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要闻
特稿
专题
时评
监督
论坛
实践
风纪
执纪
警示
环球
新风
文苑
社论
要闻
特稿
专题
时评
监督
论坛
实践
风纪
执纪
警示
环球
新风
文苑
羊年春节前夕,收到中国作协关于出席新春茶话会的邀请函。函曰:“此次活动主要为在京老会员、老同志提供一个见面交流的机会。按照中央有关规定,节俭办会,备清茶一杯,不安排文艺演出及抽奖和发放纪念品。”
我如期赴会,所见所闻,果然是一片清廉、和谐的景象。会议开始,首先是作协主席铁凝作简短的致辞,并给大家拜早年。接下来,便是会员之间的亲切交流和谈天,还伴以此起彼伏的爽朗笑声。
这才是真正的“茶话会”。“茶话会”本应是与会者边喝茶、边说话,进行精神交流、友谊叙谈,而不是什么庸俗的物欲满足。
这里说的“真正”,当然是与“异化”相对而言。曾几何时,有些单位借“茶话会”之名,大包小包地发钱发物,高价聘请明星出演文艺节目,甚至觥筹交错、大快朵颐,弄得“茶话会”变了味!久而久之,浪费社会资财不说,还会使人沾染低俗的习气。
著名作家、民俗专家冯骥才,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我们有国家和传统两种节日。国家的节日是法定的,传统的节日是慢慢形成的,是一代一代人的文化创造。”无论哪种节日,都是“一种精神、文化情感的生活”。“茶话会”返璞归真,是正能量,对于体现节日的本义,无疑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们的老前辈,大多具有克己奉公的好思想、艰苦朴素的好作风。“茶话会”且不说,即使是重大任务完成之后的庆贺,也尽量节俭,力戒铺张浪费。上世纪六十年代,“氢弹之父”于敏与其同事们,关于“突破氢弹原理”等方案研究成功之后,为了表示祝贺,邓稼先自掏腰包,请大家吃了顿饭,就算是庆祝了。此事一时传为佳话,感人至深。如今真正的“茶话会”,当是老前辈的好思想、好作风的传承和发扬,颇值得赞许。
毋庸置疑,清风洋溢的“茶话会”,仅是个良好开端,而要推广开来、坚持下去,还大有文章可做。这不仅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认识,严格自律,还得辅以相关的制度规定,以及监督机制的保障。唯如此,“茶话会”的新风,才有望持之以恒,卓见成效。(李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