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5年第5期

社论

越到节骨眼,越要绷紧弦

 

要闻

习近平:让人民对改革有更多获得感等

 

特稿

在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

 

专题

“过年”,又到作风闯关时

过一个风清气正的羊年春节

跟着纪委暗访去

给公车私用踩刹车

消失的“接待单”

无名河边的巨变 

升温的“市民年饭”

趋向节俭的婚庆 

风气在变 但不可丝毫懈怠

 

时评

不怕得罪人就是纪检干部的担当

官员书法价格标注的不过是权力

“五言诗”人大报告是改文风吗

 

监督

2015年首轮中央巡视有哪些新变化

巡视助推改革的生动范例

 

论坛

真作为源自硬作风

基层党委如何牵好“牛鼻子”

“能人”腐败危害更烈 

罩着光环的腐败更具欺骗性

“能人”何以沦为罪人

治理“能人”腐败当崇德尚法

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纪律建设的重要观点

 

实践

一把手权力监督:在探索中深入

量化监督力促主体责任落实

为有源头活水来

打好正风肃纪组合拳

 

风纪

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具体实在的

 

执纪

如何认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有问有答

 

警示

被“奖金”点燃的贪欲

 

环球

法国腐败问题为什么普遍存在 

国际反腐败短讯

 

新风

平常心

新风“茶话会”

变迁

  

文苑

“礼义廉耻”今议

“人生三做”小议

煤油灯下的温情

清廉,民族文化的底色

守规矩也是担当

打官腔

钱本单纯 人却复杂

金山换不走的信仰

此路不通

 

 

 

 

官员书法价格标注的不过是权力
1

  王岐山同志一句“有的领导干部楷书没写好,直接奔行草,还敢裱了送人”,将“官员卖字”、“官员争相兼职书画协会”等现象推到聚光灯下,引发舆论持续热议。

  一些领导干部热衷写行草,是有原因的。古人形容唐代著名书法家怀素的草书“志在新奇无定则。”草书具有追求个性张扬、不拘一格、放任自由的特点,给了一些喜欢“玩”书法的领导干部可乘之机。有的领导干部真是“无知者无畏”,楷书的一横一竖还写不工整,就飞龙走蛇写起了草书。周围簇拥的一帮文人墨客还真能吹,无论字写得再怪再丑,都能被夸得又新又奇。反正文化价值的评判相对主观,草书审美的标准也相对抽象,越主观越抽象,就越容易被拿来忽悠糊弄、颠倒美丑。所以,这些领导干部的草书作品就像安徒生童话里皇帝的新衣,在权力的扭曲下,在谎言的迷惑下,成了佳作、珍品。谁要说欣赏不了,反被讥讽艺术造诣不够,不懂得欣赏。

  领导干部如果把写字单纯作为乐趣,当然并不绝对意味着腐败。但一些领导干部以卖字为渠道,给有所求、想拉拢的人一个送钱的方法,就把火热的艺术市场变成了权力寻租的猎场。其路径并不复杂,领导干部先通过速成的草书创作挤进书法家行列,再利用权力的影响力在书法协会谋得一官半职,接着办几场展览,搞几次拍卖,作品便能水涨船高、坐地起价。权能生钱的渠道由此打通。难怪有人劝慰面临退休的领导干部“退下去不要怕,名利双收玩书画”。

  揭开看似优雅华丽的文化外衣,一些领导干部在书法领域大展拳脚的背后就是赤裸裸的权钱交易。人们已经见怪不怪的是,一些领导干部在位时一字千金,求字者络绎不绝;而锒铛入狱后作品无人问津,贱如草芥。真正有艺术价值的作品怎会因为权力的得失而有贵贱之分?唯一的解释是,这些价格标注的根本不是作品,不是艺术性,只是权力。

  书法领域的腐败问题在文化腐败中具有典型性,因此,王岐山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一针见血地点出问题。陕西等省随即行动起来,提出“一官不能二任”,清理官员兼任文化社团职务,推动文化社团 “去行政化”,让“权力与艺术分家”真正落到实处。这必将有助于增强文化领域抵御权力腐蚀的免疫力,防止文化沦为腐败的寄生体。

  不过,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书法领域腐败不过是文化腐败的冰山一角,文化外衣下的腐败形式是花样翻新、层出不穷。据媒体报道,官员出书、高端红酒品鉴会、奢侈品鉴定等,都已经成为或者可能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因此,对文化领域进行整顿,增强文化的免疫力,只是“扬汤止沸”之策。归根结底,还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消灭腐败的病原体,才是“釜底抽薪”的治本良方。(陈振熙)

1