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5年第5期

社论

越到节骨眼,越要绷紧弦

 

要闻

习近平:让人民对改革有更多获得感等

 

特稿

在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

 

专题

“过年”,又到作风闯关时

过一个风清气正的羊年春节

跟着纪委暗访去

给公车私用踩刹车

消失的“接待单”

无名河边的巨变 

升温的“市民年饭”

趋向节俭的婚庆 

风气在变 但不可丝毫懈怠

 

时评

不怕得罪人就是纪检干部的担当

官员书法价格标注的不过是权力

“五言诗”人大报告是改文风吗

 

监督

2015年首轮中央巡视有哪些新变化

巡视助推改革的生动范例

 

论坛

真作为源自硬作风

基层党委如何牵好“牛鼻子”

“能人”腐败危害更烈 

罩着光环的腐败更具欺骗性

“能人”何以沦为罪人

治理“能人”腐败当崇德尚法

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纪律建设的重要观点

 

实践

一把手权力监督:在探索中深入

量化监督力促主体责任落实

为有源头活水来

打好正风肃纪组合拳

 

风纪

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具体实在的

 

执纪

如何认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有问有答

 

警示

被“奖金”点燃的贪欲

 

环球

法国腐败问题为什么普遍存在 

国际反腐败短讯

 

新风

平常心

新风“茶话会”

变迁

  

文苑

“礼义廉耻”今议

“人生三做”小议

煤油灯下的温情

清廉,民族文化的底色

守规矩也是担当

打官腔

钱本单纯 人却复杂

金山换不走的信仰

此路不通

 

 

 

 

“能人”何以沦为罪人
1

  通常,老百姓对那些能干事、有魄力的干部寄予厚望,称之为“能人”和干才。而他们一旦出事,就会在社会上引发各种各样的议论。那么,这样的“能人”是怎样一步步沦为腐败分子,由“能人”到罪人的呢?

  一位副省级干部在自己的悔过书中写道:“走岔路的关键在灵魂失落,灵魂出窍头晕糊,走上邪路难回头。”这些人刚开始担任领导职务时,也想有所作为,干一番事业,能够认清自己的人生追求。但当官日久,看到周边有求于己的老板住豪宅、坐豪车、生活奢华、财富积聚享用不尽,渐渐的思想坐标系发生变化,不平衡心理产生,思想的防线松懈、权力的天平倾斜、人生价值和自我价值的位置就摆错了。由此可见,“能人”到罪人的总根子在于思想的滑坡,信念的失守,这也可能是一些“能人”走向腐败的共同轨迹。

  权力是把双刃剑,一旦失去监督后患无穷。客观地讲,腐败的“能人”履职之初大多比较谨慎,努力工作,甚或作风民主,否则其工作业绩也无从谈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权力的扩大,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约束,监督别人可以,监督自己不行,开始大权独揽,独断专行,树立所谓的“绝对权威”,大有独霸一方之势。如南京的季建业就曾是一个十分傲慢、一言九鼎的市长,习惯于一群人整天围着他转,他说的话都要被当做“圣旨”,稍不满意就把部属骂得狗血淋头,别人只能唯唯诺诺,不敢提不同意见,更不敢说半个不字。权力如此膨胀,像脱缰的野马,季建业之流不出事才怪。

  制度的虚化为“能人”腐败打开方便之门。从近年来发生的案例看,“能人”腐败主要集中在“工程”、“土地”、“资金”、“用人”等敏感地带,大多是其担任一把手期间,他们肆意践踏民主集中制,目无法纪、无视规矩,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党的纪律、规矩和国家法律被这些人抛至脑后,认为这些只是管别人的,自己却以能规避和破坏这些规矩为能事。

  “圈子文化”促成“能人”的“生长”。在这些干部眼中,潜规则大过明规矩,“能人”既要会干有业绩,更要投机有“圈子”。于是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就成为“能人”必须经营的官场链条。在“圈子文化”的影响下,这些干部嘴上喊着“做人民公仆”,而私底下却千方百计地想着抱大腿、找靠山、往上爬。有的利用手中掌握的政治权力、职务便利和在官场形成的影响力,形成以同乡、同学、老同事、老部下,或心腹知己为链条的小圈子,看似漫无目的,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为的是将来相互提携、互通款曲,寻求私人利益最大化。

  老板“围猎”也是“能人”栽倒的重要外部因素。“能人”因为权力大、有魄力、敢决断,往往被老板“围猎”,搞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进行利益输送。这些老板亲官、傍官、耍官,看重的是官员手中的权力,只要“能人”们大笔一挥,项目、资金、土地等便纷至沓来,一转手就是一桶桶真金白银。而“能人”之所以愿意与老板们称兄道弟,勾肩搭背,利用手中权力向老板们输送利益,目的就是与老板坐地分成,实现其贪腐的野心。

  能吏寻常有,最难是公廉。清代康熙皇帝的用人原则是小用看业绩,大用看品性。现实中有许多“能人”都是“双面人”,使得人们很难认清其庐山真面目,更多看到的是其工作能力,光鲜掩盖了问题,才干代替了品德,容易以偏概全。特别是这些“能人”往往业绩突出,领导眼里有能力,同事面前有人缘,在考察时往往会得到顺利提拔。而现实中的“点将式”提名,“过场”式考察,也使一些早有举报、群众反映很大的“能人”不断得到提拔,等到被查后才发现他们的违纪违法行为令人震惊。(作者:江苏省南京市纪委 平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