,要限期完成,没有退路,“要下决心彻底脱钩,不能拖泥带水”。
在随后召开的全国两会上,陈吉宁就环评机构与政府脱钩作出郑重承诺:“环保部直属事业单位的8家环评机构,今年率先全部从环保部脱离”,“要彻底解决环评‘红顶中介’问题,决不允许‘卡着审批吃环保、戴着红顶赚黑钱’”。
言出必行,立行立改!3月底,距离中央巡视组反馈不到两个月,2家环保部部属单位所属环评机构已率先完成脱钩工作。
同时,在广泛听取意见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环保部制定了《全国环保系统环评机构脱钩工作方案》,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该《方案》为环评机构摘掉“红顶”列出了确切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省级和非西部地区的省级以下机构,在2016 年6 月30 日前脱钩,西部地区省级以下机构,于2016年12 月31 日前完成。按照要求,省级环保主管部门也将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全省的工作方案,确保压力层层传导、责任层层落实。
“2016年底,环保部将上报全国环保系统环评机构脱钩工作的报告,并将脱钩完成情况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环保部环境影响评价司司长程立峰表示。
一手强力整治清除“红顶中介”存量,一手严格把关防止出现新的“红顶中介”。4月,环保部发布《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审查结果(2015年第三批)的公告》,对28家机构资质的相关申请作出“不予批准”的决定。其中,包括宁波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均具有官方背景。在此前的两次审查中,环保部已拒批27家机构资质申请,且较多涉及环评“红顶中介”。
为进一步扎紧制度的笼子,堵塞环评腐败漏洞,巡视整改中,环保部还制定了《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资质管理廉政规定》,修订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并积极推动《环境影响评价法》修订工作。
程立峰表示,环保部将全面公开环评资质受理、审查、审批信息和环评机构相关信息,组织专项执法检查,对专项检查、日常管理和公众举报中发现的任何违法违规行为,一查到底、严肃追责。(田若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